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不只为“讨书”,更大的目的是让孩子们多读书

标签:
时评 |
作者童其君系中国知名时事评论员
“你家孩子的旧书,能不能送我?”贵州贵阳出租车司机余太湖,每次出车都会向乘客“讨书”。就这样三本五本地凑,10年来,他用募集的书籍建起了100个山村学校图书室。他说,自己年少时无书可看,不愿让孩子们再吃同样的亏:“希望他们读到、读好。”如今,许多因“讨书”结识的人加入,不但捐书,还资助了近900个困难学生。(12月12日光明网)
https://p6.itc.cn/q_70/images03/20221214/3f6bc44bb615429c83d5bfd2d2c68ff3.jpeg
每拉一位乘客他都要“套近乎”,目的只为“讨书”。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应求万世名。笔者认为,余太湖的目的不只为“讨书”,更大的目的是让孩子们多读书,他无疑颇具家国情怀。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此一时,年少时想看书却无书可看,原因无非是家里条件差,连饭都吃不饱的时候,哪有闲钱来买书?彼一时,如今,生活条件好了,再也不会无书可看了,而且看书的地方到处都有。且不说图书馆和学校都可以借阅,仅仅是智能手机和电脑的电子书就多得数不胜数。但为了生活为了养家,即使想读书也停不下来读书。
https://p6.itc.cn/q_70/images03/20221214/29be64c71948456ba2be8e40f428f02a.jpeg
失去的才感到宝贵。现实生活中,我不时听到身边的中老年人语重心长对自己的子孙感慨万千道“我一生中最后悔的事情是虚度年华没有好好读书,书到用时方恨少,都是吃了没文化的亏啊……”然而,有些子孙就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根本听不进去,不想读书,只想玩手机看电视。数不胜数的家长都有这样的烦恼:带孩子出去逛书店,他们只对吃吃喝喝的感兴趣,孩子图新鲜想看的书,买回家了却只翻了几页就完好如初地扔在一旁,无论你怎么提醒,孩子就是不看!更别提那些学校老师推荐的课外书,中外名著。很多孩子看见书都会直皱眉头,真是“畏书如畏虎”。
https://p2.itc.cn/q_70/images03/20221214/709ec953c93e421e943428edb3139760.jpeg
大发善心的的哥“讨书”10年,捐了100个图书室!其志可嘉、其行可赞、其言可叹,让人敬佩!他的这份坚守尤其值得我们学习和效仿。 过去条件差,想读书也没得读,现在条件那么好,孩子却又不爱读书呢?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莫让年华付水流。励志成功,始于信念。多么希望贪玩、迷游戏的孩子们,你们若能不辜负“讨书”10年的的哥的良苦用心,稍稍远离智能手机,再亲近一点翰墨书香,则大善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