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陷东南,在一阊门之间有条狭窄铁巷道,里边有个小庙,人称“葫芦庙”。庙旁住着一乡绅,姓甄名费,字士隐。妻子封氏,性情贤淑。夫妻两人膝下无子,甄士隐年方五十,只有一个女儿叫甄印莲。
甄士隐生性为豪爽,不愿为官,喜欢结交文人墨客,平时在家,看书栽花打发时日。一日,坐在书房读书,略感困倦,将书放下,打起盹来。睡梦中,自己走在街上,迎面一僧一道来到身边,听到道士对和尚问道:“你要携这一蠢物到何方去。”
“我要携它去尘世了结一风流公案。你可知道石头来历。”
和尚笑道。
“请讲,洗耳恭听。”道士说。
“这要从女娲补天的故事说起,”和尚说,“女娲为补天,炼了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石头。每块奇石宽十二丈,长二十四丈。女娲补天仅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石头,还留了一块石头在青埂峰无稽崖下。石头可大可小,可方可园,不知经历多少世纪,一日,遇到了警幻仙子,仙子知道石头有些来历,就将石头带到赤霞宫,任命为“神瑛侍者”。神瑛侍者常在宫边行走,见一株叫着“绛珠草”花开得异常鲜艳,于是,每日用水浇灌,“绛珠草”更加美艳。“绛珠草”常说:‘我无水可还,只有到凡间以泪相还。’我这就带这石头去警幻仙处销号,带到尘世来了却这段风流案。”
甄士隐跟着一僧一道走到一石牌坊前,牌坊上的匾额写的是“太虚幻境”四个字,又有一副对联在左右悬挂:
假作真时真亦假
无为有处有还无
甄士隐找和尚要石头看看,和尚递过来。甄士隐瞧着是一块精美玉石,上面刻着四个字:“通灵宝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