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头流入市场的病死猪 背后都站着一堆“保护伞”
公安部摧毁一特大制售病死猪犯罪网络,查获11个犯罪团伙110余人,查扣病死猪肉及问题肉千余吨,地沟油48吨。肉制品销售地涉及湖南、河南等11省区,涉案总值逾亿元。利益链条中有监管部门公职人员收好处费后开具检疫合格证、保险公司保险员出卖病死猪信息(法制晚报1月12日报道)。
这起特大制售病死猪犯罪历经将近7年的肆虐期,究竟已经销售了多少病死猪肉以及所加工的肉制品,有多少无辜消费者花了冤枉钱就购买了对身心健康有严重伤害的黑心猪肉,这一笔笔帐必须由相关犯罪团伙彻底交待。当然,哪怕所有犯罪者受到应有的惩罚,也无法抚平社会所背负的深切痛感。在一起又一起食品安全事故中,消费者沦为连小白鼠都不如的境地,以至于只有在数量、恶劣程度上不断刷新的食品安全危害纪录,才能让消费者渐感麻木的神经再次被触动。
而相比此前的食品安全事故,此次特大制售病死猪案件最大的“亮点”在于,深挖出了背后的“保护伞”。收取好处费后开具检疫合格证的公职人员、出卖病死猪信息的保险公司保险员,为这起特大制售病死猪案件构建了严密无缝的灰色链条。也就是说,每个环节看上去都没有破绽,该有的权威凭证都已经具备,可怜的消费者就是火眼金睛,也无法识别其中的问题。
这似乎也让以往善意的专家提醒变得可笑起来。任何专业知识普及,都无法穿越由“保护伞”散步的层层迷雾。同时,这也是一个契机,就是让以往看似牢固不可攻破的“保护伞”链条,被晾晒在阳光下,而同样的质疑也指向了以往那些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其中难道就没有任何“保护伞”?食品造假制假者就能如此神通广大,足以将所有相关职能部门变成摆设?
病死猪肉案对社会惟一的贡献,就是再次证明“先打保护伞”逻辑的颠扑不破。一起重大食品安全事故背后,必然有“保护伞”。只不过,相关部门往往只会对那些蓄意作恶、与犯罪团伙直接勾连在一起的公职人员进行查处,对看似“无心之恶”的渎职不作为现象则轻轻放过。其实,后者同样是不可否认的“保护伞”,没有公职人员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有为了几个小钱而对流入市场的各类食品高抬贵手,甚至戳上“合格”公章,拿政府信用为其背书,就不会有黑食品肆虐成灾。案值上亿的食品安全案件,渎职的公职人员被问责,难道几块钱的食品造假事件,相关不作为人员就能拍拍屁股走人?小恶不除,必成大恶,先哲的告诫在今天同样有用.
查处一起食品安全事故,先要打掉保护伞。这不仅是对相关渎职甚至存有腐败人员之前责任的必要追究,更是为了避免食品安全在同一块石头上反复摔倒。保护伞不除,黑食品制造和销售链条就有短时间内重整的机会,今天好不容易堵住了一批黑心猪肉,明天就会有更多的病死牛肉涌来。就在一个多月之前,江苏刚刚曝光了案值数十亿元的“疯牛病牛肉”案件。由此可见,不打掉那些有意或者“无意”助黑心食品泛滥的“保护伞”,食品安全事故的滋生土壤就无法被连根带起。一个“保护伞”不倒下,一大批黑心食品制造者和销售者就会安然无恙。
打击食品安全事故本质上就是“打保护伞”,两者密不可分。如果监管部门能够理顺这个逻辑,敢于把板子拍到某些所谓“自己人”身上,对食品安全的渎职不作为者零容忍,那么就无需再劳烦立法机关出台一堆“史上最严XX法”,却依然无法阻挡黑食品在餐桌上吞噬国民的健康安全。
毕舸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