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叶嘉莹视频词之美感特质的形成与演进-歌辞之词

(2013-07-09 11:31:11)
标签:

叶嘉莹视频

歌辞之词

温庭筠韦庄

冯延巳

旅游

分类: 叶嘉莹先生诗词讲座精彩语录

 本章共四讲,分别举引了温庭筠、韦庄、冯延巳三位作者的一些作品为例证,说明了歌辞之词在作者抽离了直接自叙的主体性以后,由于写作之特殊情境所形成的双重性别与双重语境,因而从一开始就形成了一种幽微要眇的富于言外意蕴的美感特质。

词之美感特质的形成与演进-1-歌辞之辞-1

#从词之起源谈词之语境所形成的美感特质,并举温庭筠的《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为例证,说明词之以叙写美女与爱情为主的特色。 

温庭筠(约812-866),原名岐,字飞卿,太原(今山西太原)人,一生不得志,生活放荡不羁。晚年任方城尉和国子助教。

与李商隐(约813-858年)时代背景相同

https://v.youku.com/v_show/id_XNTYwNDk5NDgw.html?spm=a2hzp.8253869.0.0 

*谈中国词如何欣赏的问题:词的美感特质。 

 配乐       填词     

 雅乐     清乐     +胡乐、法曲:宴(燕)乐

五代时后蜀赵崇祚编词集《花间集》collection  of  songs  among  the  flowers

欧阳迥写序文:因集近来诗客曲子词。庶使西苑英哲,用资羽盖之欢;南国婵娟,休唱莲舟之引。      

建安时代:清夜游西苑。

《花间集》18位词人(男子)500首作品。

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因为诗词都是韵文,它有一个平仄,它有一个rhythm,有一个韵律,高高低低,长短错落,这是它美感的一部分,我们北方人,不能够发出正确的入声。虽然我不能够发出正确的入声,但是我一定要尽量把它读成仄声,保留它乐调的美感。

《菩萨蛮》宝函钿雀金鸂鶒…   

韦庄《菩萨蛮》红楼别夜堪惆恨

敦煌曲子词:

《望江南》天上月,遥望似一团银。夜久更阑风渐紧,与奴吹散月边云,照见负心人。

思妇、怨妇之词

美国西北大学教授Lawrence  Lipking(劳伦斯·利普金)《弃妇与诗歌的传统》Abandoned  Women  and  Poetic  Tradition 

男子有的时候,也有被弃的感觉。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山眉;韦庄 一双愁黛远山眉。看他写眉毛,非常妙,愁是眉毛的表情,黛是眉毛的颜色,远山是眉毛的形状,一双愁黛远山眉。你看这个男子把女子的眉毛写得这样的美丽、这样的多情。

山枕;山屏,屏山-屏风。    在床头有一个折叠的屏风,

金明灭,早晨,当第一线的日光从窗户照进来的时候,日光照在屏风的金翠螺钿之上,闪动,就把睡梦之中的女子惊醒了。惊醒时人还没有起床,在枕头上一转头,鬓云欲度香腮雪,她的像乌云一样的鬓发,一转,就从她的脸上遮盖过来了。就是cross,遮掩过来,遮掩到她的香腮上。女子有脂粉,所以有香,女子的肌肤是这样的雪白,鬓云欲度香腮雪(如雪之香腮),这两句就是写一个美丽的女子刚刚在破晓的时候,被日光惊醒了,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峨眉:蚕蛾之须弯曲细长,因而喻女子长而美的眉毛。

弄妆梳洗迟。有赏玩观赏之意。

宋朝张先 云破月来花弄影,云彩散开了,月亮出来了,照在花上,花影,风一吹,花一摆动,自己舞弄,表现它的美丽的身姿,云破月来花弄影

有一个很奇妙的事情就发生了,就是这样的歌辞,写得很美,语境也很好,我们就欣赏它纯然的这种美丽的叙写,

中国有一个传统,文以载道,诗以言志,喜欢在小的歌辞里边寻找,

一个读书人应该以天下为己任的,每天写、唱美女跟爱情,有什么意义、价值?当时这些文人诗客就发生了很大的困惑,应不应该写歌辞? 

宋人笔记魏泰《东轩笔录》:王荆公初为参知政事,间日因阅读元献公(晏殊)小词,而笑曰:为宰相而作小词,可乎?

-2   从传统词论对于以写美女与爱情为主的词体之美感的困惑,谈到温庭筠词中之语码的符示作用所可能引发的托喻之联想。

 

叶嘉莹:词之美感特质的形成与演进--歌辞之词-2
蛾眉是眉毛的美丽,是形容一个美女,出于《诗经》的《卫风·硕人》的那一篇。说是螓首蛾眉,形容一个美女,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这个女子什么样?说她两只手又白又细跟那芦笋差不多,她的皮肤又白又嫩跟冻的猪油差不多,她的脖子又白又软跟那个白的软虫差不多,她的牙齿跟瓠瓜子差不多,她的头很方正跟那个蝉的头差不多,她的眉毛跟两个飞蛾的触角差不多,这是古代农村的民谣,最朴质地形容美女的话。他们每天就看见这些个动物、这些个植物,所以就用这动物植物把美女形容一番。
《诗经》里边这个意思很单纯,蛾眉就是美丽的女子,可是到屈原说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 ,那个 蛾眉 就有了寄托象喻的意思。

43:20

-3

举韦庄的五首《菩萨蛮》词为例证,说明韦庄词与温庭筠词之不同性质的美感作用。

47:30

宝函钿雀金鸂鶒,沉香阁上吴山碧。杨柳又如丝,驿桥春雨时。  画楼音信断,芳草江南岸。鸾镜与花枝,此情谁得知?

https://v.youku.com/v_show/id_XNTYwNTA0OTQ0.html 

4:15

李之仪:晏欧诸人的小词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尽管他的语言说完了,可是他的意思不尽,它带给你很丰富的联想。意尽而情不尽是说,就算我把这些联想都说了,而你的体会、你的玩味,那种余音缭绕,仍然是在那里了。这就是小词的美感作用。 

 

 

11:55

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卷流苏帐。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    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花。

叶嘉莹视频词之美感特质的形成与演进-歌辞之词

 

 

那如花的美人也是如花的容易凋谢。

 

19:25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叶嘉莹视频词之美感特质的形成与演进-歌辞之词

叶嘉莹视频词之美感特质的形成与演进-歌辞之词

叶嘉莹视频词之美感特质的形成与演进-歌辞之词

人就改变了

28:25

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    翠屏金屈曲,醉入花丛宿。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

38:25

第四讲

P49

不幸而身为一个必亡之国的宰相,冯延巳在听歌看舞的时候不经意流露出来的忧患意识使他的词兼有了温、韦两家的长处,而且产生了他所特有的一种感情的境界

P50 / 40:00

劝君今夜须沉醉,樽前莫话明朝事。珍重主人心,酒深情亦深。    须愁春漏短,莫诉金怀满。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

P51 / 42:10

 

叶嘉莹视频词之美感特质的形成与演进-歌辞之词

具眼之人,就是有眼光的人。大家认为他不好的地方,正是韦庄这首词的特色所在。而且正是韦庄词的美感的特质之所在。

47:55

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柳暗魏王堤,此时心转迷。    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

 

词之美感特质的形成与演进--歌辞之词-4

  https://v.youku.com/v_show/id_XNTYwNTA0Mjg0.html

 

  

5:15

韦庄词的美感的特质:他用劲直的笔法表现深沉的情意,表面上写的是爱情,可是给了读者丰富的联想,你可以想到朝廷,你可以想到君主。

P56 / 6:40

冯延巳 《鹊踏枝》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8:55

能够写出来非常直接的感动,而不被一个现实的情事所拘束,所限制,这是冯延巳的词的一个美感的特质。

18:00

这是冯延巳词的又一个特色:它的感情写得缠绵郁结、千回百转,还不说,而且冯延巳是有反省的,他有一种反思。

 

19:10         

叶嘉莹视频词之美感特质的形成与演进-歌辞之词

我不逃避,我不推辞,我宁愿为它憔悴,宁愿为它消瘦。

叶嘉莹视频词之美感特质的形成与演进-歌辞之词

 

31:35

P63

《抛球乐》

酒罢歌余兴未阑,小桥流水共盘桓。波摇梅蕊当心白,风入罗衣贴体寒。且莫思归去,须尽笙歌此夕欢。

 

酒罢歌余,是酒既饮罢,歌亦听残,然而意兴犹有未尽。盘桓”,是徘徊不去的样子。陶渊明说抚孤松而盘桓”,松的坚韧,松的耐寒,松的挺拔,松的不凋落,那是陶渊明的选择,他与孤松有一种共感。冯延巳在这里是与小桥流水共盘桓,小桥流水的那种冷落凄清,则是冯延巳此时的心态。波摇梅蕊当心白”,那一份水中光影的摇动其实也是内心的摇动;“风入罗衣贴体寒”,是风一直吹到了肌肤之中的寒冷。贴体既然是人的身体,那么前面的当心也就令人想到人的内心。那水中摇荡的波光花影,也是我内心的迷离惆怅。且莫思归去,须尽笙歌此夕欢”,与开头的酒罢歌余兴未阑是相呼应的。切莫”,是暂时不要,“须尽是一定要做到终尽。结合冯延巳的身世与感情来看,这里边真的是有难以言说的一份情意在。这就是冯延巳的歌辞之词所特有的一份美感特质,与温韦歌辞之词的美感特质是有所不同的。所以,小词表面上是歌词,但是里边有非常丰富的、深远的一种感动人的情意。



叶嘉莹视频词之美感特质的形成与演进-歌辞之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