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规矩是死的而银行是活的

(2014-05-09 11:41:44)
标签:

杂谈

规矩是死的而银行是活的
   家住西安太华路社区的靳先生遇到了件棘手的事儿——母亲生前存在银行的480元,不取可惜,要取就得先花1000元(华商报5月5日报道) 。
   从事件本身来看,银行本身没有什么错,坚持规定按理说应当受到褒奖。但具体分析事件,又可以看出其中诸多不合情理之处,如果这笔看上去不多的钱始终无法取出,意味着从名义上来说,480元钱属于靳先生和兄弟姐妹的共同财产,但实际上则永远归于银行,除非银行改变相关规定。而其他人遇到与靳先生类似的情况,恐怕也只能无奈选择放弃这笔遗产。
   480元不多,而事件背后民众对于银行的怨气可不小。原因恐怕就在于,近年来频繁曝光了银行因为现有规定拒绝储户及家属办理业务的事件,比如前一阵社会热议的,某地银行坚持让患重病老人亲自办理手续,家属被迫将老人抬入银行的事件,就引发了民众强烈的质疑。最终银行迫于民意压力,最终让老人家属代办,可民众已经留下了银行规定僵化、处理过程不近人情的印象。
  类似事件一再发生,也许银行就应反思其所坚持的规定是否百分百正确,有无改善的空间。俗话说,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这未必是说坚持规矩是错误的,而是说某些规矩应当随着时代发展和民众需求而改进,银行也应在广大储户面前体现出更多亲善灵活的态度,在情与理之间寻求平衡。就如同某些储户因为电信诈骗,银行工作人员为了防止储户受到损失,采用各种方式阻止储户转移资金。如果按照上述两起事件中的银行工作人员理解,既然储户享有自身资金的自主处理权,那么银行就按照储户要求办理就好了,反正也是储户责任自负。但这种刻板地按照规定来执行,恰恰违背了银行服务的宗旨所在,就是尽最大可能为储户提供各种优质便捷的服务,着眼于保障储户的切身权益。银行工作人员阻拦上当储户继续被蒙骗,不仅没有违反规定,反而更好地发挥了银行的服务精神。
   反观“市民欲取母亲生前480元存款需花千元公证”事件,银行没有采取其他可行的变通办法,比如由靳先生及兄弟姐妹出示身份证及户口簿,证明与过世父母的血缘关系。如果银行本身无权如此做,也可以及时向制定相关规定的部门反映,共同来变通处理靳先生的取款请求。总之,可以想出来的办法并不少,而不是一味抱着规矩冷漠对待市民。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也许银行认为存款区区480元的储户没什么价值,如果是VIP客户,这点小事早就帮着处理了。要知道这些年来不少银行叫嚷着所谓“二八定律”,对中小储户极尽收费之能事,服务质量却是一年不如一年。
   家人去世本身就是一件令人悲伤的事情,还好靳先生和兄弟姐妹相对比较大度,当然也可以说,480元可能算不了什么,市民实在不行就割舍了。但银行如果坚持类似态度,一而再地发生同样的事情,事“小”也会演变为众怒,随着中国金融业的进一步开放和竞争加剧,银行死规矩背后的傲慢与偏见迟早会被储户用脚投票。一个余额宝,就因为迎合了中小客户的理财需求,以及更为重要的,对中小客户的尊重,折腾得那么多国有大银行风声鹤唳,其教训难道还不够深刻么?
毕舸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