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期中试题命制的几个注意事项
(2010-10-31 17:33:52)
标签:
教育试卷试题备课组学生学习叶叶集 |
分类: 教学反思 |
关于期中试题命制的几个注意事项
¤叶叶集
时近期中,在广大中小学校园里,备课组长、教研组长和教学骨干们比平时更加忙碌了——命制一份能够科学检测教学质量的试卷,不是一件轻易的事情。能够成为一个备课组、科组的带头人,肯定对教学的各个环节较有心得和经验。但鉴于最近工作中看到的一些情况、听到的一些意见,我来谈谈对这项工作的一些想法。试题命制是个技术活儿,我没有接受过专门的指导和训练,这个博客也不服务于单位的公共事务,算是我个人的记录:
首先,我认为命题人应该对整份试卷整体布局。每一道题的命题意图要清楚,目的要明确,整份试卷要落实本阶段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争取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对学生进行考查。各个板块的难度如何搭配和推进,梯度如何,要有把握。切忌考点雷同甚至重复,出现考生能够从试卷中其他部分的内容找答案来作答的情况。
其次,命题人要了解学情,确定恰当的难度。难度的确定是最难的,特别是为总体素质较差的考生命题。很多时候,一份试卷在教师看来是很容易的,但对于学生则未必。有一位教师对自己命制的试卷这样评价:“我就不知道他们会不会了!”这种说法不妥。记得前两年有一项关于文本解读的深度和广度的讨论,最终大家大多趋同于应该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去讲课。课,起码要学生听得懂、接受得下才是一节好课。教师个人对文本理解的深度是其次的,在这个之前,是教师对学情的把握和教师对文本解读技巧的掌握能力。(拙文《公开课应该求真务实》)考试这件事,是一样的。教师不能简单地说:“不知道。”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对考试结果的预估,是应该知道的。
尤其要指出的是,阶段性考试的难度不是越难越好。考试的宗旨固然在于检测到教学中的不足,但也应有让学生享受学习成果、体验成功的效果。我认识一位老师,他业务能力很强,是我见到过的、最爱岗敬业的教师。但是,他命题时常常按高考的难度来,他那些连普高都考不上的学生,一考基本全部趴下。他的本意可能是让学生明白自己要非常努力才行,但是,几次下来,学生学习的信心全部崩溃。他自己就算再有本事,也难有回天之力。对于素质很差的学生,让他明白自己有多糟,不如让他看到一点希望,让他体验成功然后再次燃起求知的兴趣和信心。
另外,有些教师面对素质较差的学生常常抱怨“不知怎么教”“不知怎么考”。我认为,平时的教学应该抓严、抓紧,特别是以考查记忆能力为主的科目,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法方式如经常性的小测验等等让学生掌握。生源素质较差的话,备考就要有比较充足的时间,争取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大部分学习任务。
再次,命制试题时,问题要具体明确,答案要准确、可操作,赋分要科学。答案要与分值相对应,得分点角度层次分明,不要互相涵括。有些试题来自练习册或网站,有些答案的表述可能比较“专业”,学生是无法这样分析的,就要做修改——以学生的认知水平来要求他。命题人最好能把作答时可能出现的答案做个设想并拟定得分,改卷之前与备课组成员沟通、确定。
最后,是形式问题。形式虽然居于内容之后,但是,一份整齐严谨的试卷,让人对命题人的专业能力有一种初步的肯定。一份试卷,下载的痕迹没抹去,文段对不齐,单单数字就有两三种字体、再加上三四种字号,杂杂乱乱的——这样的试卷,你就算糊弄得了学生,家长看了也生气。两个钟头的家长会上,它就摆在家长的面前,你叫家长们如何相信教师的工作态度和能力。
所以,教师在网上下载考试文字资料后,请点“编辑”一栏,选“选择性粘贴”,再选“无格式文本”,这能消除网络的痕迹;试卷各个部分各个栏目的字体要统一,数字要统一,有时可以使用格式刷(工具栏选项的那个小刷把);序号1序号2后面的符号不是“、”,而是“.”(英文状态);请设置页脚(插入、自动图文集、页脚),标明“第*页,共*页”,或者,至少插入页码;请按16开纸的页面设置;请在试卷上写明文科班、理科班试卷。后三者将让印刷人员工作更加顺利和方便。
我自己也命制过一些试卷,每次在完成内容之后,我都按照样本“全真”模仿,务必使交上去的东西与要求的一模一样。其实也不难。所以,我建议命题人手头一定有中考、高考、学业考试的原卷。为了有长期的积累和出题的感觉,平时要多琢磨试题,如何建立试题与教材的联结,如何提问、如何组织答案,都是大学问。
这是我对近期工作的一些整理,无意为人师,只作一些提醒,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期中考后,冬至就到了,年就到了。时光荏苒,工作细碎,你我一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