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新仓——600岁古粮仓华丽转身(之二)

(2010-10-22 06:40:53)
标签:

南新仓

仓廒

粮仓

气楼

墙体

休闲

分类: 行走记

仓廒建筑精当

在古代,仓是总称,廒是贮粮库房。
    明朝时,南新仓的仓廒,在构造上,以廒为贮藏单位,每3间为一廒,后改为一廒5间。廒门挂匾额,标明某卫某号(现南新仓廒匾已不存),每廒面阔约23.8米,进深为17.6米,高约7.5米,前后出檐。由于是京师储粮重地,在外观上,南新仓与城墙一样按军事标准建造,全部用大城砖砌成,保证其坚固耐用。仓房亦为砖砌,五花山墙,围墙厚达1.3米至1.5米,廒架结构基本采用独棵圆木的中国传统木架结构,巨大而珍贵的木料产自四川、湖南、湖北、江西、浙江、山西等地,圆木直径在30-60厘米之间,结构十分稳固。屋顶悬山合瓦清水脊顶,前有罩门。 廒砖产自山东临清县,大城砖每块长约45.5厘米,宽约22.5厘米,高约11.5厘米,重约25公斤。仓院墙砖较小,每块长约41.5厘米,宽约20.5厘米,高约8厘米,重约12公斤。瓦则产自山西。青砖灰瓦,
清代京通仓廒的建筑十分讲究,其技术较之元、明有较大改进。
    首先,为了防止水淹,每座仓廒所选地址都比较高,四周筑有高大围墙,地下修有排水管道。
    其次,为了防潮,每座仓廒的地基都是三合土夯筑的,然后均匀铺洒一层白灰,再用砖铺作地面,上加楞木,铺满松板;墙壁有护墙板,门有门罩。
    第三,为了通风以透泻汗蒸郁热之气,每座仓廒除有气楼、闸板外,还"用竹气通高出米顶之上"。并用竹篾编成隔孔,钉于窗上以防鸟。第四,廒的墙体很厚,底部厚约1.5米,顶部约为1米,墙体收分很大,建造如此之厚的墙体,可以使粮仓内部保持相对的恒温。以上的建筑方法和措施,既防潮又保证通风,使仓粮历久不坏。


青砖灰瓦的古朴

庞大的仓库,灰色的砖墙,曾经的烦忙和寂静都渐渐远去。
元明清三代对粮仓建筑的形式、尺寸、用料都有规定,检查维修也有制度,对贮粮方法也是逐步改进的。元代廒座地面铺席,极易腐烂,明代改为下砖砌,上铺木板,清代在木板下留一尺空隙,墙下开窦穴通气,上部开气楼通风,并用竹篾编成隔孔,钉于窗上以防鸟雀。廒下防止了潮湿,廒上改进了通风条件,提高了保管水平。
    仓内都有附属建筑。如龙门、官厅、大堂、科房等都是各级人员办公用户。警钟楼、更房,为报名巡更人员所有,还建有仓神庙、土地祠、关帝庙等为祭祠之用。各仓都有水井多处,乾隆时,南新仓一次就增建八井。
     有人说,这个建筑和欧洲的很多古城堡相比,一点也不逊色,也是一个无价之宝。一个珍宝到你手里的时候,你一定要百般地呵护它,善待它,呈现它的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