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羌——羌乡田野杂记(书摘一)
(2009-05-12 10:09:14)
标签:
杂谈 |
分类: 学术普及 |
黑虎沟的老端公
1998年在黑虎沟,我访问了一位老端公。“端公”便是羌语称 “释比”的羌族巫师。老人十一岁时父母双亡,跟着爷爷住。他爷爷是个端公,到哪儿作法都把他带上,所以他十一岁就开始学法术。先学叫魂、招魂,再学驱鬼去邪。学了十二年,到了二十三岁还未学全,本乡就解放了。后来他有三十多年没有作法,然而“文革”时还是由于曾行“封建迷信”而戴高帽子。到了1980年代后期,才又有人找他作法事。他说,那时有些经文、仪式都忘了,慢慢地又想起一些来。我问他能不能替我做个祈平安的法,他说可以,但要花三天准备材料。后来因为我要先离开而此事作罢。
后来几年,我又三度到黑虎沟,最后一次是在2002年。那一年夏季,北京某学术文化机构在茂县举办大规模的羌族文化国际学术会议,会议的重头戏是在黑虎沟举办羌族祭山会。我有幸参加了此活动。我的角色并非与会学者,而是周老师的助手。为了这次会议,阿坝州羌族各县都动员了不少工作人员。周老师也是大会工作人员之一,负责会议活动的摄影。那是个艳阳高照的早晨,黑虎河坝的一块约篮球场大的地被清理出来作为祭山会场。会场的一端竖起了一个祭台,另一端安放了数排坐椅,这是为学者嘉宾、各级地方领导准备的。祭典开始前,场地周边早就挤满了看热闹的附近村寨民众,以及消息灵通的观光客。近祭台处,更挤满了手持各种摄影、录音设备的记者、学者与民众,我也凑在中间。待重要学者、领导干部寒暄握手接着纷纷坐定后,锣鼓号乐声响起,一队端公边跳边走地往祭台走来。
此时,我望见四年前的那老端公被其他端公簇拥着,显然他是主祭者。端公队伍渐渐移近时,场中骚动起来。原来被围在外面的民众为了能更切近地看热闹而往内挤,场内的媒体记者更是纷纷移动他们的重摄影装备往祭台靠。锣鼓声,工作人员的喝斥声,观众兴奋的呼叫声。在众声喧哗中,我引颈望去,希望知道那老端公在做什么。我看到的只是一张表情木然的脸,此时我想知道的是,他究竟在想什么?他跪下身子,周边所有的摄影机都围上去,闪光灯此起彼落。我已见不到埋在记者堆中的他。这可能是所有端公从未能企及的光荣时刻。他站起身来,我再度看到他。他口中念念有词,此时一个带茸毛的录音头由一根长金属杆递过来,几乎要触到他嘴边。他会不会忘了词?当然这时没有人在乎他在念什么。他再度跪下前,我惊觉自己忘了拍照,立即按下我的相机快门。迟了一步,我只照到一堆几乎是叠在一起的摄影记者。十一岁的孤儿学端公,谁料得到,端公年老时还有这样的际遇?
“全给我退到线后头去!”我正想得失神,突然发现身边的摄影者都在往后撤退。同时,一个粗暴的声音从麦克风中传来:“所有场内的人都给我退出去!”我急忙收拾自己的摄影机。窘得是,此时似乎只有我一人还站在场中。麦克风的声音又传来了,场边一个中年人手持麦克风对着我大声喊:“王教授,对不住,我不是在说你!”原来维持秩序的也是我的老朋友,汶川县县志办公室的老何。经他这一吼,可能大家都注意到了,一个冒充记者的教授正呆头呆脑地站在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