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读《小窗幽记》
(2013-05-29 18:10:05)
标签:
古人小书文化 |
分类: 读书记 |
左手《增广贤文》右手《小窗幽记》,是笑谈了。不比左手算盘右手笔的林擒,文章银纸两关情。
五月底的北京,天渐渐热了起来,人容易燥得慌,找一本闲书,读个三行五行,就能静下心来的,可选《小窗幽记》,这是明朝的陈继儒所著,起于“醒”,终于“倩”,中间夹着“情、峭、灵、素、景、韵、奇、绮、豪、法”,是作者涵养心性及处事之道所得所悟,好像格言警句,玲珑剔透,益人心智,短小精美,促人警省,又像上个世纪初的小品文,周作人、俞平伯的笔调与之有些近似,或者说周和俞的文字得其妙传,几百年前的老古懂了,人心和人性,几百年又能有多少进化?如果不急吼吼赶路,或者不醉熏熏喝酒,慢悠悠翻翻他的书,觉得神清气爽,另外,春天还没走远,花开花谢,我们刚刚经历,读几句:“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才是手段;风狂雨急时,立得定,方见脚根”,是不是挺有趣也挺有哲理,以小见大的文字,不似戴个面具小丑,扮李逵装李鬼,一惊一乍地吓人。
本就不厚的一本小书,又在短句中穿行,心偶尔被搅起,微有波澜,不是水花激荡的那种,或许与年岁渐长有关,更多的是会心一笑,突然想起卢安克的一句话:文明,就是停下来想一想,文明的累积有两种形态,一是开放的,一是走向内心,不煽情,就是中国古人说的,反求诸己,推己及人之类。想起了一句话:恨不踊身千载上,趁古人未说我先说,每每读到好的文字,我都有这种假想的冲动。
《小窗幽记》与《菜根潭》、《围炉夜话》并列为中国古代三大修身养性之书。《菜根潭》我们都比较熟悉,其他两种可能陌生些,如果是刀尔登,他或许列入不必读书目,《小窗幽记》确实可列不必读书目,因为书里的名言警句之类,外公外婆,爷爷奶奶在我们小时候就教过我们,不信试读一下:“平生不作皱眉事,天下应无切齿人”、“ 我不害人,人不我害;人之害我,由我害人”、“喜传语者,不可与语。好议事者,不可图事” 、“伏久者,飞必高;开先者,谢独早” 、“多读两句书,少说一句话,读得两行书,说得几句话”、“ 多读两句书,少说一句话,读得两行书,说得几句话”、“藏不得是拙,露不得是丑”……想想类似的话,老辈人是不是多对我们讲过?有的是告诫,有的是提醒,有的是在自言自语中说出,有点像背景音乐,只不过是整齐的话语,所谓言传身教是也。背诵整齐的句子,是我妈的强项,后来遗传给我。比如“安详是处事第一法,谦退是保身第一法,涵容是处人第一法,洒脱是养心第一法”,都是《小窗幽记》里的名言。我初中的班主任任英伟老师也好这口,我们教室的墙壁上到处是他写下的名言警句,他的小楷真是有功底,写在白纸蓝框里,一进教室扑面而来,想不看都会闯入你的眼里,时间久了,就记在心里了,或许这就是教育的潜移默化吧。
不多说了,有兴趣的自己会去找来看,没兴趣的,说了也是不讨巧,实在是心里喜欢,作个文抄公,抄一段在这里:“一间屋,六尺地,虽没庄严,却也精致;蒲作团,衣作被,日里可坐,夜间可睡;灯一盏,香一炷,石磬数声,木鱼几击;龛常关,门常闭,好人放来,恶人回避;发不除,荤不忌,道人心肠,儒者服制;不贪名,不图利,了清静缘,作解脱计;无挂碍,无拘系,闲便入来,忙便出去;省闲非,省闲气,也不游方,也不避世;在家出家,在世出世,佛何人,佛何处?此即上乘,此即三昧。日复日,岁复岁,毕我这生,任他后裔”。
星沉海底当窗见,雨过河源隔座看。凌晨四点多,好静啊,就此收笔。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