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育热点 |
人性的尺度如何标刻,如何审查?很多时候,都来自于人们对社会潜规则被揭示时的态度和反映,当正面态度被众人追捧赞扬的时候,那么人性尚且有正义光明的一面,可是当负面的态度被明确时,那么每一个负面思想,就是审视人性的尺度!
文/新锐振鸣
高校职称评审,已经有长达7年的竞争史。每一年的平职竞争都激烈异常,因为他关系着高校中拥有不同头衔人的工作福利与生活质量,也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一部分人的虚荣心。有虚荣心,有需求存在的时候,就意味着有接纳他们的纵容者存在,一些评审教授,会利用这样的权力之便,达到他们非法敛财的目的。“收人钱财,圆人梦想”就是一批利己主义者的人性尺度,这样既有钱拿,又可以“助人”的好事,谁又会去拒绝去推脱。可是他们难道没想过有一天会东窗事发?
从湖南警察学院的刘一兵教授开房收钱,欲左右评职称的事实,就足以发现,这样在评职称中的潜规则隐藏之深,从未有人揭发。因此才壮大了这类以权谋私者的勇气。在刘一兵教授看来,评职称是每个高校教师都十分注重的事情,又有谁会不顾自己与他人的利益来举报这件事?刘教授倒过的倘然,殊不知在这一个月中,还有另一件事,也在牵动着评职称黑幕被扯下的瞬间:武汉大学法学院的一名副教授因为“没能评上教授职称”对该院一名担任评委的教授大打出手。这两件关于评职的事情,好像前因后果一样,不谋而合了,那么接下来的剪彩仪式,参与评职的教授们能hold住吗?
当很多人沉浸在这样潜规则所促成职称评定结果的得失之间时,终于有一位淡泊名利,来自湘南某高校体育系讲师,把职称评审的黑幕给完完全全的扯了下来。很明显,对于这样的结果,那些还在意淫者评选的评审和选手,着实有些不能忍受。一方是长时间制定浅规则的大教授,他们无法想象,自己会被揭穿;另一方则是,长期被潜的小教师,他们不知花了多少人力物力,才和评审打好交到的。眼见评委的更替所导致自己职称评选的夭折,他们对这个举报人特别的怨恨!
揭发了黑幕,你能改变什么?这是一位花钱参与评职教师真实的心声,我们能从中看出他是这样强规则下的受害者,他躺着也中枪了,这很无辜。但是明知潜规则很黑,却还要趟浑水,这其中包含着多大的坚持,多大的欲望。“人往高处走,谁也挡不了”,这样的心情,我们可以理解,但是这绝对不能成为纵容黑幕的理由。要知道,当金钱成为评价一个教师是否能得到职称的唯一标准时,那么对于那些没交钱的老师,是多么的不公平!如果,公平是要建立在金钱所造的天平之上,那么社会的规范,法律的约束,以及人性的尺度,要遭遇多大的重创。如果社会中什么成就,什么头衔都能通过金钱能够得到的话,那么我们还要为理想奋斗什么?那么,那些还在为学术而研究的人,他们还需要研究什么?潜规则下盛行的金钱交易,必将摧毁一种单纯的学术创造环境,而纵容者的人性,也将影响着社会中工作者的心性。
体育老师揭发评职黑幕,遭遇到多少同行者的打压。当很多人在质疑他的动机是出于羡慕嫉妒恨,否定他不能改变什么的时候,却很少能有同行者能够理解他,即使能够理解他的人,也不得不因这还将持续下去的潜规则,而“感怒不敢言”。而在社会中,真正支持他,与他同一阵营的,也大多是,一样不能改变什么的,只能说一说,发发牢骚的人。很多人也是借着,这个敢于说真话的体育老师的口,来从侧面宣泄自己遭遇潜规则的不满。
世界很大,行业很多,可是人人都在被潜。想在自己行业中做出一番成绩的又不能去直抒胸臆,更多的人也只能成为现实中的婉约派。像敢于说真话的那位体育老师,这个社会里,真是少之又少?敢于直击,同行者质疑的,不顾自己前程也要坦荡一回的人,更是少之又少?我们不是不想说,而是我们有着同样的疑问:面对潜规则,你能改变什么?
注:原创作品、期待共鸣、转载请注明出处!
后一篇:没有爱我们都是乞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