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叶嘉莹讲座精彩语录从“三种境界”与接受美学谈晏欧词欣赏-1

(2013-06-04 11:47:01)
标签:

叶嘉莹视频

晏欧词

王国维人间词话

三种境界

分类: 叶嘉莹先生诗词讲座精彩语录

叶嘉莹先生 晏欧词讲座之一

 

 


这其实是一个截搭的题目,

三种境界 王国维《人间词话》

350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晏殊《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本来是写男女相思离别爱情的小词,而王国维居然从写男女爱情的词里面看到了成大事业、大学问的三种境界。这种评说词的方法是不是可行?是不是可取?有没有什么理论上的根据?这是我们所要讨论的一个问题。

 

王国维:境界说

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自从王国维《人间词话》这本书印行出来之后,有不少人都讨论过这个问题。

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


850

晚清著名的词评家况周颐在其《蕙风词话》:

吾观风雨,吾览江山,常觉风雨江山之外,别有动吾心者,别有不得已者,此不得已者,即词心也。

景物感情的感受传达出来

为什么要说 词以境界为最上 而不说 诗以境界为最上 呢?

我认为,王国维提出 词以境界为最上 是有他的用心的。

一个主要的分别:诗有一个言志的传统

《毛诗大序》

情动于中而行于言

诗者,志之所之

是你的心思、意念、情志的一种传达和表现

诗是显意识的

《花间集·序》:举纤纤之玉指,拍按香檀

他就是写一个漂亮的歌词,给漂亮的歌女去歌唱,没有一个言志的用心。这是诗跟词的最大的分别。所以你批评诗的时候,你可以从它的思想、意识、内容来批评。可是词都是写男女,都是写相思,都是写伤春怨别,在内容上你怎么分别它?


1245

词有一个特殊的衡量标准,王国维提出来的就是词以境界为最上 什么叫做 境界 ?就是说,表面上它所写的同样是相思,是男女,是爱情,可是有一种词,有一类词可以从它写的男女爱情之中引起读者的一种感受、引起读者的一种联想,使你有了更深刻的一层的体会。它所传达的不是一个感情的事件,而是一个感情的境界。这一类词,我在前几讲中把它分成三种不同的类型,而且我都用西方的理论加以解释了。

诠释学:

每一个诠释的人都是带着自己的思想感情、学识、社会的、历史的背景的,所以每一个人诠释出来的,都带着自己的色彩。

诠释出来的意义不一定是作品本来的原意,可以衍生、增加很丰富的、多重的意思。

中国的小词就是如此,它不是作者的显意识活动,(而是隐意识的流露,)而表面上都是写爱情的,所以就引起评说的人多重的联想。这是第一点我们要认识小词的特质。

联想有不同的方式,

张惠言:小词语言的字句。

欧阳修《蝶恋花》 庭院深深 --屈原《离骚》-- 闺中既以邃远 的意思; 楼高不见 -- 哲王又不寤 的意思。

字面上的比附,这是联想的一种形式,合乎西方符号学的说法。Code(语码)。


18:20

王国维不但用 三种境界 来说词,还说南唐中主词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众芳芜秽、美人迟暮 的悲慨。他为什么这样说,他是根据什么理由这样说的?可以这样说吗?

有一种小词像张惠言的那种解释方式,是用语码引起人的联想。有一种小词,王国维的解释方法,是从它整个给人的感受来引起人的联想的。

接受美学

就是说,每一首诗歌、每一篇文学作品,它有一种 显微结构 microstructure),它的每一个声音、每一个形象、每一个语法、每一个句式、每一个韵律,所有这些 质素 elements)传达出来一种使读者感动的作用。这本是西方 接受美学 的说法,而王国维就是通过这种感动的作用对小词加以解释的。


21:00

中国古代有一个传统,美人和香草是比喻君子的,所以写美女的本身就有一个比喻寄托的意思,这是词引起人联想的第一个最基本的原因。

第二个原因:就是小词产生的时代。晚唐五代的乱离、战乱,使得对于爱的追求、对于美的追求,小词对于人性是一种解放

文要载道诗要言志,

文学里边认为写男女爱情是鄙俗的、淫靡的

男女爱情的内容居然可以正大光明地写给歌女去唱了。

五代的小词就在这种解放之中--对于爱情的追求、对于美的追求之中,结合了一段忧患意识,--结合得最密切、结合得最明显,而且让我们清楚的看到这种演进的过程的是南唐的词。

南唐词三位重要作者,冯延巳的词 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

我知道我已经病酒了,可是我看到花还是不能够停止我的饮酒。如果我今天在花前不饮酒,明天我纵然想饮酒,但是已经没有花了,花已经零落了。

我知道我憔悴,我知道我消瘦,但是我不推辞,我不逃避,我不避免。有忧患的意识,一种执著地把痛苦负担起来的感情--隐约的透露了。这是第一个阶段。


    24:30

第二个阶段

菡萏香消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菡萏 就是荷花,他没有说荷花说 菡萏 , 菡萏 两个字出于《尔雅》,有一个美感的距离,显得非常高贵、非常典雅。翠叶 他没有说绿叶。如果说 荷瓣香消荷叶残 这是很现实的一种写实。

接受美学的显微结构,每一篇作品中的各种质素都能够产生一种微妙的作用。菡萏的典雅芳香、翠叶的美好珍贵,是几种优秀品质的显微结构的质素;

是两个强有力的动词,显微结构的质素到一起互相加强。这就使人得到一个整体的、抽象的印象--不只是荷花零落、荷叶残破,而是所有那些最珍贵、最美好的东西都零落凋残了。还不仅如此,那荷花和荷叶的托身之所,或者说那些美好珍贵的事物所寄身的大环境是怎么样?是 西风愁起绿波间 --它们的整个生命都在忧愁患难的灾苦之中!

南唐中主李在写这首词的时候可能所写的就是荷花和荷叶的凋残,可是由于在传达的过程中,显微结构的质素起了微妙的作用,事实上就传达了一种忧患的意识。南唐正在风雨飘摇之中,北方的后周—那种侵略的力量--一天一天的迫近,南唐的危亡就在旦夕之间。李不是在作诗,他的显意识没有想到要表现对国家即将灭亡的忧虑和悲哀,他只是写一个闺中少妇对远征在外的丈夫的怀念。词的开头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就在无心之中把他的潜意识传达出来:所有美好的东西都不能保全了,整个的大环境是风雨飘摇!这是小词的微妙作用。对于爱的追求、对于美的追求,作者的显意识是写相思、写爱情,可是潜意识,在不知不觉之间把自己内心之中最幽微、最隐约、最深隐的一份情思不知不觉地、下意识地流露出来了。

 

3000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冯延巳的那种执著跟忧患还不是很明显的,中主李的忧患意识就比较明显,李后主就果然破国亡家了。李后主就不再假借美女,不再假借伤春,而直接写自己的破国亡家了。

 

3045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这是小词在南唐的三层进展。

为什么要讲南唐?因为正是南唐的词影响了晏欧的词。


 31:30

(清代词论家)冯煦《阳春集》序:

吾家正中翁,鼓吹南唐,上翼二主,下启欧晏,实正变之枢纽,短长之流别。

南唐词风的特点是什么?那就是把追求爱和美的感情与忧患意识结合在一起,使小词超出主题的显意识所写的美女跟爱情,表现了一种更深远的境界。南唐这种词 下启欧晏 就影响了晏殊和欧阳修。

况周颐《蕙风词话》:

阳春一集,为临川、珠玉所宗,愈瑰丽愈醇朴。

冯煦《宋六十家词选例言》

宋初大臣之为词者:寇莱公、晏元献、宋景文、范蜀公与欧阳文忠并有声艺林;然数公或一时兴到之作,未为专诣;独文忠与元献学之既至,为之亦勤,翔双鹄于交衢,驭二龙于天路。且文忠家庐陵,而元献家临川,词家遂有西江一派。其词与元献同出南唐,而深致则过之。

35:00

晏殊是江西人,欧阳修是江西人,而他们都受了冯延巳的影响。冯延巳虽然不是江西人,但是冯延巳中间有一段他曾经在江西做过地方的长官,曾经镇守过抚州,而抚州正是临川附近六个县的地方,所以词家就开出了江西一派。

现在有一个问题我要说明了。刚才我说,南唐词的深度,是因为它把对于爱的追寻、对于美的追寻与对国家的忧患意识结合在一起了,所以有冯延巳的 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所以有中主李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所以有后主李煜的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可是北宋初年没有忧患了,真宗、仁宗的时代,天下是安定太平的。

中间有一个改转变:

王国维说 词之雅郑,在神不在貌

每个作者的精神境界有深浅、高低、广狭、大小的种种不同。

使南唐的词丰富起来的,因为它们跟忧患意识的结合

北宋的大臣之为词者,文事武功怀抱、理想、志意,那都是一时之间的非常之杰出人士,所以北宋初年的小词跟词人--作者的性情、修养、胸襟、怀抱结合在一起了。这是从南唐的演进值得注意的一点。


3930

晏殊《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浣溪沙》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酒筵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性情、修养、胸襟、怀抱

冯延巳 热烈、执着

    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

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

晏殊的词在品格上的特征:

一种理性的观照。

我们所要掌握、所要提出来讨论的,是他与别人不同的地方。就是晏殊有一种理性上的观照,跟李后主是一个明显的对比。李后主属于纯情的词人,他对于感情是投注的,用情的态度是往而不返。他是没有反省的,没有节制的。

每个人感情的品质是不一样的,我们使用感情的态度也是不一样的。

完全跳进去,晏殊不同了。(他总是保持着一种感情上的余裕,能也能,不但能对感情加以节制,而且能够通过理性的观照使情感得以净化和升华。)

世俗的理性:斤斤计较,属于物欲的理性。

诗人的理性:有一份反省,有一份节制,有一份思致,思想性的反省跟节制。

诗人--陶渊明

词人--晏殊

 

以上文字依据叶嘉莹先生

北宋名家词选讲》

104-110

 

摘要整理

 

 

从“三种境界”与接受美学谈晏欧词欣赏-2

http://t.cn/zHNyoT2

 

从“三种境界”与接受美学谈晏欧词欣赏-3

 http://t.cn/zHNyeo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