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叶嘉莹说陶渊明饮酒诗及拟古诗精彩语录-1-陶渊明的时代-续

(2012-10-18 10:50:27)
标签:

旅游

诗词赏析

中国文化

叶嘉莹说陶渊明饮酒诗

叶嘉莹

分类: 叶嘉莹说陶渊明饮酒诗及拟古诗

根据

 

叶嘉莹说陶渊明饮酒诗及拟古诗精彩语录-1-陶渊明的时代-续

《叶嘉莹说陶渊明饮酒诗及拟古诗》所附光盘 

  2016213重新整理:

 

1300

这组「饮酒」诗,一共有二十首。

要想真的懂得陶渊明的「饮酒」诗,只讲一首是不够的,应该把二十首诗都讲了。这二十首诗是为什么缘故而作的?他真正的意思是要说一些什么?

当我们讲他的「饮酒」诗以前,我们先要介绍陶渊明他所生的那个时代,还有他自己所过的生活是怎样的,我们简单的介绍一下。

1523

陶渊明生在东晋,东晋是一个怎样的时代呢?因为中国的历史那么长久,我们说一部二十四史不知从何说起?我只能向前面说一点点、大家比较熟悉的。我想大家都知道「三国演义」,现在我们这里的「中国城」、「刘关张」的一些社团组织,那是「三国」的时代,那现在我就从三国时代接下来说。

所谓「三国」的时代,是魏、蜀、还有吴。

三国时代以前是汉朝,汉朝最后一个皇帝就是东汉献帝(刘协),汉献帝是一个很无能的皇帝,那个时候曹操:大家都知道唱戏的时候,脸上画着很多白粉的那个人,就是曹操。曹操在汉献帝那里是做丞相的地位。

蜀呢?大家都知道就是刘备,由诸葛亮帮助他。

吴的君主呢?就是孙权。后来蜀最先灭亡了,魏是曹操死了以后,他的儿子曹丕就把汉献帝废了,自己做了皇帝,谥号是魏文帝。他用不正当的手段,把他的皇帝废除了,后来到他孙子那一代以后,他手下有一个人也是很有权柄的,姓司马的一家人家,如果你看到中国的京戏「空城计」,那个人是司马懿。司马懿有两个儿子,一个是司马师,一个是司马昭,司马昭的儿子叫司马炎,司马炎就把曹魏的后代的皇帝推翻了,自己作了皇帝,把自己国家的称号就叫作「晋」,这就是晋朝的开始。现在你们大概有一个印象,就是从曹操、刘备那里下来的三国。总而言之,曹魏后来就被司马炎篡位了,这就是晋。

可是晋这个朝代,他们的政治不好,他们自己常常发生内战。那时候,这些个人:皇帝、官吏、大臣、将军、贵族,他们的道德都很败坏,都很堕落。他们只是要追求自己的权力、地位,他们不但把一个皇帝废了,自己作皇帝,不但如此,大家都想作皇帝,做想要设法从人家异姓手里抢来政权,由自己取代人家,甚至他们自己家里的兄弟、叔侄之间也相互争夺,彼此互相杀戮。那个时候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八王之乱」,就是八个王子(Prince),他们都是司马家族里的人,因为争权夺位而相互打仗引起的战乱。既然他们自己朝廷内部的政治是这样败坏,于是许多异族的敌人也乘虚而入,于是这就出现了中国历史上叫做「五胡十六国」的时代。

「胡」是中国历史上对于外族的称谓,就是把外族人叫做「胡人」。「五胡十六国」,是说有五种不同的外族胡人,在中国建立了十六个小国家。后来这些小国的势力慢慢强大起来,其中有一个匈奴种族建立的国家,就把晋朝的皇帝给推翻了。晋朝最后一个皇帝是晋怀帝。晋朝的首都是在洛阳,当洛阳被匈奴占领,晋怀帝被俘虏去之后,当时晋朝的皇帝还有一个子孙在长安,他就在长安自立,承继了皇位,这就是晋愍帝。后来长安也被外族占领,愍帝也被俘虏,而且他们受了很多侮辱,最后都被杀死了。这个时候,中国的北方就都被外族占领了。

与此同时,在南方也有司马家族的人,这个人叫司马睿,他当时是在建康,建康就是相当于今天南京的地方。这个司马睿看到中国的北方,黄河流域的大片国土都被外族的胡人占领了,所以他就在南方又建立起自己的国家,他的首都就在建康,他的朝代也还叫做晋,不过为了与原来灭亡的晋朝有所区别,所以后人就称这个建都在中国东南方向的建康的晋朝为「东晋」,把原来建都在中国西部的洛阳的那个晋朝叫做「西晋」。好,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东晋了。我们下面要讲的这个诗人陶渊明,就是东晋这个时代的人。

上面我们说了,自从西晋开始,中国朝廷里边的那些做皇帝的,做大官的,就都是彼此争夺残杀的。西晋如此,东晋的时代也仍然是这样,

东晋的时候,有几个人都是想要叛乱的,一个人的名字叫桓温,他是很有叛乱野心的,因为他的武功及军事实力都很强大。一个人有了权力,特别是有了兵权,就容易生出野心,想要自己打出一片天地,尝尝做皇帝的滋味。可是桓温没有成功,他失败了。后来他的儿子桓玄倒真的把东晋的安帝废掉了,自己做了皇帝。不过他当皇帝的时间不长,就又被另外一个有野心的带兵的人打败了,这个人的名字就叫刘裕。总而言之,中国历史上从晋朝以来,不止从晋朝,应该说是从三国以来就充满了「篡」与「乱」的争夺战争。

刘裕这个人当他自己有了权力,军队越来越强大了,他就把晋朝的皇帝推翻,他自己又建立了一个新的国家。他把他的国家称作「宋」。在中国历史上,有两个叫做宋的朝代,其中一个,他的皇帝姓刘,这就是刘裕;后来中国还有一个叫做宋的朝代,它的皇帝是姓赵的,它的第一个皇帝叫赵匡胤,这就是唐朝以后的宋代。后来为了区别这两个宋朝,就把刘裕建立的宋朝叫做刘宋,把赵匡胤建立的宋朝叫做赵宋。这就是说东晋最终是被刘裕的宋朝给灭亡的。刘裕先把东晋的最后两个皇帝废掉,然后又想办法把他们杀死,这样,晋朝就彻底地灭亡了。

这一切都发生在陶渊明所生活的时代。

那么陶渊明又是如何经历,如何反应这样一个乱世的呢?

由于陶渊明有很多不同的传记,所以关于陶渊明的名、字,还有他的年寿如何,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不同的说法。

陶渊明生在东晋的哀帝兴宁三年,那是公元365年。根据什么说他是生在这个年代的呢?在一本记载晋朝历史的史传《晋书》上有陶渊明的传记。后来晋朝灭亡了,刘裕建立了新的朝代,陶渊明是经过了晋朝的灭亡,一直活到宋朝的宋文帝时才死的,所以刘宋的历史上,即《宋书》上也有他的传记。除了《晋传》、《宋传》以外,还有一本叫做《南史》的史书上也有他的传记。

关于《南史》的名称,那是由于我们刚才说过的,从西晋时开始,中国的北方就被外族占领了,我们前面不是说过「五胡十六国」吗?所以到了东晋时,中国的汉族政权所占有的地方,就只剩下长江以南的地域了,所以记载南方几个朝代的历史,就叫南史。

东晋灭亡以后的刘宋朝廷,其政治也是极其败坏的,所以他们以及他们之后的朝代的寿命都很短,既然你可以抢别人的国家和政权,那我也可以抢你的。于是在刘裕抢了东晋的皇位之后,就又有萧道成抢了刘宋的政权而建立起了齐国;又有萧衍抢了齐的政权建立了梁朝,梁朝的皇帝也姓萧,是另外一家萧姓。然后是陈霸先抢了梁朝的政权,建立起了陈朝。总之,宋、齐、梁、陈这几个朝代都很短,这是因为他们的政治都很不稳定所造成的。因为这四个朝代都在中国的南方,所以就管他们叫南朝。那么在许多异族彼此争夺征伐的北方也建立了很多朝代,那些就叫北朝。所以专写南朝宋、齐、梁、陈这些短小朝代历史的,就叫《南史》。

陶渊明是一直活到南朝的第一个朝代宋时才死的,所以《晋书》、《宋书》、《南史》上都有陶渊明的传记。根据历史传记中的记载,说他是在刘宋的文帝元嘉四年死去的,如果依从这个说法,他死的时候是六十三岁。刚才我们说他是生在365年,那么宋文帝元嘉四年是公元428年,由此往上推六十三年,正好是公元365年,即东晋哀帝的兴宁三年。这是我们根据《宋书》上的陶渊明的传记所下的结论。可是,关于陶渊明究竟活了多少岁,还有一些不同的说法,但比较可信的还是《宋书》的说法。

明在短短的六十三年,曾经历次篡逆的变乱亲见东晋亡。不但如此,那时还现过平民的革命,就是有一恩的,他曾起兵,发动了反抗朝廷的变乱。所以陶明所生活的六十三年,是一「篡」、「」交替的动荡不安的代。他的传记记载,他的曾祖父陶侃是西晋时代一位很有名的将军,在那变乱频仍的代,陶侃曾兵平定,因有功而被朝廷封为长沙郡公。可是陶沙公的爵位,他生下候,家境已非常贫穷了。在陶明的文章可以看到。他的祖父和他的父亲做过于地方太守的职务。可是陶明很不幸,他只有八候,他的父就死了,所以他是在比较艰苦的境中成的。还发一些大事情,才我完全。东晋除了官僚、军阀等人的彼此争夺,以及平民孙恩等也起兵造反以外,有一次跟外族的战争北方胡人有一叫做前秦的家,即五胡十六之一。这个前秦曾兵攻打朝,在一很有名的地方叫淝水,展了大。幸时晋有一很好的宰相,就是安,安的侄子叫作玄,由兵打败了外族胡人的犯。件事生在陶明十九的那一年。

此外我要介点东晋时佛教的情况,明是佛教的思想有关系的。陶明是江州浔阳柴人,这个地方在今天的江西,你如果看地就知道,那远处有一座中的名山,就是山,山上有一座,就是林寺,林寺有一位在中佛教史上非常有名的高僧,就是慧据历史的,慧是在东晋孝武帝太元十一年,公元386山的。那明已二十一了。据说当时国历史上的位大人都过来往,一是我们现在要的陶明,有一人的名字叫作谢灵运

谢灵运是信佛的,他是族,家很有,跟陶明的家庭、身份是不一的,他的祖先也被封作公爵,他真正承了公爵的地位,称为公。所以史上他曾献给庐山的林寺很多的白花,在林寺里边开辟了一片很大的水池,了很多白花,他们信佛的人就了一拜佛,就是「白社」。史上还说谢灵运很想加入「白社」,而且他还为此捐这许多白。可是慧不喜欢谢灵运这个人心杂乱,不清

然什有捐,但慧很喜明。我了在陶明二十一岁时,慧师来林寺,了「白社」,在此宣佛法,当时很多文人、人都跟他往。史上有一册书叫「社高贤传」的,就是记载当时与相往的那些品行、学问的高贤们的故事的,其中有一段记载说,慧山的林寺居住,他从来不出山。在出山的途中有一座下有溪水,桥边的山中有老虎,因此下的溪水就叫虎溪。有一次陶另外一个也是很有学问的人一同访大法。大概是因师与明的谈话很投机缘,所以在送陶明二人出一直不停地边谈,后竟不知不地走了虎溪。那些在山上的老虎看到了平时从不走过桥的慧师从桥经过,也得很奇怪,就叫了一声,这时发现他居然破例地这个桥,于是三人就大笑起此后来有特意了一幅,叫「虎溪三笑

P8/5328

明并有正式皈依,做佛教的弟子,但是陶渊明的思想,还有他的诗里边,我可以看到他是曾经受佛教的影响的

5428

明的思想里边就是曾经把这三种(儒家的、道家的、佛家的)思想精的部分都合在一起了。

明诗:少年罕人事,好在六

「好」就是喜欢、

《六》就是儒家的典,一般人说《六经》是《》、《》、《易》、《》、《》、《春秋》。《》经在是有了,他们》经应该是跟《》、《》都合的。而言之,《六》是儒家的classic典,他他少年的有一些个人间的很的事情,专心读书,他很喜欢读儒家的典。什叫做「」呢?你们都为游戏候才是「?你们一觉念书就太苦了,可是你要知道,人家爱念书的人,就是在读书里边有一种享乐的、快乐的趣。所以他是确实受了儒家思想的影

他也有道家的思想: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说他在做官候的生活受到多的束,好像一只鸟很长久地被在樊笼里边。所以他后来决定辞官不做了,回家去地了,他我现在才又回到我自然的生活。

5930

明一篇很有名的文章:《》,也表了他好自然的这种兴趣和思想。而是道家的思想。道家认,很多人世的种种的限制,这是一种束,应该返回自然的。他也受了道家的影响。

也受了佛家思想的影:人生似幻化,终当归

人生就好像是一幻影一,佛的:「如如幻」,都是象幻一,都是虚幻的、虚空的,眼就消失不了。「终当归」是终结果都是空

以上可以看出他有儒家的思想,有道家的思想,也有佛家的思想。在外表上信奉那一种思想,无论思想影了陶明,他都立刻他自己的思想合起来,心之中有一自我的定力持守。守是操守,多人有一定力,自己守不住自己,所以波逐流,看到什么都被引诱了、都被移了,就没有自己的内心,对自己掌握的能力。在中国的诗里边心之中最有持守的、最能掌握住自己的一个诗人,就是陶明。而他心持守的力量,他从儒家、道家、佛家的思想上,都曾经吸收、接受了他们真正精华、宝贵的东西,而不仅仅是那些个外表的言、道理、形式,而且他真正地在心能掌握、接受了。每一种思想面都有它最好的西,而他能够把最好的东西能够吸收了。所以才能在那黑暗、混浊的、充满了战乱、痛苦的代,而陶渊明有迷有失落他自己,是陶明很了不起的地方。我们会从他的诗里边慢慢地、一地得到明的。

                 

   

   网上详见

陶淵明詩講緣

Lectures on Tao Yuanming's Poems

 

342

http://www.drbachinese.org/vbs/publish/342/vbs342p029.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