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用法治和诚信铲除非法集资滋生的土壤!

(2020-05-28 15:17:36)

作者桑胜高系中国知名财经评论员

曾据媒体披露,甘肃省工商局受省政府委托起草了《甘肃省投资类企业管理暂行办法》,《办法》就防范非法集资和“跑路”事件提出了多个具体措施,为有效防范非法集资创造了条件。

非法集资危害众所周知,破坏投资环境、影响社会稳定、挫伤民间资本投资信心,扰乱社会及经济秩序等等。特别是去年下半年以来,全国多地发生投资公司非法集资和“跑路”事件,使参与群众蒙受了巨大经济损失,同时也给当地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带来了隐患。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200511/00959b7fa24840c8b915fc95d693f3ff.jpeg

非法集资社会成因繁杂,如一些小微企业通过银行融资担保难、手续多、周期长,往往选择向投资类公司高息融资,为投资类公司进行民间高利借贷、非法集资、高利转贷等违法行为提供了土壤;一些法律知识欠缺又贪图高额回报的群众分不清哪些是合法的,哪些是非法的,给一些公司非法集资以可乘之机。同时,非法集资往往通过私人关系口口相传、暗箱操作,普遍存在多头开户、资金账外循环等问题,具有隐蔽性强、潜伏期长等特点,受害人在短期利益诱惑下前期不愿举证,导致发现难、取证难、认定难,这一切为非法集资潜滋暗长提供了空间。此外,与相关监管部门监管缺位及打击不力也存在一定关系。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200511/f7e31b8b4ac84bf29a7e565556947176.jpeg

当此语境,甘肃省出台《甘肃省投资类企业管理暂行办法》非常具有针对性,尤其《办法》中相应风险控制措施,对于减少因投融资不善而造成的危害,堵住社会投融资平台中的制度漏洞,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对于当地政府而言,迈出了规范治理投融资企业关键一步,不仅对投资企业监管有法可依,还让相关投资企业在运营上也有章可循,能极大地推动当地投资生态环境优化。

然而,仅靠一纸暂行办法以及短期内严打整治行动,还不能彻底根除非法集资乱象。尤其是在尚未形成专门治理体系,民众金融风险防范意识脆弱情况之下,非法集资仍有死灰复燃可能。对此必须要有清醒认识,并保持足够警惕。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200511/a85d3e6b6cfe4661b5af6a69f2f426a5.jpeg

笔者以为,要彻底清除非法集资乱象,必须紧紧抓住与投资企业相关的法治体系和诚信体系建设,形成规范和整治合力。在法治方面抓好三项工作:一是整合诸如《甘肃省投资类企业管理暂行办法》等地方性法治资源,制定和出台国家层面的专项法律法规,提高治理非法集资的法治效力。二是整合公安、工商、金融等各部门力量,严格执行相关法律规范,提高社会融资准入门槛,严格程序管控、严格过程监督管理,尽可能规避各类风险;三是加大对非法集资打击力度,各地、各部门应形成一盘棋思想,截断非法资金逃匿路径,让非法集资“胎死腹中”。在诚信体系方面抓好三项工程:一是建设完善好社会征信系统,对投资企业相关人员进行诚信评估把关,降低集资风险。二是加强对投资企业教育引导,培育其诚实守信意识,不做违法乱纪之事;三是提高群众对诚信认知度,增强对不诚信行为防范心理,规避不必要风险和损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