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嘉莹说陶渊明饮酒诗及拟古诗-4-陶渊明的饮酒组诗

标签:
诗词赏析叶嘉莹说陶渊明饮酒诗旅游叶嘉莹 |
分类: 叶嘉莹说陶渊明饮酒诗及拟古诗 |
354
http://www.drbachinese.org/vbs/publish/354/vbs354p032.htm
钟嵘的《诗品》,他在那里说,如果你「理过其辞」,讲道理的话超过了文辞的美丽,那你的诗就会让读者感到「淡然寡味」,因为诗中的道理是要用理性去了解的,可诗歌本来是要用我们的感性去感受的。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早期,在美国有很多青年人都很喜欢中国唐代寺院里的一个僧侣诗人寒山的诗,加州大学有一位教中国文学的教授Birch,他编过一本中国的诗文集子,其中选了许多首寒山的诗。但在中国的学者中,他们倒不认为寒山是一个很好的诗人。为什么寒山的诗被西方人所喜爱,甚至连日本人也喜爱,而中国的学者与诗人却并不欣赏呢?一般对于外国人来说,当他们做翻译的时候,喜欢那些比较容易翻译的作品,但是诗的感觉是很不容易翻译的,因此中国人觉得好的诗,翻译成外国的文字之后,人家就未必也觉得出好来。所以从翻译的角度上说,也许寒山的诗更容易得到一般外国读者的了解,可是中国人觉得他的诗无论从哲理到境界或给人的直觉感受上都不能算是最好的。我这样说也许太空洞了,所以我来举一个例子比较地看一看。
356
诗歌不是要跟人说道理,让你从头脑里知道一个结论,它是要让你透过感受来感受这件事情里所包含着的道理。陶渊明的诗所以能够给读者带来这种诗的感受,原因大致有两个:一个是他诗中形象化的表现,他不是简单地说明道理,而是通过形象化的描写来表现道理。还有第二个原因,那就是陶渊明诗中的说理叙写的层次,是跟他的内心活动、内心的感受结合在一起的。如果一个人只是教训人,说你应该这样做才好,可是他自己对于自己所说的道理没有信心,没有兴趣,缺乏一种真实的感受,只是把一个很枯燥的道理叙述出来给别人听,这样的话就不会使人感动。陶渊明的诗在叙述的时候,是带着他心灵的活动,带着他深切的生活经验和感受的,所以他的诗给人的感受是与寒山不同的。
357
http://www.drbachinese.org/vbs/publish/357/vbs357p031.htm
你看陶渊明的这些诗句所说的都是他的实际生活,他的真实感受。他不是空口说白话,像父母告诫小孩子说:你要安心读书啊,不要受外界的干扰。不是这样子的教训和讲道理,而是真正有生活、有感受和体验才写出来的,因此我们读起来才会有诗的感觉。
358
http://www.drbachinese.org/vbs/publish/358/vbs358p037.htm
「悠然见南山」,他又把自己与外在自然界的形象中所包含的意义给合起来了。「悠然」在这句里应该有两个意思,一个是「远」,另一个是「闲」。南山是在很远的地方,假如你每天匆匆赶路,你就看不见这座山的美丽,只有在你心里很平静的时候才看得见。这个「闲」不是说身体上的闲,有的人身体很闲,可心里忙得不得了,整天胡思乱想很多事情,一点也不闲。这里的「闲」,是内心真正有一种安闲、恬然的闲趣。就在这种悠然、安闲的感觉之中,一抬头看见远远的南方那座山。
这里陶渊明说他在与大自然景物的融合之中体味到了一种人生的意味,这时候他已经达到了一种“忘言”的境界,至于用什么语言来说明这一切,过程已经不重要了。生活中经常会有这样的情形,当你没有得到对一件事的真感受,真体验时,你总是不停地说,可是当你真正得到它的时候,你就不需要说了。所以陶渊明这时候要说“欲辩已忘言”。
以上文字根据《叶嘉莹说陶渊明饮酒诗及拟古诗》整理
相关网上阅读:
陶淵明詩講緣
Lectures on Tao Yuanming's Poems
http://www.drbachinese.org/vbs/publish/1991-2000.htm
354、356-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