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提防利用消费者不忍浪费积分诱导消费

(2023-02-28 21:16:54)
标签:

时评

作者童其君系中国知名时事评论员

积分诱导消费“差点就‘入坑’了。”日前,北京市朝阳区消费者李女士告诉记者,1月2日,她收到一条积分即将到期的短信,告诉她需尽快打开链接兑换商品,否则积分就会在1月3日清零。她以为是移动手机号的积分,想着以前也兑换过话费,就打开链接看看。但在选完商品、填好地址之后,准备付差价之前,李女士觉得有必要跟10086客服核实一下商品的原价,一核实才知道该活动并非官方活动。(1月10日《工人日报》)

https://p4.itc.cn/images01/20230112/c3faed31616e466aa323180444e0619f.jpeg

消费者通过注册成为某家品牌或经营者的正式会员后,完成消费即可获得相应积分,这些积分可以用于兑换一些商品或者服务,属于经营者给到消费者的一种福利。为了激发消费者的热情,经营者一般会推出不同的兑换活动,给积分设置一定的时间限定或使用要求,这是经营者为了黏住客户的一种回馈客户的服务方式。

https://p7.itc.cn/images01/20230112/998b8d8124874f9c975565a790f4054d.jpeg

然而,一些经营者利用消费者不忍浪费消费积分、期待品牌让利优惠等心理,进行短信营销推广,邀请会员参与积分商品兑换、打卡签到或邀请好友共同参与等方式进行互动。还有一些不法经营者则通过以假乱真冒充品牌客服、模仿三大运营商服务号码向消费者发送短信等形式,骗取新用户注册信息,邀请消费者主动点击链接兑换所谓福利商品,甚至开展相关电信诈骗活动。

一言以蔽之。这种“积分抵扣+补差价”的兑换形式很容易误导消费者消费。不仅如此,中消协已经确认该积分兑换商城中的部分商品是假冒产品,还有部分的品牌产品属于库存积压多年的产品。

https://p2.itc.cn/images01/20230112/a69303ced41c47739f6e709657a76ae8.jpeg

这个世界最大的监狱就是人的思维,而越狱最好的方式就是人的觉醒。笔者在此提醒,大家如收到类似短信时,要提高警惕多加留心,擦亮双眼,千万不要随意去点击,“捂紧钱袋子”,避免上当,千万不要给骗子留下“可乘之机”。如发现被骗,请及时拨打110报警,公安机关等应积极维护大众合法利益,让不法经营者得不偿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