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吃茶记

(2012-06-19 17:47:32)
标签:

吃茶

丝竹

古琴

杂谈

朋友邀我吃茶,说要约些道中好友,共同说些茶话,时间定了告诉我。我随口应承了。后来一想,这事情很重要,长久以来,每天午睡醒来,必要沏一壶茶,一边办公,一边小啜。如有一天误了这壶茶,晚上定要补上,因为已经喝了二十多年,每天不能无茶,身体已经形成了对茶的按日需求,不饮则内脏燥,进而生火。

日子定在周六上午,本有许多事情,但因为品茶论道,于喧嚣的世界中实在是一种精神盛宴,就匆匆开车前往。朋友给我说得很清楚,中州大道和航海路交叉口,但拐来拐去就是找不到,茶社朋友电话引导着,反倒走过了路,便悟到,品茶是慢事,急了,茶离你很远。于是就不再联系,缓了车速,步行般寻找,一抬眼,那不就是茶社?真有点“众里寻它千百度,募然回首,那人却在灯光火阑珊处”的味道。车停下,心里笑了,心缓了,茶离你很近。

茶社服务员村姑打扮,煮水、沏茶、摆茶具、倒茶,一丝不苟,微笑也甜,茶壶底下垫着布巾,手托着,壶的势就随了她的意,水在杯中倒得沽沽响,却恰恰四分之三杯,茶气在杯中卧了一下,就散散地飘溢出来,很淡的,却也充了满屋。茶没啜,味已入心。

学者王守国先生主持,让我先讲,我没想到,只好开口,于茶的话多,讲得就散了,虽然有掌声,但我不满意。茶是程式和仪式感都很强的物,如织机之经纬。果然,西安来的专家这样讲了,我就重重击掌,表达钦佩。

随后又有丝竹,丝是古琴,竹是长箫,众人都屏了气息,眼睛和耳朵,透过茶气,欣赏《阳关三叠》。

演奏结束,余音绕梁,演奏者一袭古装,似乎在魏晋。品茶是雅士所为,如竹林七贤,有茶有琴有《广陵散》,试想渴者大饮,饥者暴食时,哪有心赏乐?

遥想当年,我正在田野犁地,公社书记把我从地头带到公社,当了半脱产干部,从那时起,我就往城里走,一直走到这间茶社,从一个抓着葫芦瓢喝水,端着大海碗吃饭的农人,走成了一个会吃茶还敢说茶的人。

我还会回去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在游泳中养生
后一篇:给朋友没有的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