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金融如何更好地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

(2023-04-04 09:51:55)
标签:

财经

作者莫开伟系中国知名财经作家

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构建新发展格局形势下金融部门面临的新的重大政治任务,金融部门应树立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金融新发展格局,持续强化对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金融支持,在助力京津冀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展现金融新作为。

https://p9.itc.cn/images01/20230227/fd2c23303b6c4b1286a441904303e7c2.jpeg

然而,金融部门做好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这道题,并非“加减法”那么简单,而是十分复杂多变的,可谓工作千头万绪,任务重压力大;尤其需对京津冀产业经济布局要有一个统筹规划,选举突破方向,使三地之间既能焕发出小范围的经济循环活力,又能实现大范围地协调可持续性发展,产生区域内强烈的经济社会发展共振效应。

那么,金融部门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到底该从哪儿着手?从京津冀三地所区位置以及现有经济发展水平、产业基础等客观形势看,金融部门可考虑从两方面着力:

充分发挥各类银行金融机构的力量,加大银行协调机制建设,大胆创新金融服务方式和产品,将金融服务覆盖所有产业环节,形成推动京津冀各类产业发展的强大金融合力。京津冀三地存在金融发展水平差异大、金融资源不平衡、监管协调不够等问题,要支持三地协同发展,最重要的是解决金融自身的协同问题,消除地域行政分割观念,确立金融共享原则和“大一统”原则,建立区域金融竞争与合作规则,确立好发展步骤与规划、目标与任务,加大金融监管合作,形成“一体化”监管机制,提高监管效能,确保辖区金融市场秩序稳定,为三地金融业发挥出更大潜能营造有利条件。

https://p0.itc.cn/images01/20230227/bedb83a27c9141d69233b7d6ed554a0b.jpeg

具体说:一是可考虑发起设立服务京津冀的区域性银行金融机构或金融控股公司,整合辖内各类金融资源要素,提高金融资源的利用效率。这样可为辖内金融监管部门、银行金融机构建立有效的信息交流平台,将信贷、支付、征信、统计、金融监管与稳定集于一身,可实现定期沟通、协调和会晤机制,有利促进政策协同与互补,谋划推动创新改革举措,推动三地在项目规划、项目评审评级、授信额度核定、信贷管理及风险化解等方面的协调合作,支持三地金融机构错位竞争、互补发展,推动金融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的便利流动和优化配置。

二是大胆创新和推出有针对性的金融服务产品和金融服务方式,可为京津冀提供“全职保姆式”金融服务,消除金融服务真空,使各类经济产业、各类金融服务需求都能得到有效的满足。目前看,在发挥好项目贷款、银团贷款等传统融资模式对投资的支撑作用之外,应积极发展股权投资母基金、产业投资基金等新金融手段支持新基建,大力推动仓单质押融资、保理、国际国内信用证等各种形式的供应链金融业务;要强化对重点产业、核心企业的金融支持,并提升消费金融服务水平,强化科技赋能,深耕细分场景,创新丰富消费金融产品和服务矩阵,使三地所有富有创新性、前沿性、新兴科技领域的产业都能得到有效金融支持,为京津冀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三是牢牢抓住资本市场全面实施注册制的大好契机,进一步激活资本市场的力量,为京津冀三地更多的企业上市创造有利条件。目前看来,可充分利用已有北交所先决条件,激发三地企业创新热潮,推动三地更多创新型中小企业在北交所上市;同时将发展前景好、在全国乃至全球具有较强影响力的企业推动其积极到主板市场上市,为三地企业全面发展提供有效金融动能,加速京津冀企业的腾飞。

https://p6.itc.cn/images01/20230227/c32bbb44c31249cba8eb8effff82dd92.jpeg

此外,抓住产业经济支持的重点方向,铸造产业经济航母,彰显区域经济辐射效应,凸显区域经济优势,使京津冀成为全国经济发展的“示范区”和“桥头堡”。金融部门应充分挖掘三地各种要素资源,

可考虑设立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基金, 为京津冀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产业合作等有关项目提供投融资支持,进一步夯实产业经济基础,焕发出更强大的经济发展潜能,对全国形成较强的拉动效应,将京津冀打造成中国经济新的区域增长极。目前看,主要是加大对重点基础设施、重大科技产业等信贷支持,比如针对三地区域特色的港口码头、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交通能源、雄安新区以及“三区一基地”等现实发展需要,提供强大的金融服务支持,不断提高京津冀产业对周边省(市)乃至全国的辐射力、渗透力和影响力。同时,金融部门应充分发挥信贷的杠杆作用,对三地参与国内大循环的相关产业产能进行大力支持,使各类经济资源要素能流动畅通,为外商投资以及自贸试验区发展营造更加有利的金融氛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