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社交媒体上的“飞机效应”应有克制

(2015-03-30 10:43:39)
标签:

娱乐

微博

飞机

泰国

微信

社交媒体上的“飞机效应”应有克制
   3月28日凌晨,由泰国普吉直飞成都的OX682次航班上,100多名乘客陆续感到耳痛、耳鸣。机舱灯亮起,空姐挨个查看行李架和乘客。紧接着,氧气罩突然弹出……
   凌晨零点过,这架波音737-300飞机紧急备降在昆明长水国际机场。
   这架飞机究竟出了什么事?发动机坏了?机舱紧急失压?泰国东方航空公司中华区总经理周先生说,目前飞机故障仍在排查,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不是网友所说的“发动机烧了”。
   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一个名叫洛伦兹的气象学家在解释空气系统理论时说,亚马逊雨林一只蝴蝶翅膀偶尔振动,也许两周后就会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然而,在如今社交媒体,诸如微博、微信高度发达的背景下,一架飞机带来的震动,扩散至微博、微信的速度以秒计算。
  就在OX682次航班迫降昆明的同时,一场来自微博的“现场直播”同时也在进行。
  3月28日下午,微博上出现一条报料:【网曝泰国普吉岛飞成都航班迫降昆明 空姐被吓哭】。据多名网友爆料称,从泰国普吉岛飞成都的航班迫降昆明机场,原因不明。网友“默默的换用户名没什么要说的”称,“氧气罩都下来了,万幸活下来了”。
  这条新闻迅速引发了各个媒体跟进,而媒体通过联系双流机场、泰国东方航空公司,以及曝料网友等多个信源,最终还原了整个事件。
   必须承认,在这一飞机迫降事件中,社交媒体依然发挥了前哨作用。来自于航班上的乘客,第一时间通过微博发布了信息。但是,在微博的传播过程中,信息的内容开始发生了异化。
    名为“云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的微博在转发这条消息时,加了一句评论:坐飞机也后怕啊。名为“普罗旺斯的望角”的网友微博考虑得更“深入”:“看来是老美搞鬼,看着亚投行的成立和众多国家的参与,已经按耐(不住)要出手了,马航370至今不知去向,现在德国飞机坠毁无缘无故坠毁,可一双黑手在背后做文章。”而拥有129万粉丝的加V微博“飞常准”则直接写下了“泰国东方航空滚粗”的情绪化语句。在这条微博下有110条评论,其中大部分网友表达了理性观点,但也有个别网友,称泰东方航空就是个奇葩公司。还有网友认为,整个泰国航空业都存在隐患。一位网友甚至称,泰国东方航空的飞机,全是机龄20年以上的二手飞机,能不坐就不要坐。
   至此,在微博上的相关信息,已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阴谋论、对飞机安全的恐惧论、从个案推导为对整个泰国航空业的危险论,助长着人们对于航空业安全状况的担忧和不安。
   而类似于拥有百万粉丝的大V加入相关信息传播,进而表达出不够理性的态度,也就间接影响着众多粉丝对于事件的看法。
  这恰恰是社交媒体在信息传播中,所暴露出来的软肋。
  网络社交媒体的涌现,正在重构整个世界的信息传播链条,进而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链条,也在起到巨大的变革作用。微博、微信朋友圈,让一条条信息渗透到相应的人际关系网络中,并间接推动着每个粉丝、微信号有,都可能会成为信息的传播者。
  有此,网络社交媒体带给我们的不仅是信息的快捷,更影响着公众乃至舆论对于某个事件的事实和价值判断。
  然而,社交网络也有着硬币的另一面。在微博、微信朋友圈第一时间传播的信息,虽然具有无法比拟的速度优势,但往往呈现碎片化——都是某个当事人或者旁观者推送的,属于单个信源。而发布的信息,也就不可能经历类似于传统媒体的事先审核程序,真实性难以确认。
  更为糟糕的是,由于发布信息的网友并非专业记者,他们对于信息的发布,可能会随意添加带有情绪化的、个人立场和判断的内容。
   换言之,当众多专家都在欢呼,信息发布和传播权利已经由传统媒介平台,转移至更为开放和多元的社会个体时,却忽视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公众是否完全做好了接受这种权力的准备,是否会滥用权力?
   比如,针对德国燕莎航空涉嫌制造失事的副驾驶员,据传患有抑郁症的消息,就有众多微博发布“如何应对抑郁症”的所谓心理治疗方式,全然不顾抑郁症是否就是引发副驾驶制造事故的真正原因。而在马航失事事件中,同样有微博貌似神秘地指出,法国航空公司一架空客A330客机在2009年失事,这也是马航客机消失的地方,2007年时也曾有一架马拉西亚的飞机在此坠毁。由此概括出来的信息,似乎让人觉得,马航失事更多来自于“天意”。
    当网络上的各种杂音分贝高过了事件本身,连部分传统媒体也被网上的虚假信息牵着鼻子走时,受众就会在失控的信息奔流中无所适从。
   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会越来越发现,网络具有的技术特性,让它可以轻易跨越传统的信息传播时效壁垒,让受众获取信息的难度大为降低。
   但与此同时,受众必须逐步提升自我对繁杂网上信息的辨识能力,哪些是潜在的伪信息?哪些是可供信赖的事实源泉?
   当一架从泰国飞往成都的飞机,出现了迄今原因不明的故障,有此在微博和微新等交互式平台上引发的震动,堪称21世社交媒体的“飞机效应”。然而,面对这种效应,传播者和接受者当有更多的理性和克制。
   人人都爱网络,但网络上的众声喧哗,并不一定意味着欣欣向荣,而是隐藏着信息失真的传播危机。于如今面对各种层出不穷的社交媒介的传统媒体而言,时代的弄潮儿,就是在网上过分热闹的同时,学会“潜水”,善用各种社交媒介信息,同时又不成为其奴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