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幸福好似水中的月亮

(2008-02-24 17:57:32)
标签:

幸福

教育

分类: 老留学感言
在博客上太多的人在谈论 “幸福”。我本不想画蛇添足,赶时髦谈论幸福。但是,我发现其中大多数博客的观点是从自己的价值观出发-好坏、善恶、及真假来定义幸福。尽管,我不想对别人的价值观作出评价。但是,我感觉有必要把我对“幸福”的认识与朋友分享。

首先,幸福(Happiness)是对个体而存在的一种精神满足(Satisfaction)或是快乐(Pleasure)状态(Status);是一种感受(Feeling)。既然幸福涉及到个体的满足和快乐,那么,一件可以让甲幸福的事情,对于乙就不见得是幸福了。就象欧洲一个著名的童话:国王感到不幸福,派大臣去寻找幸福的人。那位大臣找到巨富,巨富抱怨有太多的烦恼。找来找去,找谁谁都说自己不幸福。在他绝望时,他遇到了一位流浪汉。这位流浪汉刚刚饱餐了一顿。声称自己是天下最幸福的人。这个故事完美地揭示了幸福的个体性。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们往往会听到许多说教;告诉别人这是幸福,那是幸福。每一位说教者都是做了一个假设:自己的幸福或是自己认为是幸福的理由是可以重复或是绝对的。这种忽略个体的感受去传播幸福概念在东方比较普遍。我只能说,对那些敢于负起对孩子、学生、公民说教责任的父母、师长、政府官员深表敬意。同时,也希望他们能够对于这种勇敢行为的后果给予充分考虑。

 

另外,幸福是不能通过直接追求而获得来的。如果我问您,今天晚上九点钟您能得到幸福吗?恐怕您很难保证这一点。也许,没有人能够做到这一点。可是,如果假设您非常希望到美国哈佛大学去学习,为了这个目标,您废寝忘食地努力学习SAT、iBT、参加社会活动,通过您的努力,今天终于拿到了录取通知书,您晚上休息时,可能就会感到幸福。也就是说,幸福是果,而因是您的努力。所以说幸福是一个或一些行为(Endeavors)的副产品(By-product),而不是直接追求的结果。

 

还有,幸福有一个特点:幸福的重复度不高,而且贪婪。小的时候,东北的经济比较落后,能吃上一根麻花就会感到非常幸福了。可是,现在可能没有人会说因为吃了一根麻花而感到幸福了。上周,一位同学拿到一份美国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全家人高兴得不得了。昨天,该同学告诉我又拿到几所学校的通知书时,就不那么兴奋了;好象无所谓的样子。这也就是为什么,人是要不断进取,追求挑战;寻找新的刺激。并不是有钱、有房、有车、或是有事业的人就得到了幸福。因为幸福是没有办法留驻的。由于乞丐的起点低,一个馒头,一个苹果都可能让他满足;他的幸福感容易实现。相对而言,要想让国王满足,那可能只有新得到一片沃土;他的幸福就不那么容易得到满足了。

 

总而言之,幸福是个体从事某种事情时或是之后可能产生的一种感受。而这种感受是短暂的和不断更新的。没有办法预先设计和规划。往往是成就越大的人,幸福的感觉越难实现。而欲望低的人的幸福值越容易实现。这是不是说,我们努力提高孩子的教育水平会让孩子越难获得幸福?从流浪汉与国王相比较,无论是幸福的程度还是频率,的确流浪汉可能会更容易感到幸福。可是,有谁会放弃国王而去做乞丐呢?从而,我们发现,人类追求的可能并不是幸福,因为幸福是某个行为或是某些行为的一个副产品,就好似水中的月亮,是无法直接追求到的。人的真正追求可能就是“追求”,至于这个追求带来的是幸福还是灾难恐怕并不是追求者所能够左右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