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深山里的张家祠堂

(2010-12-03 07:23:26)
标签:

宜兴

文物控制单位

太华

北川

张家祠堂

山坳人家

佳能原创

分类: 故乡
PART1  太华山坳北川村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1
宜兴——陶的故都、竹的海洋、洞的世界、茶的绿洲。
在南部山区,有无数这样的大竹海,层峦叠嶂中,茂林修竹随着微风在阳光下翻滚着层层绿波碧浪,
竹子,成片的竹子,成海的竹子,浩瀚苍翠,那是宜兴乡民至爱的一抹心头绿!
这里是宜兴西南丘陵地带的太华山区,与浙北、皖南林区相毗邻,
在本地人惯常爬的太华山河海门东侧,沿着一条林间小径,车行十数分钟,
便可依次到达北川、新华、横岭三个村子。
暑假一个偶然的契机知道了这里,便一发不可收拾地迷恋上了,从夏至秋,前后去了三次。
深山里的张家祠堂
P2
这几张片子是一个明快的秋日午后,和几个闺蜜登上北川一个小山头俯瞰拍得。
登高远眺,秋阳和煦,清风徐来,馨香醉人,时值深秋,银杏正黄。
一片波澜壮阔的绿海中,三个村子蜿蜒盘踞在大山中。
每个人都尽情地呼吸,深呼吸,这大山的清新气息!
这张是小小白拉的,大概是当时太激动鸟,片子有些虚鸟深山里的张家祠堂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3
未名的一树红叶突兀眼前,惊艳!
深山里的张家祠堂
P4
从这些屋顶可以看出山里人家滴小日子过的还是很滋润滴!深山里的张家祠堂
P5
大片黄色的雏菊盛放在脚边,泛出淡淡的青涩的香气,秋天的香气。
深山里的张家祠堂
P6
当然更让我喜欢的是这野山茶花,茶花是我的生辰——十一月的月份花,所以一直存有偏爱。
墨绿的叶片上,小巧的雅致的纯净的白,黄色的蕊,无华素朴地绽放。
风尘沐着,宿露润着,不为谁开不为谁败……
这样廖远的秋日,这样清幽的山道,与世无争地芬芳在灰蓝的苍穹下。
深山里的张家祠堂
P7
下山。透过近处的竹林,山脚下的北川村就在眼前了,那里有我本次想要拍摄的主角:
—————————————————————————————————————————————————
PART2    北川村里旧祠堂
深山里的张家祠堂
 P8
很多本地人都不知道,宜兴有个地方叫北川,和四川的北川一模一样,只是这里的是个小村子而已。
山坳里的村子,水泥路面并不是很宽,路到尽头就是大山了。
如果您不留意,很容易错过这个老祠堂。
深山里的张家祠堂
P9
夏天和秋天,下午和上午。差不多的角度,不一样的只是祠堂门口古银杏的颜色。
深山里的张家祠堂
P10
这棵银杏大约也有两三百年历史了吧,应该是祠堂兴建时一起被种下的。
此刻在我眼里,它是老屋的忠实的守护神。
左:农历十月十五,山村举行祭拜“山神”的活动,一条龙灯在祠堂前经过。
深山里的张家祠堂
P11
这是我在村子里认的本家姐姐,姐夫是当地小有名气的收藏家(收了很多农家的老东西),
(他们的家就在祠堂附近,号称“张家老宅”,以后会专辑介绍他们还有拜山神的活动。)
祠堂隔壁人家正在大兴土木,建筑垃圾堆得满地都是,周姐帮着半开大堆破窗户,
一块文保石碑出现在眼前。
深山里的张家祠堂
P12
张家祠堂始建于明代,清代重建。建筑面北朝南,共三进,通面阔五间17.1米,进深26.4米。
第一进进深6架6.5米,第二进进深7架7.8米,第三进进深8架8.5米,前带翻轩拱廊。
祠前有数百年古银杏树一株和旗杆石等古物。
深山里的张家祠堂
P13
左图大门第一进。右图二门第二进。都有很朴素的门墩。
杂乱无章破败不堪的第一印象。深山里的张家祠堂
P14
大门两边依稀可以看见某某合作社和某某第一分厂的斑驳字迹。
门楣上一块粉白的木板上北川村老年活动室的字样清晰可见。
门头的雕花板精细残败,但许多其他地方看到一样,这里的花板也在某个特殊时期被磨平过、“革命过”……
深山里的张家祠堂
P15
想仔细辨认出石雕中间那四个字,只是徒劳。
深山里的张家祠堂
P16
第二进的屋子里堆满了竹子和竹条,周姐说,山里人别的没有,竹子有的就是,
家家户户没事干的话,都会做这种竹排,工地上用的,经常有人上门来收。
一位五十多岁的大妈带着白纱手套,正在柴刀费力劈着竹条。
一面说,丫头,到我们这破地方来干嘛呀。
周姐在一边忙说,这是我城里妹子,喜欢古迹的,来拍拍白相相(宜兴话,玩玩)!
幽暗处,一位大叔蓦地发话了,拍拍没事,最好帮我们反映反映,讲讲么什么古迹的,这么破烂,没人来关心!我说大叔,帮您拍张照吧,大叔看也没看我说了俩字不拍,就再也不说话了。
深山里的张家祠堂
P17
大妈说,丫头,你覅(宜兴话不要,音fiao)理他,老头子脾气大的!
就是没有钱啊,要是有钱,我们就自己把祖宗的祠堂修修咧……
深山里的张家祠堂
P18
转了一圈才知道,这里是整个祠堂唯一还可以避风雨的屋子。
通往第三进的是一个菱形门(后期改造的?)。
深山里的张家祠堂
P19
成了蜘蛛虫蚁温暖的家。
深山里的张家祠堂
P20
脚下是凌乱的稻草、竹枝,不经意间,下就踩到整条精美的花板。
一块大彩条布就是门板了,此时也被长条的花板撑着,堪称文物的这些宝贝就这样被利用着。
深山里的张家祠堂
P21
秋天的午后,银杏金黄,老墙斑驳。
深山里的张家祠堂
P22
用70端拉过来,可见木梁顶端那朵百年前的花儿兀自开放着,忧伤美丽。
曲线依旧华丽妖娆,只是暗红的油漆已被岁月的风雨侵蚀,原木上生出绿色的青苔在秋阳下更显沧桑。
这样桀骜挺立的老屋构件让我莫名生出一种崇敬,甚至联想到北方的胡杨,那种虽死犹立的孤傲!
深山里的张家祠堂
P23
站在这巨大的坍塌前,我有些恍惚有些无奈有些伤感。
显然自然界的力量是不会把老屋破坏成这个样子的。
竟然还有西式的半新的吊灯,完好无损地挂着……深山里的张家祠堂
P24
精致的椽子无言诉说着昔日的辉煌,
坚硬地插入土中,构成有力的三角,背景是无垠的山林竹海。
深山里的张家祠堂
P25
这就是石碑上所说的翻轩拱廊吧。曾经的奢侈华美从暗红的花纹中流淌出来。
周姐在后面提醒我:不要再往前走了,有青砖会掉下来的!
深山里的张家祠堂
P26
野草藤蔓恣意攀爬,边上的柱子,目测了一下,约有半米直径吧。深山里的张家祠堂
P27
许多精致的小雕花板散落在草地里。
太平有象。
深山里的张家祠堂
P28
宝相花栏板
深山里的张家祠堂
P29
镂空螭龙花雕
深山里的张家祠堂
P30
想找个可以俯瞰的地方,未果。隔壁人家地势稍微高些,只拍到了这样一张。
深山里的张家祠堂
P31
周姐在一边撑着腰叹息,不知多少年不进来了,怎么狼败成这样了……
深山里的张家祠堂
P32
出来时,大叔依旧在赤膊忙碌着。见我拍的仔细,叫住了我,丫头不要走,给你看样东西。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33
大叔穿好衣服,从幽暗的房间走出来带我们到廊下,推开一片杂草。
深山里的张家祠堂
P34
然后大叔一瓷杯水浇了上去,用脚底抹了抹,一块清亮的石碑就呈现在眼前了。
周姐说,莱莱你面子大了,我在这儿这么多年,都不知道有这么块石碑呢!
大叔说,这块碑是我老祖宗清代重修这祠堂的时候捐款的碑记:
“凤梧捐五两,凤连捐八两……二十世裔正公沐手书……”
二十世裔?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太华张氏在这儿生活该有多少年了呀!!——不禁从内心生出更多的感叹来!
大叔还是执意不肯让我拍正脸,只淡淡地对我说,
我活着么,就在这里看着,不许人再进来搞破坏咧,谁叫我姓张呢!
深山里的张家祠堂
P35
墙内松树墙外杏
深山里的张家祠堂
P36
抬头
深山里的张家祠堂
P37
近处墙角的竹篱笆,逆光中秋叶最后的华美。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38
最后一眼。两次都太匆匆,感觉还有很多未知的故事未发掘,还在已经忍了个姐姐在那里,深山里的张家祠堂下次吧。
这些天工作繁忙劳累,博客更新总是一拖再拖,文字也不及仔细斟酌,哎……
本集就这样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