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纯正的香港新春贺岁片—《72家租客》
在很多年以前,当我坐在录像厅里看着投影机放映上世纪80、90年代拍摄的香港贺岁片,自己就有一个想法,什么时候能够在内地的大银幕上观赏这样的影片呢?在我的印象中,港式贺岁片很热闹,很搞笑,有很多港台明星会加盟其中。尽管贺岁片情节比较简单,属于应景之作,不少大小明星也仅是跑跑龙套,友情客串一下。不过,这些香港贺岁片年味十足,看着非常喜庆,很符合新春佳节和谐、快乐的气氛。因为是贺岁性质,影片里不会有过分暴力血腥或者是情色恐怖的内容,完全是合家欢型、老少皆宜的贺岁影片。
近几年,香港本土的电影业很不景气,在农历新年上映那种原汁原味的港式贺岁片已是很少见。去年我感觉好像只有《家有喜事2009》这一部,刘德华主演的《游龙戏凤》虽说也贴上贺岁片的标签。可我认为这种类型的电影不能算是正宗的港式贺岁片,应该纳入一般喜剧言情片的行列。其实,严格的说时至今日,内地对于所谓贺岁片的理解是有很大偏差。不是说所有在新春放映的影片都称为贺岁片,贺岁的意义是吉祥、喜庆、热闹和快乐,它是要紧扣新春这个主题。或许,有人觉得只是个称谓,用不着这么认真对待。而我以为,既然打着贺岁的招牌,其电影的剧情就应该与贺岁情怀相匹配,不然就不要滥用“贺岁”这两字,还是老老实实地回归类型片的称谓。观众们可能不会计较所观看的贺岁片是武打的、喜剧的、言情的还是惊悚的,而从电影制作者来说,出于对观众负责的角度,尽量不要随意打上“贺岁”的字号,以免误导观众。
今年春节,至少有三部百分之百香港特色的新春贺岁片公映,《72家租客》、《花田喜事2010》和《财神到》,我终于可以在内地的大银幕上看到正宗的港式贺岁电影。比较三部贺岁片,最令我满意和喜欢的,绝对是《72家租客》。《花田喜事2010》走古装搞笑路子,此种风格我个人认为有点不伦不类,各种角色穿着古装演绎现代的事物,就算台词、语言和表情再夸张再幽默再好笑,我总有种说不出的腻味感。而《财神到》虽有谭大校长挂帅,可与《72家租客》相比,又感觉过于小儿科,像是小巫见大巫,无论是明星阵容还是故事内容等方面,都没有《72家租客》来的大气,来的爽快。
《72家租客》是由邵氏影业和TVB(无线电视)联手打造的贺岁电影,剧情以张学友和曾志伟的手机店互相PK竞争,以及他们与袁咏仪之间的三角恋情关系为主线,形成两大演员明星阵营。很多无线电视台的当家花旦小生都参与其中,全片搞笑不断又穿插几段歌舞,使整部影片充满激情和活力,多年不见的纯港式贺岁味道,在《72家租客》里展现的晶莹剔透、淋漓尽致。沉寂多年又盼望许久的香港电影黄金时代涌现的优秀贺岁片,又在今年的春节期间重新复活了。港式贺岁片是香港娱乐电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受港澳台粤等地观众的喜爱,在大陆除广东以外的地区也有许多的知音。起码南方沿海地区对于港式贺岁片不会太陌生,若不是今年内地上映的片子太多了,在排片上有困难。否则,《72家租客》在大陆的票房不会是目前的状况。在香港和广东两地,它的上座率可是很高的。
我希望香港的电影工作者,能够把港式贺岁片坚持拍下去,每年新春能有2、3部上映。当然,贺岁片的质量应该保证并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观众需要欢喜快乐的贺岁片,中国新春电影市场也有这样的需求,香港贺岁片的存在是华语电影的一枝奇葩,也是中国电影多元化的标志之一。在明年的新春之际,我衷心的期待比《72家租客》更好看的香港贺岁片问世。
永远的小虎队
见证奇迹的时刻—看申雪赵宏博冬奥夺冠有感
姗姗来迟的花栗鼠们
国足战胜韩国队证明足球是圆的
晒晒日文版的电影纪念手册(四)
做命运的主人
童年时光—过年
晒晒日文版的电影纪念手册(三)
《阿凡达》的奇迹
我眼中的所谓刘谦“下跪门”事件
中国足球的春天来了吗?
国内投资建设IMAX需谨慎
孝敬父母是儿女们的本分
好莱坞历史上最昏暗的岁月
电影的魅力 影院里观众的手机铃声令人讨厌
赵本山的《捐助》是春晚最好的节目之一 童年时光—姑苏行
《玩具总动员》系列旧貌换新颜
童年时光——黑夜的恐惧
我们需要斗争的勇气
畅游五龙潭风景区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应追究其监护人的责任
暴力执法与无证设摊的矛盾
北京球迷为国安队加油理所当然
忘记了今天是7月7日
冬日望海 国产贺岁大片们,你们有种乎?
中国电影需要怎样的保护?
想起了我那时的儿童节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