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兴寄泥丸徐门艺气清神逸长乐弘

(2013-05-31 10:30:04)
标签:

宜兴紫砂

紫砂雕塑

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

徐秀棠

杂谈

分类: 故乡

兴寄泥丸徐门艺气清神逸长乐弘

▲P1

如同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汉姆雷特,每个喜欢紫砂的人心里都会有个自己最为属意的“大师”。

这样的属意是一种共鸣,一种艺术上无声无形的情感共鸣;

也是一种缘分,是您的审美观和大师作品风格相契合的缘分。

当这种共鸣和缘分终于在某一天被你确定,随之而来的,必定是一种豁然开朗的欢喜。

今天带您进入的,就是我欢喜的一个世界,一个敦厚质朴而又绚烂华美的陶的世界。

—————————————————————————————————————————————————————————
 
PART 1   长乐弘里旧时光……
 

兴寄泥丸徐门艺气清神逸长乐弘

▲P2

这里便是今天的主角——长乐弘陶艺有限公司,长乐陶庄——秀棠大师及其家人、弟子创建起来的一个紫砂工坊。

毋庸讳言,十年前,对徐秀棠也还是知之甚少的。是偶然的一次长乐弘之行,蓦地打开一扇了解的窗口。

平心而论,在宜兴,除了丁蜀镇,正了解紫砂的人并不多,

说起来,竟然是由一个园子喜欢上徐门,喜欢上他们的作品,不禁有些惭愧。

兴寄泥丸徐门艺气清神逸长乐弘

▲P3

走进徐秀棠的长乐陶庄,迎面是一个由三十八个巨大的石碾堆积成的影壁,通透大气又别具一格!

石碾是古代陶瓷原料的加工工具,据说新的石磙直径达到一米七,而这些石磙直径不到一米。

本是耐磨的花岗岩,要经过多少次滚动碾压,才能使它们磨损到这样的程度?

此时,我仿佛看到几十只上百只石磙在我面前缓缓滚动,碾过那些色泽沉郁的紫砂矿石,缓慢沉重,从古到今……

点睛之笔正中间那块,方孔外书“隹、五、矢、止”四字,连同碾盘中间原有的“口”,构成“唯吾知足”四字。

影壁,本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元素,眼前,这极具沧桑感的厚重石碾构成的影壁遮挡了内在的空间,

倏忽把人带回到质朴醇厚的旧时光……

兴寄泥丸徐门艺气清神逸长乐弘

▲P4

大碾盘一直通向庄园内部。

站在高处俯瞰陶庄,黑瓦白墙、茶舍木屋和陈腐原矿、石坊磨盘等和谐共置,

一派诗意的世外桃源般的田园风光。兴寄泥丸徐门艺气清神逸长乐弘

▲P5

绿意葱茏中的两层的小楼是大师和他弟子们的工作室,面前的池塘显然是整个庄园最灵动的所在。

兴寄泥丸徐门艺气清神逸长乐弘

 ▲P6

在塘边的花岗岩石凳上小憩一番,看小桥流水、荷塘锦鲤、花木扶疏、白鹅曲项,

树影婆娑,清风徐来,优哉游哉,不亦乐乎!

兴寄泥丸徐门艺气清神逸长乐弘
▲P7

初夏时节,莲叶田田,水面嫩黄的花儿一枝两枝地零星开放,

白鹅栖息在小船上,鸭子踩着一只龙头龟身的赑屃看风景,脚边,不时有嫣红的鱼儿妖艳地在深绿的水面上飘来拂去。

小船和赑屃都是长乐弘的紫砂雕塑,这四只鸭鹅们不知深浅的悠闲姿态,想来是不了解自己有多幸福啊兴寄泥丸徐门艺气清神逸长乐弘

兴寄泥丸徐门艺气清神逸长乐弘

▲P8

 在古代,宜兴丁蜀的传统是农忙种田,农闲烧窑,

眼前的场景,多少让我们了解到主人的意图。徐“庄主”或许就想在30亩陶庄内重现这种原生态紫砂文化,

这些濒临消失的农用、石臼、磨盘,还有还有果树菜园、鱼池家禽……

这里,还原了千百年来紫砂陶艺生存和演进的土壤。

兴寄泥丸徐门艺气清神逸长乐弘

▲P9

池塘边,是一个完全用旧料建造起来的小茶室。

兴寄泥丸徐门艺气清神逸长乐弘
▲P10
傩面具,干燥的葫芦,盛放的紫藤……
兴寄泥丸徐门艺气清神逸长乐弘
▲P11

木制窗棂前,盘根错节,一树烂漫。

想,在这样的小屋里,泡上一杯清香的阳羡雪芽,三五好友,清谈发呆,该是怎样的赏心乐事!

兴寄泥丸徐门艺气清神逸长乐弘

▲P12

一年四季,牡丹、芍药、月季、樱花、蔷薇、鸢尾,

长乐弘,每次来,它都以花开的姿态迎接你。

兴寄泥丸徐门艺气清神逸长乐弘
▲P13

最近一次去,正是属于金银花的时节。

黄的,白的,小巧妩媚地沿着围墙恣意盛放着,这样的场景,您是喜欢还是很喜欢还是非常喜欢呢?

兴寄泥丸徐门艺气清神逸长乐弘

▲P14

即便没有花花,也会有一些细节让你激动,无意中发现这个有型有款的老树根。

兴寄泥丸徐门艺气清神逸长乐弘
 ▲P15

文人做派多于名匠的大师,园子里怎会缺少竹子?

光,在大碾盘上做的水墨画。 

兴寄泥丸徐门艺气清神逸长乐弘

▲P16

小径边,三两株,自成趣。

兴寄泥丸徐门艺气清神逸长乐弘
 ▲P17

还是忍不住要说说这磨盘,它们大小不一,有些还有缺损。陶庄里共有多少磨盘,或许连主人自己都不知道吧。

除了汽车道,庄子里很多路都是这样的,磨盘和青石铺就。

兴寄泥丸徐门艺气清神逸长乐弘
▲P18

左:发现了一个微笑的,莫不是您也感觉在陶庄比在乡野幸福?

右:池塘边的小径,是双行道,一行用一块块脸盆大小的磨盘嵌在地里。

另一行,则架在高出地面十几公分的砖石上,每块间隔一两米。

倏忽间就感觉眼前出现了一白衣飘飘的武林高手,碾盘是梅桩,人在凌波微步,每一步都有异样的飘逸和恍惚。

兴寄泥丸徐门艺气清神逸长乐弘

▲P19

芭蕉荷塘、栅栏磨盘、青砖陶墙——一派舒朗清雅的艺术气息,这个小院子里,就是徐大师的家。

说实话,沉浸在这样的庄园固然是幸福的,但因为园子名气太大,每天参观者络绎不绝。

丁山谓大师者不止这一位,未见得人人都乐意对他人敞开自己的世界……

这样想,不免对这陶庄的主人们又多了一份敬意。

兴寄泥丸徐门艺气清神逸长乐弘

▲P20

瞧,树下的圈儿,也是陶的……青砖的地面,看起来有着说不出的亲切。

兴寄泥丸徐门艺气清神逸长乐弘

▲P21

游人们总喜欢在这池子边久久驻足。初夏,三两朵粉色睡莲散淡开放,翡翠似的水面上有天光云影,有鸟过的痕迹,

或许还常有艺人们的倒影,他们经年摩挲紫砂的手在这里朗朗撒上一把鱼食,

在一尾尾鱼儿争相扑腾翻越中,思量下一个作品的造型……

兴寄泥丸徐门艺气清神逸长乐弘

▲P22(孙平摄)

感谢孙平美女发给我的这张片子,太喜欢了!

生活在这里是幸福的,不为旁的,就为这可以随时捕捉长乐弘最美的一面——

有雨的时候,景致变得愈发清雅纯净,池塘边秀棠老人“兴之所至”四个字也比平日里清晰,

孙米女说,如今大师做紫砂就是兴之所至。

—————————————————————————————————————————————————————————

 
PART 2  在泥和陶的世界里游走迷失……

兴寄泥丸徐门艺气清神逸长乐弘

▲P23

若只有些纷繁花木、清灵碧水、质朴石磉。长乐弘只能算一个可以带人回归到旧时素朴时光的特色小公园。

所以,当然,仅有这些是不够的,因为长乐弘还是丁蜀镇最大规模的私人紫砂工坊。

而且,大师把这儿当成他最得意的作品之一,

他要把陶庄建成一个可以传承给后人的私家博物馆,陶文化、紫砂文化和徐门个人作品陈列融合在一起。

老人有很多想法,10年来在这陶庄里都慢慢实现着。

大碾盘引领我们看到的,就是老人2007年的得意之作——一座传统的紫砂龙窑!

“现在做壶的年轻人已经不了解传统紫砂龙窑的形态和功能,

趁着早年做窑的老师傅还在世,我要把紫砂龙窑这种传统形式保存下来,免得以讹传讹”。

兴寄泥丸徐门艺气清神逸长乐弘

▲P24

 明代茶学家许次纾在其著作《茶疏》中提到龙窑烧制紫砂壶极为不易:

“随手造作,颇为精工,顾烧时必须为力极足,方可出窑。然火候少过,壶又多碎坏者,以是益加贵重。

火力不到者,如以生砂注水,土气满鼻,不中用也。”

龙窑详细知识请阅旧作《六百年前墅龙窑——火与土浇铸的古老图腾》。

兴寄泥丸徐门艺气清神逸长乐弘

▲P25

龙窑从2006年开始动工,断续一年多才落成。

这座龙窑按照考古发掘的原比例打制,加上窑房全长32米,部分砖料从被拆除的废弃龙窑中捡回,

由老师傅以全手工“圈拱”,基本复原了龙窑的传统面目。

在徐秀棠心里,龙窑形制本身就是紫砂传统手工技艺传承的组成部分,不应该被湮灭。

用龙窑烧制紫砂壶,先要把壶坯套在掇罐里,再把掇罐叠起来放进窑中,

烧一窑大约要填进2万多件壶,用茅草为燃料,费时30多个小时,现在根本不可能一次有这么大的烧制数量。

就像很多绝世的实用工艺美术品一样,龙窑虽则失去了它的实用性,却具有巨大的历史保存价值。

兴寄泥丸徐门艺气清神逸长乐弘

▲P26

听陶庄的孙总说,06年龙窑造好,就成功烧了一窑紫砂。

但好事多磨,过年的时候隔壁的顽皮孩子放鞭炮,火星溅到龙窑边的茅草松枝上,

一忽儿就把龙窑上的木架子全都烧毁了,幸运的是泥质的龙窑因火而生,不会受到丝毫损坏,

很快,木架子房顶重新修葺完整。只是为了安全起见,经火的龙窑未再开窑。

这龙窑也成为陶庄主人尊重手工、回归传统的最坚实的象征。

兴寄泥丸徐门艺气清神逸长乐弘
▲P27

龙窑下,整齐堆置了些窑烧过后方形陶石,这是烧窑时候搁放陶器的脚石(因为窑内是倾斜的,所以需要脚石来平整)。

深赭色的石面上能够还能看得见烈火的痕迹以及一些内行称之为窑汗的东西。

兴寄泥丸徐门艺气清神逸长乐弘

▲P28

龙窑内高悬的红灯笼标有“第七届宜兴陶文化节”字样,

因为2009年这里被宜兴市评为“陶都新十景”之一,所以平时,长乐弘是完全对外开放的。

兴寄泥丸徐门艺气清神逸长乐弘
▲P29

龙窑前的空地上,堆放着一些制陶用的各色原料,上面介绍的文字,也是老人自己写的。

兴寄泥丸徐门艺气清神逸长乐弘

 

 

▲P30

长乐弘的很多地方,都有这样的原矿。

这是大师傅工作室里的一块没有

 

 

经过精细加工的紫砂原矿——
沉埋在泥土里的霞,瑰丽紫砂的母体。

 

 

这些看似寻常的砂砾,是繁花似锦的紫砂艺术的发端。

 

 

一堆堆一簇簇,灰白,淡赭,深灰。阳光下,散发着别样的光芒。

 

 

这种光深沉、含蓄而动人。它把人的思绪引到很深,深到矿床内,深到地层深处。

 

 

此时,紫砂壶那种瑰丽的色彩还看不到,但我们知道它们存在。

 

 

经过碾压、研磨、淘洗等等加工之后,经过艺人双手的神奇点化,会还原内部的光彩。

兴寄泥丸徐门艺气清神逸长乐弘

▲P31
陶庄里有一座宽敞的仓库

的一角也有原矿,并有研磨紫砂泥的展示。

 

仓库外形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所有的建筑材料均来源于拆掉的老房子,

雕花的门楣,合抱的木梁,一种不动声色的气派,一份内蕴丰厚的稳妥。

兴寄泥丸徐门艺气清神逸长乐弘
▲P32
重点是仓库里面,堆放的一排排年代久远的均陶堆花大缸,
一层两层密密并置着散开去,初见时不免有些惊心动魄,
某些高品质的明清大缸,在市场上见一只都很不易,
 这里,这么多!我的眼睛有些像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样忙不过来!
 均陶缸在大屋子里静静散发着沉郁的光泽,因为均是手工制作、更因为几百年的历史积淀,
它们显得沉着,内敛,大气。
 时光能成就很多东西,包括一只陶瓷水缸上的美——荷花、莲蓬,寥寥的几枝,却天清气朗,韵味全出,令人爱不释手!
 这些手工的痕迹告诉我,缸的后面有人,有人的完整存在和全部生活;当这个人和他的生活消失之后,他的精魂仍在。

兴寄泥丸徐门艺气清神逸长乐弘▲P33

除了这些珍贵的藏品,对外人而言,园子里还有个独特景象特别吸引人,那就是缸堆砌成的墙或隔断。

左:树荫下,一只含金币的蟾蜍。右:黄花后,一堵均陶龙缸墙壁。

这样重重叠叠堆放的“缸墙”,在紫砂庄园里有很多处——

兴寄泥丸徐门艺气清神逸长乐弘

▲P34

左:龙窑尽头小缸为主元素就的陶屋。右:各式陶缸堆放的空间隔断。 

缸,在旧时是最普通不过的日用品。放在院子里养荷花的平安缸、装水的缸,放米的缸,腌菜的缸,盛酒的缸……

这些缸的体积有大有小,装饰有简有繁,但都有着特有的稳重,有着日常生活的寻常而又不可抗拒的魅力。

由于现代居住风尚,宜兴生产的大缸越来越少,近年几乎不生产了。

但是,它们堆放在路边,或是转角处,质朴安然,那是一种风雨无法剥蚀的存在,一种对于朴素与坚实的守望。

兴寄泥丸徐门艺气清神逸长乐弘

▲P35
除了缸、瓮、罐,破碎的陶片也可以用来砌墙——
翠绿的植物和深褐的陶片在日光下构成完美的对比,扇形、弧形,经意不经意,迷漫着手工的温暖雅致气味和温度。
碎片,在这里得到最高规格的再利用——如此低调华贵的美感是物对人的情义,
也是大师对陶文化的情义:珍惜,所以美丽;不弃,所以高贵。
兴寄泥丸徐门艺气清神逸长乐弘
▲P36
一个极其不起眼的墙角下,相对而立的两只麒麟。犹如警觉威武的精灵,无声守护着陶庄。
兴寄泥丸徐门艺气清神逸长乐弘

▲P37

庄园里,很多老物件上,可以听见时间流淌的声音——门当、下马石、古老的荷花石缸……

宅子外的围墙上,是徐大师的紫砂壁画《紫砂历史人物》图。

秀棠大师在此精心绘制了从始陶异僧开始的28个紫砂历史人物,

那些在紫砂人心目中一个个灿若星辰的形象,在大师的手中活灵活现,大师用这样的一种方式表达对紫砂先人的仰望、敬重……

壁画两侧的对联:泽以长流方及远,山因积石自成高

——题为秀棠自勉,据说是大师的座右铭,也是他勤勉一生的写照。

兴寄泥丸徐门艺气清神逸长乐弘
▲P38
紫砂人物长廊下,是庄园另一道独特的景观,就是印在朱红色紫砂平板上的大师手印。
这是“永久陶陶手印活动”留下的珍贵纪念,时间是1999年9月9日9分9秒,参加者是丁蜀的一些紫砂大师。

兴寄泥丸徐门艺气清神逸长乐弘▲P39

相对一些演艺明星的手印展陈,眼前的手印更有分量,更值得珍视。

大师们用手创造艺术,用手跟世界发生最深刻的联系。他们的手是思想的触角,是心灵的花瓣。

这样劳作和创造的手,才是真正美丽的手,值得膜拜的手。

徐秀堂、徐汉棠、汪寅仙、周桂珍、李昌鸿……几万紫砂从业者之翘楚,

他们用自己的双手投入时间,投入紫砂。安静地、智慧地,成就自己的艺术。

兴寄泥丸徐门艺气清神逸长乐弘

▲P40

大师亲手镌刻的紫砂石凳。时间的流淌中愈发显得温润大气。 

兴寄泥丸徐门艺气清神逸长乐弘

▲P41

左:红豆杉下的汉罐。右:未完成的陶艺作品。

古老和现代就这样,在一个空间里隐秘交流着、和谐共存。

兴寄泥丸徐门艺气清神逸长乐弘

 ▲P42

隐藏的精致。中间那个小的紫砂龙窑模型,亲,看见了吗?

到这儿,不得不说一句,陶庄不见刻意,很多看似无意、随意的摆放,却处处透露着文人匠心,

这种匠心似乎被很巧妙地隐藏起来,不经意间流淌出无处不在的舒逸散淡、精致清朗的气息,

犹如女子的妆容,到了一定境界,有妆胜无妆了,你懂的!

把深思熟虑处理得漫不经心,如此种种,没有些功力,却也是达不到的。

兴寄泥丸徐门艺气清神逸长乐弘

▲P43
过去被很好的保留下来,现在依然在坚定前行。
长乐弘陶庄工作室一角。
兴寄泥丸徐门艺气清神逸长乐弘
▲P44
宠物猪猪,市场很好哦!

兴寄泥丸徐门艺气清神逸长乐弘

▲P45

公司三楼,长乐弘20周年精品展正在举行。

这里陈列了包括陈建平、史小明、徐立、蒋才源、徐青、黄旭峰、夏立、葛烜、史学明、赵洪生等名家的艺术作品。

兴寄泥丸徐门艺气清神逸长乐弘

▲P46

大师弟子之史小明作品。

兴寄泥丸徐门艺气清神逸长乐弘

▲P47

徐立回忆,他小时候对父辈的手艺充满抗拒,一心想考大学离开这个家族环境。

直到30岁才决定学制壶。他没有找父亲,而是背包上北京,向周桂珍拜师去了。

“一个人学习传统技艺,心里必须先有百分百的崇拜和敬畏,父子关系并不合适。

徐立说他现在做壶就是喜欢一个月做三五把,心无旁骛,

而受过高等教育的经历让他比普通紫砂艺人更有心性去寻求现代观念对传统的支撑,

“从前逃避传统是因为觉得无法超越父辈,现在我的技艺仍然没有超越,但我对紫砂的认识超越了他们”。

手工高贵,就是因为它产生的作品个性不可能百分之百被复制。“传统全手工成型技法”是紫砂工艺最独特的内核。

辘轳拉坯、石膏模挡坯、盘泥筑法在世界各地的陶瓷工艺中都存在,而紫砂工艺的木转盘拍打、镶接成型法别无他家。

拿起一块泥团,他的心情、身体状况以及拍打成型过程中每一次的手随心动,都决定了最后完成的壶是这一个,而不是那一个。

——摘自《紫砂徐门》(三联生活周刊)

科学发展带来便利、速度和效率的同时,也让审美、趣味、坚毅的心力……这一切种种无可阻挡的衰退和堕落。

日复一日的雕刻拍打摩挲里,每一块紫泥,每一件作品都通着一人的心境,

所以,长乐弘里的全手工坚持者理应得到十二分的尊重。

兴寄泥丸徐门艺气清神逸长乐弘

▲P48

自古壶不离茶。若宜兴无茶,还会有紫砂吗?即使有紫砂,会像今天这样的千姿百态吗?

所谓“色绿、香高、味甘、形美”,虽然是对茶的要求而言,但实际上对冲泡茶叶的紫砂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那就是自然天趣,轻盈疏放。一个不懂茶、不懂茶道的人,难以真正懂得壶道。

反之,一个出色的壶艺高手,对茶总是颇有心得的。

好茶须有好壶泡,美妙的茶呼唤着经典的壶。

苏东坡谪居宜兴蜀山讲学时,有“饮茶三绝”,即茶美、水美、壶美,惟宜兴三者兼备。

幸好,在这块土地上,茶与壶在前世今生早已约好,同在长乐弘,默契结合。

兴寄泥丸徐门艺气清神逸长乐弘

▲P49

陶庄有做好壶的男人,有泡好茶的女人,女人说:

有壶的人有福,喝茶的人有福,用老公做的壶泡茶的女人幸福啊!

做好壶的男人竟然不知道女人说过这话,听后淡然一笑,所以啊,我送给她的礼物也很珍贵,每年一把好壶!兴寄泥丸徐门艺气清神逸长乐弘

—————————————————————————————————————————————————

PART3  大师的艺术盛宴

兴寄泥丸徐门艺气清神逸长乐弘

▲P50

兴寄泥丸,在紫砂之路上筚路蓝缕、孜孜以求,是大师这辈子的追求。

 

在外人眼里,徐秀棠的紫砂雕塑是创新,以雕塑入制壶也是创新,而他却出“守旧也是创新”。

在急功近利的今天,这样的观点显得弥足珍贵。——秀棠大师说,他关心的两方面的事情:

一方面,师承传下来的传统手工制作技艺,每一样都是珍贵的,要发扬要珍惜,否则以后可能要消失了,

另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入,不光在壶上刻点诗书画印就有文化了,

要有对茶文化、壶文化的研究,包括对人的思考。总之,紫砂品味的提高都要由文化素养来带动。

兴寄泥丸徐门艺气清神逸长乐弘

▲P51

十指参成香色味,一拳打破去来今。

大师把自己的展室命名为“十指参成”,蕴含了其不落俗套,敢于创新的艺术精神。

兴寄泥丸徐门艺气清神逸长乐弘▲P52

一池春水任鱼乐   几株梅花伴紫竹

门后,就是秀棠大师从艺50多年的各个时期的作品精华——

兴寄泥丸徐门艺气清神逸长乐弘

▲P53

秀棠大师,是公认的现代紫砂雕塑开门立派的宗师。网上对他与他作品的介绍颇多,此处就不再赘述。

篇幅原因只把其中的几件与大分享。

左面这个,是大师的师傅任淦庭。雕塑下面有大师亲写的简短介绍:

师父的胸像(本人处女作)作于一九五五年

由于有了此塑才有学习雕塑、创作雕塑之缘。

任淦庭是当年著名的陶刻艺人,书法金石功夫都了得,是行内所称的“名牌手”,在紫砂界地位很高。秀棠大师1954年拜其为师。1958年,国家轻工业部举办民间雕塑研究班,宜兴紫砂工艺厂分到了一个名额。

很多人立刻想起了徐秀棠做过的任淦庭像。就这样,他参加了在中央工艺美院举办的这次研究班的学习。

在这里学习的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工艺美术师,班上年纪最小的徐秀棠,有了一个难得的博采众家之长的机会。

由于表现出色,为期两个月的研究班结业后,徐秀棠又被送到了中央工艺美院“泥人张”工作室,

跟随“泥人张”第四代传人张景祜学习的期间,徐秀棠的勤奋加上天资,让他成为张景祜最得意的学生,

年轻时的这段经历也让他的作品比一般丁蜀的紫砂艺人要多一份扎实的功底与文人气息。

既积累了来自民间大师的教育、也有机会学习了学院派艺术理论的滋养。两方面的滋养都在大师的作品中有所体现。

“人的一生往往由很多机缘决定的。一方面要努力,在努力之余,能够抓住机缘,命运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谈及这段经历,徐秀棠感慨良多。兴寄泥丸徐门艺气清神逸长乐弘

▲P54
大师八十年代的代表作“坐八怪”中的一件。
大默如雷的作品,俺最喜欢的!
兴寄泥丸徐门艺气清神逸长乐弘
▲P55
左:有朝一日。——意为有一日,钟馗空闲得可以拎着鸟笼到处溜达了,就天下太平了。
右上:书童供春制作树瘿壶。右下:亦幽壶。

随着商品利益的驱动,紫砂行业充满浮泛之气,

以假乱真的代工货、粗制滥造的“名家壶”、偷换概念的假证书、水分淋漓的“大师”,

紫砂,成了许多人难平的欲壑、追逐名利的砝码,也成了许多人道德沦丧的工具。

而对于深爱的紫砂行业,他则一向耿介直言。

疾风过后,劲草葳蕤。

感觉老人就像紫砂界的吴冠中,很多真话,振聋发聩、掷地有声。(见文后)

是如此真实直爽、散淡疏放的人格魅力以及深厚的人文素养造就了他的作品……

兴寄泥丸徐门艺气清神逸长乐弘▲P56

几次去,都看到大师在一堆书籍坯料中操刀抟泥,

不禁想到著名紫砂文化学者、作家徐风在其大散文集《一壶乾坤》的后序中的一段话:

“真正意义上的(紫砂)大师是不是太少了,在灯火的阑珊处我们见不到大师,在寂寞的寒窗下我们见不到大师。

甚至在装修的富丽堂皇的工作室里,我们依然见不到大师。

倒是在太多的官方场合,太多的灯红酒绿的处所,我们却能频频见到某些大师晃动的身影。

大师不在工作室,是今天的悲哀。”

还好,眼前这位大师,虽年近八旬,依然每天创作不辍。

“但也不强迫自己做力不从心的事情”他说,只是“想在有限的每一天,把想到的,交代给社会、交给紫砂行业……”

所以,真正的大师是静水流深的美学泉源,是一杯高密度的艺术陈酿。

兴寄泥丸徐门艺气清神逸长乐弘

▲P57

生活中的秀棠大师精神矍铄、清秀儒雅,似乎永远是一件素色的中式布衣,温文有礼,谦和健谈,

是公认的在世十位国家级紫砂大师中最具文士风骨的一位。

暮春那次见面,老人甚至还和我愉快聊起园子里那座古桥的来历。

感谢陶都有你,也感谢长乐弘到带给我们的寂静喜欢。

祝眼前的这个老人艺术之树永远蓊郁长青。

也祝长乐弘这个精神文化家园永远诗意丰美,天朗气清。

(完)

—————————————————————————————————————————————————————————
 
徐秀棠真话“碎片”
 
    ■选购现代名家壶,社会上普遍存在的现象是认职称、认电视、报纸、刊物的宣传,认得奖名头,认办展览,认行销手段,认包装策划,所以很多从业者花大量的心思在这些上面。
    ■我老是讲,手工艺品是手工费时做出来的,你想想,坐不定,不本分,不把时间精力用在制作作品上,能有好作品出来吗?好几千人有职称,而且里面包含了根本就不会做壶的,或没时间做壶的,他们的作品照样在市场上活跃行销,正常吗?
    ■我想还是我以前老说的,选壶是自身喜爱与水平的具体体现,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关键是你进什么圈子,受什么诱导,对你走正道、走曲径会有很大的关系……
    ■紫砂工艺传承的本体应该回到传统,“现在有些评比标准,见到形式新奇就给奖,这和实际情况是背离的”。
    ■对于当地政府有些领导提出的紫砂发展理念,他也很不认同,他认为,“有人提出紫砂业要完成三大转变,其中一条是从个体作坊向规模化发展,所谓做大,这根本行不通。紫砂工艺最大的特点是个性化,过去搞合作社、紫砂工艺厂,从分散到集中证明行不通,现在才会重新从集中到分散。要传承紫砂传统工艺,就必须发展个人作坊”。
    ■中国太大了,市场太大了。其实“代工壶”问题,决不是商店不卖名家壶的原因,对代工壶之论,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
“代工壶”从法律的层面讲,凡作品完成作者认可,签名盖章的就是作者对外认可的。从道德观念上讲,这个签名盖章中,包含了作者对作品的投入到底有多少工、时、心血,对消费者有多少责任心、诚实性……
—————————————————————————————————————————————————

相关资料:
http://culture.people.com.cn/n/2013/0413/c172318-21123437.html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徐秀棠:紫砂人物寄深情
http://www.lifeweek.com.cn/2008/0128/20678.shtml  紫砂徐门(三联生活周刊)
http://you.video.sina.com.cn/a/2931268-1169961334.html传家宝之紫玉金砂(福建海峡电视台)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I4MTM2NjUy.html《小语访谈》之《徐秀棠·紫泥丹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