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战疫前方的故事(之二)
(2020-03-14 11:18:22)
标签:
新冠肺炎定点医院医疗团队远程会诊 |
石景山有两支与死神赛跑的医疗团队
“战疫”至今已有50多天了,石景山区定点收治医院的医护人员都来自哪些医院?他们是谁?区级新冠肺炎专家组都由哪方面的专家组成?医护人员和专家都做了哪些工作?等等,想必是很多读者都想知道的。
定海神针队——36人区级新冠肺炎专家组迅速组建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石景山区由卫生健康委的一名副主任牵头,卫生健康委医疗救治组迅速行动,快速组建36人的区级新冠肺炎专家组,专家组成立,给全区上下吃了颗定心丸。
他们来自全区的七家医疗机构,分别是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西院、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清华大学玉泉医院、北京市石景山医院、北京儿童医院石景山诊疗中心、石景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大都是呼吸科与危重症医学科、ICU、医学影像科、中医科、院感科、心血管内科、感染性疾病科、神经内科、肾内科、康复诊疗中心、妇产科、儿科、耳鼻喉科、药剂科、检验科、护理部等科室的专家。
石景山区新冠肺炎专家组组长向平超,是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呼吸与危重医学科主任医师、党委书记,副组长曹志新,是北京朝阳医院西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还有34位专家,让我们记住他们的名字,其中有10位专家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西院,他们是王晶、张建军、周立春、朱宏斌、石宝玉、谷清、张海泳、叶春花、陈晨、赵会荣。有11位专家来自北京大学首钢医院,他们是贾文钗、郭伟安、张丹、唐强、赵海丹、赵臣来、王学梅、王春燕、张滨、左晓霞、杜菱。有2位专家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他们是郄淑燕、王寒明。有6位专家来自北京市石景山医院,他们是耿英杰、张作清、李国刚、孙艳艳、李翠萍、盛晓滨。有2位专家李敏、苏领彦,来自石景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其余3位专家是李革红、乔立艳、胡慧丽,他们分别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清华大学玉泉医院和北京儿童医院石景山诊疗中心。
截止3月5日,专家组已对区定点医院确诊的不同患者,分别进行过远程会诊,有的不止一次,主要是针对每个新冠肺炎患者的治疗情况,就是否可以出院、是否需用药调整等方面给出专家意见,自定点医院启用后,专家组组长向平超,每日都对那里进行治疗指导,其他专家都是24小时备班,时刻准备着,随叫随到。
热血筑担当——61人的医护队伍火速到位
医生团队21人,6人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首钢医院,5人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6人来自北京联科中医肾病医院,2人来自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1人来自石景山医院,1人来自北京朝阳医院西院,其中涵盖了急诊、呼吸、重症监护、内科、内分泌、中医、检验以及影像学各个专业,为患者提供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服务。
护士团队40人,15人来自北京大学首钢医院,11人来自北京联科中医肾病医院,6人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5人来自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3人来自清华大学玉泉医院,他们主要是由医疗单位急诊、重症等相关专业科室护士组成,均有多年丰富护理经验。此外,还有4名主管药师、中药师、西药师等。
笔者用手机拍下他们的名字,敢于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让我们记住他们!
2月7日,
隔屏面对面——远程会诊助力战“疫”
笔者对3月5日下午在北京大学首钢医院的一次专家远程会诊进行了现场跟踪,见识了不见面的远程会诊,是如何助力战胜疫情的。
地点分别是北京大学首钢医院远程会诊中心、石景山定点收治医院远程会诊中心。专家组成员分别是向平超(西医专家组组长)、冯兴中(中医专家组组长)、曹志新(西医专家组副组长)、张滨(医学影像专家)、杜菱(院感管理专家),并专程请来了市定点医院(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的专家秦恩强。
会诊的患者是区定点医院的收治的三名新冠肺炎患者。
据了解,这三名患者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入院后,治疗团队科学地制定了临床治疗方案,严格按照国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全力救治和精心护理,此次远程会诊及专家们的全面评估,将决定他是否已符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中的出院标准,何时可以出院。
向主任首先请区定点医院的医生分别介绍每位患者的病情及治疗情况,然后再请医学影像专家张滨,对入院不同阶段每位患者的片子,进行专家说明,参与会诊的专家们,对每位患者的目前治疗情况,给出自己的意见,这次远程会诊,大约进行了近两个小时,令人鼓舞的是,三名患者中有一位,经定点医院近一个月的治疗,两次核酸检测阴性,完全符合出院条件,并对出院后的注意事项,提出专家意见。而对其余两位患者的下一步诊疗,给出了进一步加强中医药调理等意见,并约定由中医专家组组长冯兴中通过远程微信具体指导。
其实,远程会诊,除了在两个中心之间进行,还有微信远程查房等辅助办法,在区级定点医院的病房,有专用手机微信号,扫描关注并加入后,专家与患者及医护人员可以及时沟通,了解病人的心理及情绪、判断病情的恢复情况。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