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部分地方政府出台“刺激”楼市政策房企扩张机遇来临?

(2020-03-05 10:39:07)

作者莫开伟系中国知名财经作家

最近,读者朋友应该注意到了,不少地方政府在疫情期间为了确保房企安全,不致因疫情而使资金断链导致经营陷入危机,纷纷出台了系列“刺激”楼市政策。据粗略统计,已有超过20个省市出台各种不同力度的稳定房地产市场政策,这些政策主要集中在放宽房企土地出让金、税费缴纳时限,以及放宽了预售条件等方面。整体来看,主要侧重于缓解房企资金压力,“救企”色彩更浓。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200225/2bd0dbe780154724b2f0c865ef2e57b6.jpeg

最为突出和特别的当属2月21日晚间,河南省驻马店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的意见》,包括降低公积金购买首套房首付比例、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发放购房补贴等17条政策。其中最为吸人眼球的当属公积金方面的优惠政策:一是调整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适时适度提高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将各县缴存职工的住房公积金最高贷款额度,由45万元提高到50万元,不断提高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的最高额度。二是调整住房公积金贷款首付比例。将缴存职工首套房贷款最低首付比例由30%下调为20%,二套房贷款首付比例仍执行30%不变。三是大力推广住房公积金组合贷款业务。住房公积金合作银行要推行组合贷款业务。四是免收抵押登记费用。

此外,还有广东省和河南省分别从省层面发文,有条件“放行”线下售楼和项目复工。同时,为刺激购房需求端,驻马店政府出台的《意见》更是给购房者直接补贴。比如对在市中心城区、各县城区购买首套居住房屋的给予补助,补助对象和标准分别为:各类人才补助标准200元/,大中专以上毕业生补助标准150元/,农民工补助标准100元/,补贴资金由受益财政承担,中心城区补助资金按属地税收受益比例由市区两级分别按50%承担等等。

说实话,这些政策措施不仅仅只为了确保房地产业稳定发展,而确实具有较强的“刺激”作用,也正是在这些政策措施的催化下,各地房企也不遗余力地抓住难得的机会,顺势而为,意在打破房企开发僵局和楼市销售疲软的尴尬局面,收回更多的现金回笼,从而度过艰难的疫情期。比如目前全国有恒大集团、绿地控股、中南置地、融信中国等超20家房企抗疫促销“抢收”,纷纷推出大招促销,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如“无理由退房”期限从30天到180天不等,佣金奖励额度从1%到3%不等,卖房奖励则从1000元到10000元不等。尤其以恒大为代表的大型房企,竟然推出了7.5折优惠购房,这种促销力度都是绝无仅有的,也是以前不可想象的。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200225/00bc50e0f007430ba2a60c273f9ed226.jpeg

因为,有如下几个情况,房企要知晓,不能忽视:其一,要了解形势,吃透政策精神。2月19日,央行发布2019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执行报告再次重申,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按照“因城施策”的基本原则,加快建立房地产金融长效管理机制,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而且,中央政府也是持类似态度。这就是说房企可能会因为降低存款准备金率、贷款利率等措施造成资金宽松而获得部分资金的注入(无论是什么途径),这些资金注入都将是有限的、或者说是短期的,不足以作为房企长期开发的投资资金。如果用于投资开发新房产,央行一旦收缩货币信贷,房企就会资金绷紧,不少房企资金就有“入不敷出”的危险。其二,目前各地政府虽然在房地产调控上有松动迹象,但这是为了确保房地产稳定渡过疫期这种特殊时期的权宜之计,并非长久之策,而且因城施策的调控政策将会是房地产长久调控措施,虽然不同城市会在调控力度上松紧有别,但房地产严调控政策将会是长期的、固定不变的方向。尤其,目前各地政府出台的政策立足点都是放在如何“救企”,而不是“救市”上。比如不能盲目压贷、减贷、抽贷、可以适当延期申报纳税等,这些做法都是为了防止企业出现资金断链危机,松动房企调控政策举措也是这个目的,而并非是为了再走刺激房地产发展拯救经济的老路。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200225/24e3f4824088447a91c56979bc9259f6.jpeg

其三,央行新公布的LPR降低了市场化贷款利率,特别是更能反映按揭贷款利率走向的5年期LPR利率,较上月相比仅下调5BP至4.75%,可能对刺激消费者购房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央行的政策初衷是为了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从而让实体企业减轻负担,为中国经济疫情期间及之后能够迅速恢复奠定有利的基础,而不是为了将社会资金引到房地产业。因为中国实体经济如果基础不夯实,让更多低利率资金流向房地产业,更会容易导致实体企业的“空心化”和“虚拟化”,其后果是相当危险的。所以,无论央行、还是各级政府部门,通过降低融资成本、将资金引向实体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筑牢企业发展根基,为拯救企业和稳定就业奠定基础,应该是始终不变的目标和追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