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援费用要破除“公地悲剧”

标签:
时评 |
作者童其君系中国知名时事评论员
近年来,随着户外探险运动兴起,“驴友”擅自进入禁区遇险的事件频发,给当地带来巨大的安全风险和经济负担。一些地方相继设立“有偿救援”机制,但社会各界对此看法不一。
https://p7.itc.cn/images01/20220807/1fd035cffec6498899d835ac04b3119f.jpeg
一些有良知的学者和专业人士一直在呼吁,驴友被困救援费用应该“有偿救援”自行承担。但是,那些急于户外探险运动的驴友,又有谁理会过这种声音。其实,他们也未必不明白这样下去的后果,只是谁都在想:有政府兜底埋单,想户外探险运动就行动,我不去户外探险运动别人也照样去,至于后果,先别管那么多,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这种情形,极像公地悲剧。每个牧羊者都希望自己的牧羊获得尽可能多的收益,在公共草地上,每增加一只羊,就会多一份收入,至于一只羊的收入,要以草地负担的加重为代价,虽人人知道,却没人在乎。最终的结果,是大家都没地方放羊。公地悲剧的发生,一是每个人都有“及时捞一把”的心态,二是因为草地是公地。而时下户外探险运动的态势,不正是这样一种现象吗?大家都知道发生户外探险运动事故的恶果,但深知救援费用政府会埋单。而时下的户外探险运动,实际上已处于无规则的放任状态,像极了无主的公地。
https://p2.itc.cn/images01/20220807/c20971ebb45c4509808e89f260c8b9b5.jpeg
好奇害死猫,此言不虚。在被困驴友中,有不少事故是因驴友准备不充分,不听劝阻所造成的。有钱好办事,毫无疑问,人民政府为人民,政府埋单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对被困驴友进行救援,此举值得肯定。但明知会发生可预见的风险或具有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的主观故意,驴友仍然按照既定时间前往既定地点实施探险活动,因其已经具有承担危险的心理预期,其应当尽到规避风险的注意义务。
无成乃无毁,有成必有毁。因此, 那些自找风险者应当对其遇险救援费用“有偿救援”,而不能让所有纳税人为自找风险者的遇险救援费用全部埋单,驴友为追求刺激而浪费政府和社会资源,理应支付救援成本,对“违规驴友”应建立追责机制。
https://p5.itc.cn/images01/20220807/4ff65b865c54412abc936f16bdc4bdd8.jpeg
笔者以为,除了有关部门须作出“游客在安全的景区游玩,切勿擅自探险”的提醒之外,为了走出常见的“驴友被困,政府埋单”的困局,财政资金也要花在刀刃上,要实行救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我们还须借鉴台湾于2000年颁布相关规定的做法,在禁止进入地区遭遇危险,相关部门应就搜救所需费用向获救者请求支付,包括所需的加班费、差旅费和征调民间劳务所需支出,以及租用救灾器具、车、船、航空器等装备的费用。自己种下的苦果,只能自己咽!由户外探险驴友承担救援费用,既是对驴友户外探险运动的规范,也是对他们人身安全最好的保护,更是对“你方唱罢我登场”前赴后继发生户外探险运动事故的驴友敲响的一记警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