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人们正热炒黄金,他们只知黄金贵重,却未必知道中国人使用黄金的历史。据考证,中国现存最早的文字是商朝的甲骨文和西周的金文,里面都有金字,不过这里的金未必指黄金。《尚书》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史书,出现的第一个与“金”字有关的字是“锡”,第二个字是“镂(刻刀)”,第三个字是“銍”(镰刀),它们出现在三皇五帝时期,都与黄金无关。最早发掘的金饰物产自殷商时代,殷商时代为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046年,距今超过了三千年。由此可见,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黄金的国家之一。
我们常说的“五金”指金、银、铜、铁、锡。它们出现的顺序为锡、铜、金、银、铁。早在远古时代,人们便发现并使用锡了。在我国的一些古墓中,便常发掘到一些锡壶、锡烛台之类锡器。据考证,周朝时锡器的使用已十分普遍了。其次是铜,再次是黄金。在我国,黄金的使用早于白银,这跟冶炼技术的难易有密切关系。在殷商时代,人们便已掌握了黄金最富延展性的特征,并利用它生产了许多金饰物。从许多商代遗址中已发现为数不多的小件金饰。在安阳殷墟,发现有眼部贴金的虎饰及金片、金叶、金箔等饰件。在晋代遗址中还发现有金耳环、金钏。在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发现了金杖、金面罩,虎形金饰等。这些都是最早的黄金制品,其中特别是金的发现,说明商代已掌握了浇铸黄金的技术。但此时尚未出现金器皿。
世界最早的金币出土于现在的埃及,考古学家估计已有近4700年的历史,是公元前2700年左右制造的,这种埃及出土的古币主要是用于一种礼品,而不是流通的货币,是古埃及贵族们互相赠送的奢侈品。公元前600年左右,金币开始变成为古埃及的官方货币。在古代中国,金币的流通大约出现在公元前600年至500年。春秋战国时黄金成为一般等价物,成为贵重的货币。
黄金与铜币相比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铜币流行一般有一定国界和地域的限制;黄金则是一种不受国家和地域限制的跨国货币,在各个国家和地域均可流通。二是铜币一般在民间流行,黄金则一般在统治阶级的各种活动中使用。
春秋战国时期使用黄金时,以镒或斤为重量单位。1镒重20两或24两。1斤约合今250克左右。春秋时期已有黄金的使用,当时常常在大宗价值转移时以黄金为支付手段,同时也以黄金的多少作为衡量财富的标志。如《国语·晋语二》载晋公子夷吾以"黄金四十镒,白玉之珩六双"送秦公子絷,就是以黄金作为支付手段的事例,至于子贡“家累千金”和陶朱公“三致千金”,则是以黄金作为价值尺度和作为衡量财富的标志的事例。战国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政治交往的频繁,黄金作为价值尺度和作为支付、贮藏手段大量使用。如孟尝君“至楚,献象床,直千金”。“孟尝君有一狐白裘,直千金,天下无双,入秦献之昭王”。有一把宝剑值“千金”,有千里马值“千金”。有“璞玉”值黄金“千溢(镒)”。秦国买韩国的美人,价值“三千金”等等。封建统治阶级的地租收入,有时也用黄金计算。如战国后期西周辖地温囿所收地租“岁利八十金”。封建主的家产也常常以金计,有“千金之家”、“万金之家”。孟尝君说其父田婴曰:“齐不加广而君私家富累万金。”这都说明当时贵重东西的买卖和在封建统治阶级中,黄金的流通是广泛的。在政治斗争中,各国也以重金收买,而达其政治目的,这方面事例很多。如齐威王八年(公元前349年)楚发兵攻齐,齐王使淳于髡去赵请救兵,威王先给“赍金百斤,车马十驷”,后又“益赍黄金千溢,白璧十双,车马百驷。髡辞而行,至赵。赵王与之精兵十万,革车千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