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逛北京之孔庙国子监
(2010-10-23 21:37:18)
标签:
孔庙牌坊北京国子监民间博物馆老北平旅行指南休闲 |
分类: 行走记 |
前两周玩水、观山,本周拜庙。
10月23日周末,我再次闲逛北京国子监街,不到十一点,就到了这里,天有点阴,不太冷,适合闲逛。另外,我还捧着《老北平旅行指南》呢,还有,汪曾祺老写的文章“国子监”也有趣,我看过后才又来这里,有意思的地方都是值得一来再来的。国子监和孔庙的门票共30元,民间博物馆是松堂齐博物馆,属私人博物馆,原来在琉璃厂那边,现在坐落在一个四合院里,门票10元。闲逛这条街不收钱,呵呵。
牌坊、门墩、“大花轿”、进士题名碑是我这次沿街闲逛,探国子监、拜孔庙印象最深的几个标志性建筑或碑群。国子监和孔庙这里老树多为老干横枝,婆娑弄碧,以槐、柏为主,有两棵老树,一棵槐树在彝伦堂,一棵柏树在大成殿阶下。这里的老树最小的树龄也超过300岁,年长的当然就是元代的啦,与庙同龄,即700多岁(1306年),国子监是什么?就是从前的大学。孔庙嘛就是祭祀孔子的地方了,他是我们所有中国学人的先师。
所谓牌坊我是说的成贤街的两个牌坊和国子监的两个牌坊,据说这是北京目前一条街存有四个牌坊的唯一地方。另外还有国子监里进了集贤门就看到的黄色琉璃牌坊,真美,也是北京现存的唯一一座专为教育设立的琉璃牌坊,牌坊正背两面刻有“圜桥教泽”、“学海节观”,均为乾隆帝御书,黄色琉璃瓦以示皇家向学重教的传统。
门墩,由于这是一条老街,加之有一个民间博物馆,藏有许多门墩,真让人大饱眼福。老街老房门前都有“门当”、“户对”相呼应,户对常常是写有四个字“吉祥如意”或者两个字“吉祥”,门当就是门墩了,这条街的门当有方有圆,以方型为多,读书人住的家,一看方形门墩就知道,挺有意思。
“大花轿”我说的就是国子监里的“辟雍”,透过黄色琉璃牌坊,就能看庞大华丽的建筑,那就是辟雍了,这是国子监最中心、最突出的一个建筑了,乾隆所创建,辟雍者天子之学也,什么样子?就是在平地上开出一个正圆的池子,当中留出一块四方的陆地,上面盖起一座十分宏大的四方大殿,重檐,有两层廊柱,盖黄色琉璃瓦,安一个巨大的镏金顶子,梁柱檐饰,皆朱漆描金,透刻敷彩,看起来像一顶大花轿似的,辟雍殿四面开门,可以洞启。池上围以白石栏杆,四面有石桥通达,水是通过池子里四个龙头喷出来的。二、八月里,祀孔释典后,钟鼓就响起来,乾隆就来了,殿前四个大香炉烧着檀香,皇帝走上讲台,坐上宝座,讲《大学》或《孝经》一章,王公大臣和国子监的学生跪在石池的桥边听着,这个盛典叫“临雍”,道光、嘉庆年间也举行过,到了光绪帝时,就没有举行过了。
辟雍确实是个美丽独特的建筑,北京有名的建筑除了天安门、祈年殿那个蓝色圆顶、九梁十八柱的故宫角楼,就数这个四方大花轿了。辟雍环水,以喻天圆地方啦。
殿内穹隆彩绘天花顶,北南东分别悬挂乾隆、道光、咸丰御书书匾,殿中设置的宝座、御椅、御案、龙屏等皇家器具,皆为乾隆当年临雍讲学的原物。
进士题名碑。先师门和大成门东西两侧是元、明、清三代进士题名碑,共198通,刻有51624名进士的姓名,籍贯和名次,其中元朝3通,明朝77通,清朝118通,是研究我国科举制度的珍贵石碑。我们熟悉的清朝的翁同和、林则徐、曾国藩、李鸿章、纪昀、康有为等等他们的姓名均在此地的碑上。我走着看着碑上的人名,有点清冷,有的名字已经有些模糊,大石碑旁有个陪着小石碑刻有“背驼负乾坤,胸高满经纶,一眼辨忠奸,单腿跳龙门,丹心扶社稷,涂脑谢皇恩”说的是刘墉,他身材短波,鸡胸罗锅,乾隆不喜,想难为他,就让他以自身为题,吟诗一首,于是有了上面的诗,呵呵,他被定为二甲,后成了乾隆皇帝的重臣,为民办了许多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