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突发山洪灾害已致7人死亡当警醒

(2022-08-18 09:42:48)
标签:

时评

作者童其君系中国知名时事评论员

8月13日15时30分,四川彭州龙门山镇龙漕沟突发山洪。14日凌晨,新京报记者从彭州市应急管理局获悉,截至目前,此次山洪已造成7人死亡。据当地通报,灾情发生后,应急管理厅立即调度成都市应急管理局和彭州市应急管理局,指导搜救被困人员,迅速转移受威胁群众。同时派出工作组赶赴现场指导救援工作,调派消防救援队伍67人3艇、成都市安全生产专业救援队伍和社会救援力量88人10艇参与救援。(8月14日《新京报》)

https://p0.itc.cn/images01/20220816/66bc335979f543a4a1baf34c7c7ba6b0.jpeg

关于这场山洪灾害,死者已逝,应急管理厅立即调度成都市应急管理局和彭州市应急管理局,指导搜救被困人员,迅速转移受威胁群众等。功当庆,过当思。在继续关注此次事件的同时,笔者不由联想到“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以下几个主要方面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警醒和深思。

一是切莫“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明知山有虎——龙漕沟本来就是泄洪沟,当地政府也明确提醒该地易暴发山洪,还制作了警示牌、横幅,劝阻游客不要下河游玩。但是,偏向虎山行——事发的水段原本被铁网阻挡,警示牌写着“禁止下水”,但饱受炎热之苦的市民,早已无法遵守这些规定。面对危险何必非要只身涉险?明知道有危险,选择避开岂不是更好?放弃该放弃的,有时候放弃也是一种智慧。

https://p7.itc.cn/images01/20220816/c9d662851b34496eba9d4ece91bc5db8.jpeg

二是社交平台切莫盲目推荐。龙漕沟虽然不是一个规范管理的旅游景区,但是在多个社交平台上均有大量关于此地的介绍、推荐,被社交平台推荐成“网红”打卡地,一些短视频平台更将周围一直有铁丝网围着,沟里路很难走,本地人都不会过去玩的龙漕沟作为彭州市知名景点进行推广,然而,这种“野景点”由于未经开发,缺乏各类基础设施及安全保障,无论是道路交通,还是服务设施、接待能力都无法满足公众需要,潜藏着巨大的安全风险和隐患。擅自进入未开发景区景点探险、游玩,一旦遭遇山洪、泥石流、坍塌等自然灾害,极易引发重大人员伤亡。曾两发山洪致7死的四川龙漕沟就是惨痛的教训,相关社交平台成了“坑人平台”甚至是“杀人平台”。

https://p3.itc.cn/images01/20220816/23ddae651cb44e0a926f6aad8b375faa.jpeg

三是“禁止下河”切莫成为言语上的“禁止下河”,而要成为行动上的“禁止下河。龙漕沟并非正规景区,社区在河道边上也立有“禁止下河”。可是,当地有关部门为何没有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劝阻、监管?“我们的人员就这么多,不可能每时每刻都在河里盯人”也许是实情,既然是“不仅防突然爆发的山洪,一些孩子溺水的情况也经常出现”,哪还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呢?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亡羊补牢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害怕做错事,重要的是要及时止损,不要一错再错,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失。刻不容缓,未开发景区必须加强部门联动巡检、群众宣传引导,切实筑牢未开发开放区域户外游安全防线,保障广大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