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乍泄之永年桥

标签:
宜兴古桥永年桥拱桥范道古桥群夏春两拍 |
分类: 古桥 |
▲P1
宜兴有两大古桥群:大塍古桥群和范道古桥群。
前者在九里水路上共有王婆桥、长春桥、上塘桥、小芳桥以及现已毁灭的岳阳桥五座,
古有“九里五顶桥、撑蓬不如摇”的说法,
大意是拱桥密集,撑船的话不能扬帆,只因刚刚扯起风帆就需过桥洞,得落帆了。可见桥之密集。
范道古桥群也有五座老桥,且都保存完好,
分别是分布于梅家渎村的秀凝桥、贺家渎村的永兴桥、兴隆桥、朱家渎村的永年桥、永丰桥。
在《阴霾下的新渎永安桥》和《新农村建设中的古桥——兴隆桥》两篇博文中都引用过这图,
滆湖(左上角)是苏南地区仅次于太湖的第二大湖泊,也是未经人工雕琢的一块璞玉。
宜兴的滆湖南岸地区,水网密布,历来是物阜民丰的鱼米之乡,也是人文荟萃的风流之地。
滆湖南岸有数条河流,从南往北笔直地汇入滆湖,当地人称之为“渎”。
而渎边的村庄,就沿着这些河岸长长地分布着。
我在原图基础上特地标出了这些:新渎、吴家渎、梅家渎、贺家渎、朱家渎,
这些渎上,至今还保留着当年一大批完整的古桥,
它们就像水乡里一粒粒百年前的遗珠,密集散落在方圆十几公里的土地上。
▲P3
今儿的主角永年桥,就位于范道朱家渎上。
第一次去是去年夏天,7月,一个有着浓重阴霾的午后。
微风荡漾,树木葱绿,看片子都能感觉到空气中弥漫的大量水汽,
江南的七月就是这样,闷呼呼,湿嗒嗒,“桑拿天”的称谓是再合适不过了。
▲P4
两个要好的老学生一直想让我帮她们拍几张米人照
——老学生就是俺刚大学毕业教的那届,基本比俺小两三岁,亦生亦友——
俺的条件是顺便陪我拍两座桥,老学生们自然是都知道俺这三分三爱好的,
于是不管天气之闷热,出门去——
▲P5
老桥边保护碑轰然倒地,无人问津。幸好随处可以找到这官方资料:
永年桥,位于宜兴市高塍镇(原范道)朱家渎村东北端,建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
为单孔石拱桥,东西向,两边各有石阶15级,花岗石、青石混砌。
桥长13.85米,中宽2.8米,堍宽2.9米。桥孔净跨4.2米,矢高2.7米。
2003年3月19日宜兴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P6
坚硬的花岗石石阶,缝隙里摇曳着新生的小草,
这样卑微的生命与鲜绿的色彩总让人心生欢喜。忍不住弯下腰去亲近、记录。
上桥,中央,照例是龙门石。
110年的历史,无数次踩踏摩挲,依然清晰的漩涡纹。
▲P8
南面边缘,不知几年上多了一条用水泥捂起来的管子,极其煞风景,
宜兴市在2004年就颁布了《市政府关于划定宜兴市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的通知》,
规定不仅文物本身,连每个文物单位周围N米都为“建设控制地带”,
本人不是文管工作者,不知道这些词句的含义,只是在拍桥的过程中,
恣意在桥面铺设水泥道,桥边搭鸡棚等等情况太屡见不鲜,
想来这样的事情也不是文管部门能管得了的吧,昨天看骆驼姐夫的一篇博文
《英格兰最美丽的村庄——Bibury》深味其文明优雅古朴,姐夫对我的评论回复更令我深有同感:
到了西方发达国家,懂得了什么叫消灭城乡差别。
这英国的乡村和我们国家的农村,有很大不同,
在英国的农村,你处处能感受到文化与文明的存在,也能呼吸到艺术的气息。
改革开放这30多年来,中国的农村,主要是沿海地区的农村,有了很大的变化和发展,
但更多的地方,特别是内陆地区,仍然落后,
……变化不大,但美丽的田园风光不见了。
所以,我们国家的发展任重而道远,特别是要选择一条正确的道路。
——我想,普通百姓大众对文物认识的程度,对文物自觉的珍爱与保护,
也是我们和西方国家相形见绌之地吧。
▲P9
喜欢这些在桥身上桀骜生长着的嫩绿……
▲P10
南面的桥铭石。P1是北面的。
弱弱问一句:“光绪康二”是什么意思捏?(官方资料是光绪二十六年)
▲P11
俺拍桥时,俺俩米女学生就坐在河埠头拉家常
这张可以看出什么叫形式上的城乡一体化,就是家家门口都是水泥路啊!
瞧这水泥管道,郁闷啊
去年夏天水满,站在小桥的东北侧,眼前的永年桥一点不像110岁的样子,小巧轻灵,
宛若乡间质朴的浣纱女子一不小心跨入今世的河流。
只是后期镶嵌在青石间加固桥梁的水泥印子一道一道的,让人看着有说不出的别扭。
▲P14
春天的时候总喜欢用菜花做前景,夏天什么也没有,
只有这午后缺水的耷拉着的香樟叶子,兀自在午后的风中散发出幽远的淡香。
▲P15
那个阴霾的夏日午后,寂寥冷清,呈现在镜头下的永年桥终是不够丰满的。
于是,今年春天,阳关三月,桃李芬芳,俺,又来鸟~
只是河岸里用多了一直休憩的农用船,怎也避不开,就这样吧!
▲P17
浜岸边几株盛放的桃花,粉红嫩绿,和营养过剩的深色河水相映成趣,画意横生,
注意看这桥身上的栓纽,栓船用的,这个小构造不是每座古桥都有,不仔细观察就会错过。
看这幅图,不禁想到俞平伯在《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中的句子:
桥砖是深褐色的,表明它的历史的长久;
但都完好无缺,令人太息于古昔工程的坚美。
两侧都有,这边,一根断开的尼龙绳子还挂着。
▲P22
退远。小桥流水,桃红柳绿,洗衣的大姐,停泊的船只——
一切都显得如此平静美好,感觉这就是江南最美的状态了:
阳光和煦,风儿温驯,连着一袭滋润的水汽,摩挲你的颜面,
西北面。希望这块被莫名推倒的保护碑早点重竖起来。
对岸,一位奶奶正在洗脸。
▲P24
我在这边和奶奶有一搭没一搭滴聊天——
和老人闲聊,这是我在拍老桥是的一大爱好。
乡村老者的朴实热情会象清泉一样洗涤我们日渐生茧蒙尘的心灵。
奶奶说在地里弄菜,热了,来擦把汗,我说我拍照也出汗了呢,奶奶于是大声说,
▲P25
河边洗菜的大妈。
▲P26
这条河直通滆湖,两次去都看见突突的机帆船经过,这只船上大堆虾笼,
看来是去滆湖捕虾虾滴。
这位大爷花白的头发,见我在岸边拿镜头对准他,乐呵呵滴笑起来说,
我这丑样子还要拍啊!
▲P28
桥边晒瘤子芥的大叔,这菜腌好后炒鲜笋,炒肉丝,极其鲜美呢!
本集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