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励耘书屋”兼说文化北京

(2014-04-08 17:56:02)
标签:

陈垣、北师大、辅仁大

文化

分类: 行走记

中国名人在写作之余,多有为自己的书斋命名的雅趣。远的不说,仅近现代史上一些名人书斋的名字,有的反映了作者的志向,有的寄托了自己的情怀,或自勉,或自嘲,像梁启超的“饮冰室”、张恨水的“待漏斋”、鲁迅的“绿林书屋”、周作人的“苦雨斋”、陈垣的“励耘书屋”、梁实秋的“雅舍”、叶圣陶的“未厌居”、冰心的“梦草斋”……信手拈来,妙笔生花,倘若说开,一定故事多多。

在这里,我仅说说我们的老校长陈垣(1880—1971)先生的“励耘书屋”。石景山教育系统的教职员工,特别是原八大处中学的学生们,对“励耘”两字一定不陌生,想必也知道其中两字的渊源,前几年,石景山以八大处中学为基础,与北师大合作共办北京师范大学励耘实验学校,就是以先生的书屋名字命名。

最近,我在北京中心城区去了两个地方,一个是老辅仁大学的旧址周边,另一个是故宫。

辅仁大学旧址,现为北师大的一部分,老校长陈垣(字援庵)先生的故居兴华胡同13号(原兴化寺街5号)就在辅仁大学附近。他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在这里住了32年。从辅仁大学正门过马路,向北穿过一条胡同,左拐不到100米,就是陈垣先生的故居。这是一座典型的老北京四合院,灰砖灰瓦,坐北朝南,东临什刹海,西距嘉兴寺不远,南行马路对面就是北海后门。门前有四级石阶,有门档户对,两扇大门红色油漆已斑驳,左右门上刻着“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对联,仍依稀可读。大门外东侧墙上挂了一块“北京辅仁大学校友会办公室”的牌子,四合院现在已经是大杂院了,走进去,在东西厢,大约住了六、七户人家,只有原来四合院正中的室屋,挂着“陈垣先生纪念室”的牌子。这里原是主人生前的工作室,有时也作为会见客人的地方。室中经常轮换悬挂主人珍藏的清代著名学者的墨迹,还有一块匾额高悬室中,题字者是著名的爱国人士英敛之,匾上四个大字为“励耘书屋”

我在师大读书时,我的导师张静如和先师蔡德金每每提起先生,都尊称他为“陈援老”,启功先生称他励耘先生。陈垣先生是辅仁大学26年唯一的校长,1952年院系合并,辅仁并入师大,他始任北师大校长,直至1971年去世,掌两校时间长达46年,从教70多年,先生高寿,91岁驾鹤西去。先生去世后,历史学家白寿彝先生在此短暂居住过。

先生虽是校长,也是校园里学生爱戴的教授、讲堂上神采飞扬的老师、琉璃厂淘书的先生,他对古书有独特的嗅觉,在琉璃厂时常淘得孤本宝贝,当时的学生曾夸张地说,一本古书落到先生手中,不出三行,准挑出错,以此为题对照其他古书,先生的一篇篇考订文章就出来了,其实,先生为学是“扎硬寨,打死仗”、“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他在校堪学、考据学、元史、宗教史等方面的等身著作,就是这样一部部问世的,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在师大读书时,校园里的教职工楼,都以老校长的书屋“励耘”命名,像励耘16楼、21楼、22楼等等,是为怀念,但据先师蔡德金说,院系调整后,老校长不怎么理校务了,个中因由不说大家也懂。

接着说陈垣先生的故居,一辈子读书、教书的先生,当然坐拥书城了。听我的老师们说说先生有4万多册藏书(按分册大约有十几万),大多是线装书,就是在书柜里站不起,要躺着放的那种。老校长的书,整齐地码在书箱上,书箱则放在书架上,书架一排又一排,因为书太多,两排书架之间的空间很窄,主人戏称之为“胡同”。

老校长的北京生活,在此处居住时间最久,他的许多朋友,胡适之、陈寅恪、傅斯年、钱穆、梁思成、林徽因等等,也先后在附近和米粮库胡同居住,京师大学堂(原四公主府)、北大红楼、辅仁大学(原涛贝勒府)、恭亲王府、庆王府、景山、北海,都与他家相邻,中国文化传承,府院相邻,书香清新,花香袭人,原来如此,在这里方能体味王维所描写的“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烟树万人家”不仅仅是意境。

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或许老校长一生经历会给我们一些启示吧,他1926年担任天主教会创办的辅仁大学校长,不动声色地把辅仁办成了与北大、清华、燕京齐名的大学,着力培养后进,他们中有许多闪光的名字:王光英、周一良、刘达、李德伦、张秀亚、王光美、邢其毅、黄伯辉、叶嘉莹……有11位是中外科学院院士。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育是农业”,必须老老实实耕耘,而不是玩花拳绣腿,更不能玩工程。文化北京,大到紫禁城,王爷府,小到名人宅院、小街、小巷、小胡同、四合院,就曾这样相安并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