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名片

(2010-08-02 16:59:46)
标签:

叶子

名片

叶叶集

群主

同学

网络

顾城

距离

杂谈

分类: 朝花夕拾

名片

                  ¤叶叶集

学习班还没有结束,早已有一位热心的年轻人建了个群,于是,回家后,有事没事的学员们开始就把自己与这个枢纽挂上钩了。叶子也把自己挂上去了,主要是她没翘过一节课,在班里一直给人转发邮件,一直拍学习过程,有些人希望能弄几张照片留个念或者拿回去好跟领导汇报。

 

可是,加入这个群却让叶子有些不愉快。

那一天,群里有人讨论老师的博士学历问题,叶子插了一句,大概说的是老师因为学的是某专业才能以如此快的速度到达如此高的位置。这时有人问她是谁,按照叶子无厘头的一贯做法,她回了一声“叶子啊”,对方是个实在的人,也没心情开玩笑,要求她按照群的要求改一下名片,具体是:地域+学校+姓名。叶子打了一句:算了吧,网络。谁知,同学又回:我认为起码应该写上地方。叶子笑了——你认为~“我虽然不同意你的说法,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力!”叶子不敢写出这句话,转而真诚地小心翼翼地问:“请问有什么关系呢?”这个群可是一个新的人力资源圈啊。这时,一个好像是群主的人说话了:“不如收拾房间去吧”那位同学也说:“喝茶去了”撂下叶子深刻思考了很久。

昨晚,又有一个管理员临时会话叶子,让她改名片。他自己的手机号码都写在上面了,叶子很不好意思,解释说自己也加入一些其他的圈子,却从不见别人这么要求,不习惯。那人解释说,是为了让大家更好地认识和联系。甚至怀疑叶子是不是什么领导。叶子叹了一声,下了。那么些照片至今没能上传。

 

较什么劲儿呢,叶子。叶子进行了检讨:首先,她不按理出牌。加入群,就要按群的要求办事,但是,她却多次拒绝管理员和成员的要求。其次,态度不好,方式不对。既然不想填写具体信息,就不要开口说话,隐身,旁听。可是她却爱说就说,爱走就走。第三,办事不果断。要是回来马上把照片发上去,差不多那个角度,大家不就知道她是谁了吗。这个事这个人一点都不足为奇。

 

可是,叶子有几个问题有点想不清。首先,是人际交往的方式和方法。记得在培训期间,老师问“各位与邻座的同学坐在一起已经有些日子,大家知道对方来自哪里叫做什么吗?”笑声一阵,确实不知。在那段时间里,也不见得大家都急于认识同学,急于知道对方叫什么在什么单位工作。似乎,到了一定的年龄,人的交际圈相对是比较稳固的,习惯和什么人说话,说哪一方面的话题基本就是那个方面了。但是,大家好像对网上交往比较热情。有些人在同一大楼里工作上下同一部电梯每天见面数次从不点头打招呼,但是他们却是网上的亲密朋友,只是他们不知而已;有些人宁可加不认识的人做好友,也不加同事;有些人宁可整天抱着电脑也不与家人多话。这就是现代都市人。或许,狭迫的空间、疲累的身心,使人们害怕距离太近太容易受伤。所以顾城说,你看我时很远,看云时很近。

 

其次,是在网络世界的角色定位。叶子认为,网络是一个相对自由舒畅的地方。为了保持自由呼吸的优势,不要在网络形象上盖上现实的印章然后才肯放自己出去。叶子叫什么有什么关系呢,就当她姓叶好了。叶子在什么地方什么学校工作又有什么关系呢,一个人的思想和他在哪里生活、和他几岁有什么关系吗?如果真的是要方便交流和专业探讨的话,就更不能说了,因为谁如果说我们这里有个学生怎样怎样,那不就践踏了私密性原则了吗?要保持职业交流、问题探讨的良好氛围,就要不问出处。不问出处,才有真正的碰撞和融汇。这是一个基本原则。

 

网络交往中,信息的交流是值得尊重的。与什么样的人交往,可以展开到什么程度,一个心智成熟的人应该可以自己把握。叶子想,如果我想让你认识我,我把自己的过去打包全部给你都行,我把自己的履历整合为各种形式的文档寄给你都行,但是,当我们只是同学——现实生活中不大认识的那一种,我只愿意在名片上写上叶子,或者风,或者云,都无所谓——希望你们也觉得无所谓。

 

名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布鞋人生
后一篇:掬水月在手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