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偶记
(2017-04-04 10:48:46)
标签:
散文叶叶集随笔 |
分类: 朝花夕拾 |
清明假期,和风丽日,天地清明通透。
我在走廊上侍弄花草,打扫房间,洗晒被套,和同事一起做饭、吃饭。那台乱七八糟的笔记本,也整理好桌面,各归各处。
才发觉,好像已经很久没有写什么,而生活却一直奔流向东,我们在其中顺流飘摇。
春节到现在的这段时间里,最感动的是两个夜晚。
大年初一的晚上,跟我儿子在空旷无人的长平路上走着,和这个倔强的少年,我们像风一样在路上走着。在我走进不惑之后,我逐渐看到他身上那些峭峻顽固的部分其实都像极了我,都来自于我。是我的价值观不知不觉培养了这么一个小孩,而我自己的这个部分被生活驯化了。现在,当我急着把现实的标准塞给他时,他更愿意按照自己的方式来,也不愿意听我们分析那些我们认为的可以预见的结果。他的未来,他有好多想法。
我们在熟悉的巷道里走着,谈人们为什么不能走在一起,安静而理智,这是我第一次能这样跟他解说这个问题,他的回答让我热泪盈眶。
晚春的一个雨夜,他拿着雨伞急急赶来,说:“老师说得陪你走回家,你等等,我带好单车。”他夹着雨伞,推着单车,我们沿着天山路回家。在灯火中,细雨飘飞,树木沉静。
我说:“我不是你的全世界,你终要跨过我的生活走向自己的空间。现在,你把矛盾都集中在我这里,但我一定要按正确的方式要求你,我们要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做好。”他说:“嗯,谁叫你是我的妈,我就这阵子,下次会好起来的!”
没想到,你们会觉得我需要有人陪一下,很多时候,我不是就这么走过去的么。
假期的这几天,边做家务,边听蒋勋先生讲中国文学。常常,在他的文字里,我会看到自己某个不被自己理解的部分,蓦然间和自己取得体谅与和解。比如他讲柳永与苏东坡的不同时,他讲《春江花月夜》时……原来是这样的,我的情况原来也可以这样理解的。常常,心底里会涌出一股感动,那么心酸,又那么幸福,直到,微着笑流泪,流着泪微笑。
记得去年的春天,我常去图书馆混,几乎借完了一套《蒋勋说红楼》,印象最深的是他讲妙玉的那一篇,那种错落、纠缠和无奈,唯有悲悯的心可以观照。下半年,我把蒋先生的新散文全部读了。
蒋勋先生说:“很多生命里准备好的东西,一定是会等到生命的某些阶段,你的生命经验和人生历练都足够丰富的时候才能了解和懂得。”
他又说:“《红楼梦》给我们最大的提醒是,人一定要保有真正属于自己的那个部分,才不会觉得委屈。”
我逐渐接受了这句话,也开始原谅那些我做不好又很自责的事情。在孩子的成长方面,也觉得不能粗暴地把他的头硬按在应试教育的箩筐里。其实,他也有努力引导自己往这个方向走,只是他不自觉不承认而已,比如他会在课堂上跟老师讨论教什么怎么教比较好。他自己的内心里也有一些纠结,理性认知和情绪反应有点错位、有点乱。幸好,他遇到一位宽宏善良而视野开阔的老师,值得我们感恩。
对于帮助过他的老师,我儿子会尊称为“贵人”。
既为老师,又是家长的我深深体会,不是所有的教导都能化风为雨,都能醍醐灌顶,如果我们的小孩,刚好能碰到一些能引领心灵、甚至只是偶遇点拨的老师,就是天大的幸运。人的潜能很大,但是能不能发挥出来,却是未知数。阻碍人的发展的,更多的是人对未来的追求规划和意志力。
儿子说:“你这样每天辛辛苦苦,干什么啊。”
我笑着回答:“只盼望你能遇到像我这样的老师。”
呵,如果可以,幸运也可以回向,所有的运气都给你。
可是,即使老师如我,在你身边,你仍不会敬重请教。你更愿意当我是个妈,可以耍赖、可以斗嘴,可以惹人生气。在这个年纪,惹人生气,也算是一种本事吧。
他会每天去操场跑步,他会提醒你该关心人,他会有自己的聚会,他会靠着门框上,边喝水边说“今天学校真没有事可以跟你说,我全想过了,没有”;他会推你去锻炼,然后嚷嚷“你赶紧去啊,不要以后拖累我!”偶尔,还会端茶送水,按摩肩背,顺便提醒你现在已经没有一个叫“腰”的部位了。
时间走到这里,春天就要过去了,虽说“人生无常”,但也却是“万物有时”,相信每件事都有发生的缘由和对应的去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关键在于你自己的内心有多坚定,有多强大,可以理解和接受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