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根除铺张浪费顽疾须全面开刀

(2017-02-07 11:24:10)
标签:

杂谈

当下中国,铺张浪费之风呈猛烈之势,它成了腐败的帮凶,对社会危害恰似猛虎:吞噬财富,造成资源浪费;助长腐败,败坏风气;是创建节约型社会的大敌,影响社会文明进步。民众对之深恶痛绝,各级政府亦对之大张挞伐,推出相关制度试图遏制其蔓延,然而收效甚微,铺张浪费成了难以治愈的顽疾。究其根源有三:一是社会教育引导缺位,使民众日益受到潜移默化的侵蚀,为铺张浪费滋长提供了温床;二是制止铺张浪费的制度文件多如牛毛,但通常停在纸上、挂在墙上,落实执行的少,使铺张浪费行为畅通无阻。三是“三公”消费缺乏社会监督,成了公权力分享的“唐僧肉”,使铺张浪费行为大行其道。因此,要切除铺张浪费这颗社会“毒瘤”,需对社会进行全面“会诊”。

对社会教育引导进行“会诊”,向民众“攀比”意识“开刀”。铺张浪费重要的社会根源在于人们潜意识里滋长的攀比心里;而攀比心里的形成是社会不良风气长期熏染的结果。可见,当今中国各级政府在培养民众勤俭节约意识的教育上缺位,在倡导民众形成健康生活习惯引导上短板。由此,扭转铺张浪费社会风气要从教育入手,要站在建设节约型社会高度,树立长远目标,除对成年公民进行宣传、教育和引导,及时纠正不良生活习俗之外,重点从小学教育抓起,开设专门教育课程,用“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传统生活美德启迪民众心灵;通过几代人的努力,彻底洗刷民众灵魂中的“攀比意识”,使民众自觉形成健康向上的生活习惯,最终铲除滋生铺张浪费的社会土壤。

对社会监督机制进行“会诊”,向社会“挥霍”意识“开刀”。“百度”一下各级党政部门关于严厉制止铺张浪费的制度文件,成百上千,为何刹不住铺张浪费之风呢?除了铺张浪费具有极强的社会渗透力之外,社会监督机制残缺、不能有效发挥作用也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对此,应对当下制止铺张浪费的各类制度文件进行梳理,进行修改和完善;增加监督主体,构筑“政府指令、行业执行、社会监督”的“三位一体”有机社会监督体系,设立专门监督机构,加大社会监督力度,调动民众举报监督的积极性。同时,构筑有效的社会惩处机制,确保“举报、惩处”及时到位。对涉及铺张浪费的人,不管级别多高,除课以经济上重罚之外,严格追责,不姑息迁就;对举报有功的人进行表彰和奖励,形成全社会打压态势,使铺张浪费行为无处遁身。

对“三公”经费进行“会诊”,向政府“腐败”意识“开刀”。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铺张浪费在于“三公”消费缺乏详细预算方案,支出上更是缺乏公开透明的社会监督;给某些部门和领导行铺张浪费之能事大开了方便之门。同时公权力任意挥霍“三公”经费,不仅浪费了社会公共资源,加剧了腐败,毒化了社会风气,更恶化了党群、干群关系。对此,确保“三公”消费体现节约、效能、效率原则,除加紧制订管理制度、对单位“一把手”进行教育和权力规范外,重点应使“三公”消费内容和数目具体化、公开化、透明化,并实行社会公开听证,赋予民众话语权,接受公众有效监督,消除各级党政部门“三公”消费监管盲区,实现“三公”消费阳光化,使铺张浪费的腐败行为无处藏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