1-3-叶嘉莹先生谈文人相轻

标签:
叶嘉莹说初盛唐诗李白天才杜甫旅游 |
分类: 听叶嘉莹先生讲唐诗 |
根据
《叶嘉莹说初盛唐诗》及所附光盘
现在我们就要讲李太白。李太白怎么会是 仙而人者 呢?杜甫曾经写过一首诗,虽然是很短的一首小诗,很能够代表李太白的一生,
迦陵论诗丛稿:说杜甫《赠李白》诗一首
--谈李杜之交谊与天才之寂寞
杜甫赠李白的诗,有十几首。
我以前讲过,唐朝本来就是诗歌的一个黄金时代,那么多的诗人,那么多的作品,你一直读下来的话,就不得不承认,这里边最有光彩的,最有天才的两个作家,实在是李白跟杜甫。如果你把李白跟杜甫两个诗人从唐朝的诗歌的历史里边拿出去,你就会发现,那个唐诗的光芒,马上就黯淡下来。天下事情真的是很奇怪的。
英雄造时势,时势造英雄。
因为有李白跟杜甫,使唐朝的诗坛,有这么千古的光芒。英雄造时势。
时势造英雄,李白、杜甫,之所以有他们的成就,
我还写过一篇论杜甫的诗(迦陵论诗丛稿:论杜甫七律之演进及其承先启后之成就--《秋兴八首集说》代序?)。
杜甫在唐朝,生于一个可以集大成的时代。
中国诗歌的演进:从《诗经》《楚辞》《汉魏六朝》的诗,经过诗的格律化,到唐朝,古体诗有这么长久的历史,有这么丰富的作品。而新兴的近体诗,在李白、杜甫的手里,慢慢开始成熟起来。所以他可以继承,在时间上他可以有这么丰富的继承。可以把旧传统跟新的创造结合起来的一个时代。
在空间上,经过南北朝那么长久的分裂的时间,从隋朝以来,统一,成为大一统的国家,北方当时一些少数民族,来到我们中国以后,学习了中国文化,他们那种北方矫健的、英武的风格,也吸收了。南方的婉约、柔靡的风格,跟北方飞扬、健举的风格都结合起来了。
所以不管是空间、不管是时间,唐朝是一个集大成的时代。
唐朝以科举取仕,科举是考这些诗赋的。从上面天子、朝廷,
人,一方面是你才情的相近,一方面,生活的出路。现在很多大陆上的同学,为什么不学古典诗词了?因为没有出路。我虽然有兴趣,学了以后干嘛呢?没办法维持生活。所以都不学了。唐朝之所以古典诗这么兴盛,不但是你的才情兴趣,可以跟你将来仕宦的出路结合在一起的。唐诗当然就发达兴盛了。
时间上有这么丰富的继承,
空间上也有这么丰富的继承。
你有集大成的才能吗?
尽管那么多诗人,千万个诗人,都生在唐朝集大成的时代,只有李白跟杜甫是最为光芒夺目的、最有天才的两个诗人。
中国古人说 文人相轻 ,自古而然,文章是自己的好,太太是别人的好(俗话这么说)。
文人相轻,看到你的同行都有嫉妒,老想把别人贬低。凡是这样的人绝不是大家,是他自己的才情有不够,人家真的有比他好的地方,所以他才嫉妒。可是真正的天才,不是如此的。
真正的天才你不需要跟别人去比较,你有你自己所有的东西。真正的天才应该是相赏的,互相欣赏的。你这种不同凡俗的天才,只有另外一个不同凡俗的天才,才真正能够认识你的好处。也许一般人还不能够真正认识你的好处,只有才气相近似的人才真的能够欣赏你的好处。所以,杜甫对于李白那真是非常倾倒和欣赏的。李白也写过几首送杜甫的诗,也写得感情很深厚的。比较起来,杜甫送李白的诗更多,而且感情更热烈、更诚挚。
李白比杜甫大十一岁,李白跟杜甫相见,天宝三载,李白已经是名满天下了,一度入围翰林,做翰林待诏,辞官而去的时候,跟杜甫相见。
那时的杜甫还没有任何成绩,诗也还没有那么出名,从来没有入朝做过官,连一个进士也没有考中。比较上杜甫年轻,还没有成名,他那些好诗,倾动千古的好诗,那时都没有写出来呢。比较起来,李白虽然对杜甫不错,但是没有那么倾倒,倾倒者:你甘心在他面前拜服,倾倒赏爱,你赏爱一个人,真的是为他而倾倒,向他拜服。杜甫对李白有这样的感情,李白对杜甫那时还没有这样的感情。
就是在这个时候,杜甫写了一首赠李白的诗,一首非常短的诗。杜甫赠李白的诗很多,有很长的诗,这是一首最短的诗,只有四句,是一首绝句。
只有四句的、短的绝句的小诗,对于李白做了一个速写,而且是掌握重点,把李太白的特色,完全掌握住了。李太白的才气,李太白的悲哀,他都掌握住了。李太白的生活,就在这么短的一首四句的绝句的小诗里边,把李白的天才、李白的诗歌、李白的生活、李白的痛苦,各种的特色都集中写出来了,这是很了不起的。
因为他是掌握重点的一个速写,我的那篇文章,透过杜甫赠李白的诗,来看李白的。从另外一个天才的眼光来看这个天才。
欣赏诗:
对语言文字有很敏锐的感受的能力;
对于内容情谊,有深入的体会才行。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拔扈为谁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