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机盎然“田保姆”

2022-04-18 09:59:23
标签: 财经

作者童其君系中国知名时事评论员

面朝黄土背朝天种田几十年,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黄鹿镇金燕村村民今年将自家田地“托管”了,李水玉家就是其中一户。四川加快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大力发展单环节、多环节、全程生产托管服务,开展订单农业、加工物流、产品营销等,提高种粮综合效益。不少种粮户将提供这类服务的社会化组织称之为“田保姆”。(4月7日《经济日报》)

春风和煦,生机盎然,又到了播种希望的季节。家里有三五亩地,在外打拼,没时间种地;先进农机作业效率高,可小打小闹经营,投资一整套设备不合算……当前,以家庭为主依然是农业生产经营的主体,却不得不面对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带来的诸种问题。“谁来种地,怎么种地”,成为发展现代农业、保障丰产丰收、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过程中亟待破解的难题。我们欣喜地看到,降成本促增收的“田保姆”在四川逐渐流行开来。这是当地正在探索的一种农事托管新办法。农户将农业生产的个别环节或全程委托给专业机构,由社会化提供“保姆式”服务。

土地流转,大户种田,是如同“小岗村大包干”一样的农民的伟大创举。地还是农民自家的地,因其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在各具特色的农业经营模式中有了专业化服务,种地的省心,离乡的放心,“田保姆”受到农民喜欢,被有的农民成为“甜保姆”。

尽管“田保姆”有专业技术、先进装备,农民只需“点单”,就可享受半托管、全托管的“保姆式”服务。农户省心省力,“田保姆”也有经营收入,真可谓是两全其美的好事。然而,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我国农业比较效益相对偏低,部分社会化组织对社会化服务支付能力不足,尤其是对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等增收效果不明显但外部经济性较强的作业服务,支付意愿不强。面对众多分散的小农户,社会化组织的组织和作业成本也相对较高,成为社会化服务发展的双重制约。因而,有的“田保姆”却成为“添堵保姆”,主要表现在口头合同靠不住和服务能力跟不上。笔者建议,推进农业生产托管,要以农民需求为导向。从口头合同靠不住和服务能力跟不上的环节入手,并不断创新机制体制,探索融资、用地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实现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和农户多元化需求的无缝对接。

世上没有走不通的路,只有想不通的人。等待世界的改变,要一万年,自己改变,明天就行了。我们要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坚持稳中求进,尊重客观实际、农民主体地位、群众需求,让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努力推动巩固脱贫成果上台阶、乡村振兴开新局,解决好“添堵保姆”存在的问题,真正成为“甜保姆”,而不是“添堵保姆”,只要“田保姆”有力量,乡村振兴大有希望,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