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员都在互殴 航空公司还要“遮家丑”?
(2015-09-02 17:14:59)
标签:
365中联航航空业家丑飞行员互殴 |
“遮家丑”不能成为航空业潜规则
据中联航官方微博消息,针对民航局相关通报情况,中联航十分重视,此前组织开展专项检查,并完成了相应整改工作。个别媒体报道机组互殴至头破血流内容不实,通报中的“6·14”机组两名飞行员因工作分歧,肢体接触产生误会,没有出现互殴等情况,中联航已按规定作出处罚。
与以往的乘客举报、网友曝不同,此次中联航机组飞行员在飞行途中互殴,来自于民航局的官方通报,可见性质之恶劣。而面对来自上级主管部门的通报,中联航的回应还是充满了敷衍与应付——所谓“十分重视”,为何之前不对此类严重违反规定、甚至可能危及乘客安全的行为及时查处,所谓“媒体报道不实”,那么“工作分歧,肢体接触而产生误会”,究竟又是怎样的情景?如果真如中联航所称,为何民航总局要严肃通报批评?
如此轻描淡写的回应,很难让人看到其整改诚意,更像是典型的“遮家丑”口径。如果再联想到中联航之前已经多次因服务质量问题被投诉、甚至被列入全球最差航空榜的“负面”信息,以后还会有多少乘客选择这家航空公司?
然而,这仅仅是中联航一家航空公司存在的问题吗?近年来,中国航空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却无法掩盖其服务滞后导致日益突出的矛盾。包括居高不下的航班晚点率、机组人员涉嫌滥用权力随意停飞等。航空业的社会美誉度不仅没有提升,反而面临下滑趋势。
其实,晚点也好,一些服务存在问题也好,最令乘客不满的,恰恰是面对问题,不少航空公司采取的“遮家丑”态度。出现航班晚点,就把责任推到天气或者其他不可控因素,而没有从晚点后,如何做到信息传递更迅速、对滞留机场或飞机内的乘客服务更贴心周到来入手,不断加以完善。而在机组人员与乘客的纠纷当中,要么指责乘客非理性,要么把板子全打到一线乘务人员身上,而没有反思公司内部管理可能的不足与缺陷。凡此种种,只会让乘客们对于航空公司的“遮家丑”行为加剧不满。
航空公司是典型的“三高”行业,前期基础投入高、机组人员素质相对较高(看看飞行员的培养成本与空姐百里挑一的竞争态势即知)、票价较之其他交通工具也最高,然而,如果服务质量这一核心要素长期被忽视,那么“三高”就会沦为无效投入,并且会被付出高票价的乘客,因其感受到的不对等服务而强烈质疑。
当然,除了航空公司各自的责任感强化,服务意识提升外,航空业的行业自律,以及民航局监管者角色的归位也是不可或缺的。遗憾的是,首先按作为民航局,虽然不可否认也在加强行业管理,但依然距离公众期望的公正执法相去甚远。在管理条例中还存在对航空公司过于偏袒、遇到各类违规事件处罚力度太轻等问题。
由于民航总局裁判球员一体化的存在,又让航空业的行业内在规范平台发育不良。我查了一下,航空业的行业协会名为中国航空运输协会,但这个2005年就成立的航空业协会,时至今日,在各类事关航空业健规范自律的大事件中,却很难看到它主动站出来的身影。如果行业协会不积极作为,不本着为航空业发展的长远利益,而对行业内各种服务问题,协调监管部门和会员共同推进解决,那么如此行业协会作用何在?
“遮家丑”不能成为航空业潜规则,民航局要切实履行监管者责任;航空运输协会不能满足于收点会费,会员之间你好我好大家好;航空公司要直面自身的种种问题;否则,问题就会像滚雪球一样越积越多,可能会有更多比“飞行员驾驶途中互殴”更不堪的事件发生。
毕舸
毕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