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存量房贷利率能否制约银行支持实体经济能力?

标签:
财经 |
作者莫开伟系中国知名财经作家
最近,对降低银行存量房贷利率呼声甚高,不仅广大民众强烈要求,也有相关专家学者建议适当降低;然而,对到底是否要降低存量房贷利率,社会上还是存在不同的声音,比如一些研究机构和专家学者则持完全相反的观点,认为当前不宜降低存量房贷利率。
https://p0.itc.cn/images01/20230227/48e74466ee1a4c01949a41c29d03b0a1.jpeg
为何会出现这种相向的观点?其矛盾的焦点到底在哪?据分析,赞成降低存量房贷利率一方,认为降低存款房贷利率,可直接降低居民的负债端成本,居民房贷“月供”支出会明显减少,对消费也会产生直接的拉动作用;尤其有利于缓解民众提前偿还房贷的冲动,有利于银行按揭房贷的稳定。而不赞成降低存量房贷利率一方,则认为提前还贷是居民收入和投资回报预期较弱的结果而非原因,下调存量按揭利率对抑制提前还贷效果可能并不明显;且还有可能引发借入消费经营贷偿还按揭贷款的套利行为;同时认为遏制“提前还贷”现象不宜通过降低存量房贷利率而应是通过稳增长、稳地产改善预期、加大贷款用途监控力度等方式来解决,否则就是饮鸩止渴行为,最终会制约银行支持实体经济的能力。
对于不赞成降低存量房贷利率可能形成的严重后果,作为金融业内人士,可能并不会认同,且还会形成恰恰相反的观点,就是降低存款房贷利率不仅不会制约银行支持实体经济的能力,反而可能会提高银行支持实体经济能力,并让银行有更多的资金、更多的精力向实体经济倾斜。事实上,银行降低存量房贷利率制约其对实体经济支持能力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
一则,降低存量房贷利率不会对银行营收带来太大的影响,完全可从其他信贷产业项目或途径得以补偿。不赞成降低存量房贷利率的机构算了一笔账,假设存量按揭房贷利率下降1个百分点至当前新发放按揭利率水平(4%左右),预测将减少行业营业收入约4000亿元,拖累银行净息差13基点、营业收入6%、净利润12%,净资产收益率下降1.6基点。这其实完全是一种机械式测算方式,因为按揭房贷利率降低导致的利息收入减少,银行完全可通过做活其他信贷产业、做大其他信贷产业规模等方式来弥补这种损失。在当前货币政策较为宽松、银行存款大增以及我国经济复苏迹象明显回暖的形势下,商业银行经营的形势也会越来越好,银行完全有机会和能力做活其他信贷项目,也完全有能力通过“薄利多销”的方式使自己的利息收入增长和利润增加。
https://p9.itc.cn/images01/20230227/94b4780c8f064ebeab439201618d7615.jpeg
二则,降低存量房贷利率与支持实体经济并不是此消彼长的对立关系,相反可能会促使银行支持实体经济的能力大大提高。不赞成降低银行存量房贷利率的机构或专家学者,本质上存在把银行降低存量房贷利率与支持实经济对立起来,认为两者之间是此消彼长的关系;而实际上降低存量房贷利率与支持实体经济是相辅相成和相互融合的关系。
因为存量房贷利率降低,就有可能使房贷利率与其他实体企业的贷款利率持平或缩小差距,这样可转变银行对按揭房贷的过分关注和“钟爱”,使银行信贷不至于出现偏向或扭曲,有利于矫正银行信贷经营行为,使各类经济主体能均等地感受到银行信贷的阳光雨露;显然,银行支持实体经济能力不是削弱而增强了。再退一步,降低存量房贷利率即便对抑制民众“提前还贷”起不到有效作用,出现大量的房贷资金回笼,银行也不会感到有什么太大的压力,因为可使银行汇集更多的信贷资金另谋出路,完全有能力将信贷资金投向国家新兴产业以及国家确定的重大基础设施或产业项目,对加速我国经济复苏、完成今年经济增长目标可提供强大的金融推力。
三则,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综合经营实力以及应对风险能力的各项指标均处良好水平,完全有能力应对降低存量房贷利率带来的负面影响。目前,不赞成降低存量房贷利率的机构或专家,还有一个最为有力的支撑是我国当前有约60%的银行内生资本补充速度将低于风险加权资产增速,出现资本充足率下降;盈利能力的降低将进一步拖累估值,降低外生资本补充能力。资本不足或将制约贷款增长,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也可能下降。
事实上,这种担忧也是站不住脚的,因为对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状况有点过于悲观,实际上我国商业银行的抗风险能力还是比较强的,仅仅对存量房贷利率降低根本不至于引发银行经营业绩的恶化和经营状况的逆转。据银保监会披露的数据显示,2022年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2.3万亿元,同比增长5.4%,即便对存量房贷利率减少1至2个百分点,按照前面拖累银行净利润12%,也不过只能减少银行利润不到3000亿元,就按减少3000净利润计息,银行还有2万亿的利润总额,对整体盈利也是无伤大雅之事,银行有能力承担降低存量房贷利率所形成的损失。
银行消化不良资产的能力较强,2022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1.71%,同比下降0.09个百分点,2022年全年累计处置不良资产3.1万亿元。银行风险抵御能力整体充足,2022年末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为15.17%,较年初上升0.04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为205.85%,持续保持合理水平;银行保险机构流动性总体保持平稳,商业银行流动性覆盖率为147%,保持在合理区间,降低存量房贷利率对银行抗风险能力微乎其微,根本不用过度担忧。
https://p3.itc.cn/images01/20230227/4b0c2c25bfe842f5865f4878b96e304a.jpeg
四则,降低存量房贷利率是大势所趋之事,在很大程度上,房贷利率是一项民生工程,也是银行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标志。因为近年来,银行对实体企业贷款利率是在逐步下降的,实体企业信贷融资成本也在不断下降。据银保监会披露的信息显示,2022年,新发放企业类贷款平均利率较上年下降0.47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贷款平均利率较上年下降0.40个百分点;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较上年下降0.45个百分点;民营企业贷款平均利率较上年下降0.62个百分点。既然对实体企业的信贷利率下降,银行也没有理由不对存量房贷利率下调,银行对所有贷款对象应该公平对等,一视同仁,做到“一碗水端平”,这样才会让银行获得更广泛的社会赞誉,树立良好的社会经营形象。
当然,要说一点影响没有也是不客观的,毕竟降低存量房贷利率是割银行身上的肉,按揭房贷作为优质资产,降低其利率必然会减少银行利息收入,对银行利润也会形成一定冲击。据央行公布的金融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商业银行按揭房贷规模达38.8万亿元,如果将之前5至6%的利率降低4%左右,则可直接减少利息收入约4000亿元,利润也就相应减少约3000亿元,这对银行经营业绩以及对股东分红等方面可能会带来一定的影响。
同时,也有可能让部分想偿还贷款而又缺乏足够资金的房贷者会通过经营贷或消费贷的手段套取银行贷款用来偿还按揭房贷,这不仅会导致银行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楼市领域,也会让银行信贷投向反映失真,当然也会对银行信贷经营带来一定的违约风险,这是应当注意的问题;但这个问题只要通过完善相应信贷监管机制,平时加强对消费贷、经营贷用途的监管,便可有效防范类似贷款转移用途现象的发生,遏制经营贷和消费贷的经营风险。同时,为减少银行可能带来的利息与利润损失,增强银行降低存量房贷利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可考虑适度下调存款利率、实施降低存款准备金以及再贷款利率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方式进行对冲,这样商业银行会更加消除对降低存量房贷利率的抵触情绪,使降低存量房贷利率的政策早日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