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天画展风雨无阻地坚持了三年多,那个地势颇高的广场也慢慢地成为了我们那帮参加画展的艺术家心灵与情感的高地,每到周末似乎不到那里去展展作品、聚一聚就有些失魂落魄的感觉,先后长期参与露天画展的艺术家有三十多位,而如今在青岛乃至北京仍然以当代理念坚持真诚创作的艺术家们像赵德伟、李玉英、万里雅、邢维东、姜永杰、刘传宝、尤良诚、王鹏、张格等绝大部分参加过露天画展。参展艺术家们还经常自带酒菜到发起人赵德伟位于辽宁路的小屋中聚会,酒酣耳热之际畅谈人生与艺术。
八九之后,“露天画展”被取缔,大家都很沮丧,好像失去了一个心灵的家园,从此各奔东西,赵德伟去搞广告公司画路牌广告去了,邢维东与朋友一起开灯具厂了,万里雅自己搞了一个土窑做工艺品去了,我也远赴广东工作去了,期间偶尔回到家乡青岛也会和那些老战友们聚聚,大家都面临着生活的重压与创业的艰辛但仍会兴致勃勃地碰撞思想谈论艺术,而当时我远在无比功利而现实的广东,艺术仅仅退缩到一本揣在自己怀中的随时记录创作想法和感悟的笔记本中,像一点微暗的星火等待燎原的时刻。那时回青岛与朋友们相见在精神上是件很奢侈的事情,在全民皆商举国浮躁的九十年代彼此的相见总是带给大家一种难忘的温暖与安慰。
经过十多年的四处奔波2000年以后我终于在北京定居,其间尽管做过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地产策划等诸多行当但终究没有远离艺术,空余时间与各地的艺术家们也多有交流,也算一直与艺术圈保持来往、若即若离。04年住在宋庄的栗宪庭老师因为了解我从事地产策划及建筑设计的背景而找到我为小堡村一块留给艺术家盖工作室的地做策划和规划设计,我也因此频繁地跑到宋庄调研,经过详细了解我意识到当时已经聚集了600多个艺术家的宋庄有着巨大的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潜力,一方面我为栗老师绘制了最早的艺术家园区的总体规划图,另一方面我也以我策划地产及城市运营的经验为宋庄提出了很多未来的发展设想,这些设想得到了时任宋庄镇书记的胡介报先生的赏识,现在宋庄的很多发展思路有不少都来源于我当时写过的一个报告。在经常到访宋庄的过程中我在当地发现了一处很大的场地,那是一个当地国营蔬菜公司的菜窖,有三十亩地的场院,中间有约4000平米的菜窖,这让我很兴奋,于是决定把这个场地租赁下来找到一位朋友愿意投资一起创办了“宋庄壹号当代艺术公社”,里面的大菜窖改造成了一个4000平方米的当代美术馆——壹美术馆,2005年11月隆重开馆,成为宋庄第一个大型当代美术馆,也是当时北京最大的民营美术馆,开馆后陆续举办了很多有影响力的大型当代艺术展。
2007年4月,我又在已经炙手可热的798艺术区中找到一个非常棒的空间,创办了专业开展艺术品经营的“壹空间画廊”,有了这样好的平台后,那些在自己心中隐忍多年的艺术理想不由得迅速释放了出来,07年7月,我首先把在全国各地发展比较好的青岛籍艺术家们聚集在了一起,举办了“青岛有消息”当代艺术展,展览邀请了在北京的隋建国、王音、赵德伟、都国桢、吕彤,日本的李明,广州的魏青吉,济南的周仕超,还有青岛的万里雅、邢维东等艺术家,大家欢欣鼓舞、济济一堂,这也是在国内艺术圈青岛籍的艺术家们第一次聚集在了一起。
未完待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