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三学生临考吸氧能否缓解考前压力?

(2012-05-09 07:46:30)
标签:

教育

校园

分类: 教育热点
生理上的紧张尚且可以靠吸氧解决,那么考生心理上的负担和压力又能靠什么缓解?
 
文/新锐振鸣
 
短短的几个月时间里,一场高考似乎成为了绝大对数中国学生的噩梦。进入5月份,家住汉口的高三学生小勇,每天都处于紧张的学习之中,据他的母亲透露,小勇每晚睡觉的时候,只有一点动静,都能把他惊醒,他时常在梦里梦到自己考试的失败。为了缓解压力,小勇的母亲带小勇去医院吸了高压氧。小勇的情绪得到暂时的缓解了。据医生透露,每到临考前两三周时间,都会有家长带着孩子陆陆续续的到医院吸氧,而吸氧确实能在短时间内增加记忆。
 
这样的吸氧画面,让我想到了,前几天出现在公众面前,孝感中学的吊瓶班。为了补充学生学习时所丢失的能量,学校领导选择根据学生的自愿原则,来让学生挂氨基酸吊瓶来缓解压力。当时我在想,这个学校真是处处为孩子的学习着想,宁愿争取一点一滴,让学生挂吊瓶的时间,也不愿意放他们几天假,让他们回家休息一下,通过自然的调节,来缓解压力。哪怕是一节体育课,都对学生十分吝啬。在一个个吊瓶之下,高三学生年轻的心态,就葬送在了这紧张气氛里。这高考未至,学习气氛就把学生们压得闯不过气了。
 
在外人看来,这正常人挂吊瓶,就像是一个人在30度以上的大热天里,穿羽绒衣那样的纠结,这样的现象给任何人的压迫感都无疑是巨大的。当然,挂吊瓶只是缓解压力的第一步,显然在吊瓶给予学生生理元素的能量补充时,却进一步的增加了学生的心理负担。然而,有多大的心理负担,就有多大的生理负担,就像很多考生,在考前都时常伴有,恶心、头晕,拉肚子等现象。那么当学生的身体状态,到了如此地步,我们又该怎样救治他们。我们也只能用医疗的手段,给他们打打针,吃吃药,吸下氧。但是当他们的症状只能得到一时缓解的时候,你是否发现,这些高三学生并没有生理上的疾病,而更多的病灶是来源于他们的心理。
 
因为在整个高三学生复习迎考所渲染下的高度紧张的气氛里,没有一个学生不担忧自己能否考上大学!成绩特别好的同学,担忧自己能否考上名牌大学,而成绩不理想的同学,则开始为许许多多至今仍不懂的题目、知识点而头疼。再加上,家庭给孩子营造出的一个过度关心的环境之下,一天中家长无时无刻的一边叮嘱孩子要认真复习,一边安慰孩子让他不要紧张。每天各种营养餐恨不得,都塞到孩子的嘴里。可以说在搞前一个月,家长们几乎给孩子补了2个月的营养。
 
诚如有些医学专家所说,与其给孩子挂氨基酸,还不如给孩子吃几个鸡蛋。与药补相比,食补固然重要。但是与之相比,对学生心理的开导与抚慰是不是更加的重要。心态决定着考生们在高考那短短的几小时里的发挥。如果学生们的心态调整好了,不紧张了,那么他们的考试成绩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被提高。这是医补与食补都无法代替的。与其让学生紧张的情绪,消耗自己生命的能量,倒不如让学生用心去节约这种能量。让他们不畏惧考试,不畏惧挑战。轻松的迎战高考。
 
考前家长和老师们是不是也应该多多的给孩子一些休息的时间,少几场模拟考试;是不是应该大胆的对考生说:“高考考不好一点也没关系。”其实高考只是人生的一次小小的选择,只是一场成长的经历,奋斗过,尝试过,就已经足够了。把过程完善好,不必特别在意结果。学生们要大胆的跟自己说:”高考能奈我何!“不要在高考中迷失,而要在高考中长大.
 
注:原创作品、期待共鸣、转载请注明出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