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赵本山的《捐助》是春晚最好的节目之一

(2010-02-21 15:18:35)
标签:

捐助

央视

春晚

小品

文化

二人转

贵贱

高低

权利

芭蕾

歌剧

偏见

观察

意见

分类: 杂谈

赵本山的《捐助》是春晚最好的节目之一

      对于今年央视春晚节目的感受,我作为一个普通的电视观众,心情跟前几年一样,失望、不满和遗憾。甚至,我认为这届春晚还不如去年的好看,其水准之低可称历届之最。然而,即便如此,我还是耐着性子看了大部分节目,中间只是短暂又断断续续地看了东方卫视大约40分钟左右的歌舞表演。央视春晚成了名副其实的鸡肋,吃着没味,丢了又太可惜。看吧,很揪心,不少节目过于平庸真是没兴趣。不看吧,又很闹心,像是大年三十晚上缺少了什么东西。毕竟,看了二十多年都成习惯了。失望归失望,批评归批评,真要是没了它,我相信很多电视观众会有不舍之情。不满意春晚是一回事情,停办春晚又是另一回事情。假如在同一时段,观众们能有更多电视文艺节目选择的话,大概就不会有现在这种尴尬的心理状态。

      虽然,我对春晚整体的观赏性评价较低。不过,我对小部分节目还是很喜欢。因为漏看几十分钟,或许错过某个好节目也说不定。所以就我所看过的春晚里,认为以下几个节目非常棒:1.小品类—《捐助》、《一句话的事儿》和《五十块》。2.歌舞类—小虎队《歌曲大串烧》、宋祖英、毛阿敏和王菲的歌曲演唱。3.综合类—刘谦的近景魔术等等。

      这其中,本山大叔的小品《捐助》遭受了很大的非议,近日又有所谓学者撰文指出,说《捐款》是在歧视社会的弱势群体。我想,这顶帽子扣得真是太大了。不就是在台词里多说了几次“寡妇”吗?怎么就上纲上线成了不尊重单身母亲呢?当然,《捐助》这个小品,我也是有自己的看法,也有不满意的地方。比如,植入广告太明显,太直接了,这对观众而言是种变相的“强制接受”行为。既不尊重观众,也使本来很有意义的小品被贴上纯商业标签。又比如,《捐助》对小沈阳毫无必要的“人气消费”。既然安排他上场,就应该“物有所用”,尽量多整些内容,给小沈阳充分表演和发挥的机会。而如今实际的演出情况,小沈阳成了真正的摆设,完全没必要存在的小品人物。上面两点,我认为是这个小品的不足和缺点。

      只是,除去不好的地方,小品《捐助》所展现的内容,有其深刻的社会现实意义,绝不是某些文人学者所表述的那样,对弱势群体的无情嘲讽和调侃。贫困学生失学问题,农民兄弟朴实的性格,有点小钱又不太富裕的农村生活现状,不都在小品中有所反映吗?大家在指责《捐助》时,千万不要忘记这是央视春晚,它的节目审查制度严格到了几乎苛刻的地步。本山大叔的小品能揭露到那个水平已经不错了。我承认《捐助》的内容还可以再深沉些,透明些,它的有些台词确实给人一种点到为止或欲言又止的感觉,不痛不快,半露半藏的模样。以目前的审查现状来看,《捐助》已经是很不错了。先天的环境和条件限制,又能让赵本山和《捐助》怎样来折射出社会更深刻更尖锐的问题和现象。

      春晚小品既要有针砭时弊的意义,又要有为大众提供欢乐的服务。两点的平衡兼顾很不容易,哪一点不成功,不突出,就会成为被批被骂的依据。

      凭心而论,《捐助》很搞笑,我看了从头笑到尾,就是对结局有意见,因为我爱看有始有终的小品。小品台词尖酸刻薄却不失幽默成份,人物塑造很真实。从提供欢乐服务方面,它是成功的小品。而从针砭时弊方面,虽比以前赵本山的小品有所退步,相比去年的《不差钱》,今年的《捐助》算是进步,客观条件的诸多限制,影响了《捐助》在批判社会现实程度。这个责任不能全由赵本山和他的团队承担,方方面面的障碍和干扰太多了,原定演出的小品《不差钱》没通过最后的审查就是很好的证明。

      我是南方人,但对东北二人转很感兴趣。语言的差异,生活习俗的不同,不应该成为南北文化交流的障碍。自从赵本山在春晚表演第一个小品成名以来,我发现中国的知识界总有一批人,以所谓文化精英自居,打着高雅的旗号,居高临下的看待通俗文化及其表演者,处处贬低以赵本山为核心的东北二人转艺术。他们这些人不明白,中国的普通民众,尤其是广大农民兄弟爱看通俗易懂的民间曲艺文化,这是赵本山和他的小品一直受到欢迎的根本原因。雅俗共赏固然是皆大欢喜,也是所有文艺工作者共同努力的目标和方向。但两者之间一时无法相通或兼容,那大家各取其所,青菜萝卜各看各的不行吗?雅俗文化没有贵贱之分,它们的文化地位是平等的。芭蕾与秧歌,歌剧与二人转,只有观众群体的不同,没有道德、品质和素质的不同。不能说观看芭蕾歌剧就是高雅,观看秧歌二人转就是低俗。这只是欣赏口味的差异罢了,而有些学者却喜欢混淆低俗和通俗的真正含义,把两个不同概念的词汇搅合在一起,贬损通俗文化忽悠民众的观念。

      我们的专家学者批评某人某事某物,切记不要只看表面现象,不要带有偏见的去观察,去评论。赵本山作为人肯定是有缺点,《捐助》作为文艺作品肯定有不足。问题是我们要用什么心态,什么角度,什么观点来看待他这个人,来看待他的作品。我希望明年春晚还能见到他的小品,那是少数几个还能引起我关注央视春晚的保留节目之一。只是期待他的新作品,哪怕是《捐助》的续集也要进一步提高小品质量,不辜负那些支持他,理解他,喜爱他的电视观众。我也希望反对赵本山和他小品的人,要多些宽容,多些建设性的意见。捧杀和骂杀都不利于优秀作品的诞生,评价一位演员、一部文艺作品,要公正公平,要事实求是,不要偏激更不要哗笼取宠。

      中国当代知识分子最大的臭毛病就是自以为是,不知天高地厚,有知识不代表高人一等。看不起通俗文化没关系,这是个人的自由和权力。与此同时,普通大众也有观赏通俗文化的自由和权力,某些文化人没有资格对民众的喜好说三道四。你可以反对、反感和厌恶,但你没有权利去污蔑、诋毁和干涉。喜不喜欢是个人问题,不涉及人的思想道德和素质涵养,更不涉及人的社会地位高低和人品好坏。《捐助》用它特有的娱乐表演方式,诙谐的地方语言,不浅也不深的反射出当前社会问题,或许在部分社会精英眼里,表达的还不够,可在我这个普通观众眼里,这已经足够了。有些话,有些内容还是隔着层薄纱较好,时机还不成熟,点的太穿了,恐怕以后在央视春晚里连赵本山这个人都看不见。

 

            晒晒日文版的电影纪念手册(三)          做命运的主人

             童年时光—过年                            晒晒日文版的电影纪念手册(三)

            《阿凡达》的奇迹                           我眼中的所谓刘谦“下跪门”事件

            中国足球的春天来了吗?                    国内投资建设IMAX需谨慎

            孝敬父母是儿女们的本分            赵本山的《捐助》是春晚最好的节目之一      好莱坞历史上最昏暗的岁月

             电影的魅力                              影院里观众的手机铃声令人讨厌

           《三枪》入选柏林电影节很正常               童年时光—姑苏行

           《玩具总动员》系列旧貌换新颜               童年时光——黑夜的恐惧

            我们需要斗争的勇气                          畅游五龙潭风景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