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百度“铺张浪费”一词,其注释为:讲究排场,过多地浪费人力物力。如今,这种社会现象已遍及中国城乡各个层面,小到民众红白喜事宴请宾客攀比,再到单位公款吃喝、请客送礼讲排场,大到政府投资攀比树政绩等等,已令人眼花缭乱和司空见惯。
先从我农村舅父说起,舅父生有二女一儿,在2000年的时候,家庭经济条件不错,只因在儿女嫁娶上讲排场,使生活水平逐渐陷入困境。2003年嫁大表妹时,送了58000多元的嫁妆,宴请宾客45桌花了13500元,请歌乐队及其他开支3000多元,总共花费了74500元。嫁女之后,伤了“经济元气”,存款差不多花光;2006年嫁小表妹时,我劝舅父简单点,别大操大办,舅父说:“农村办喜事也要跟伴,太寒碜了,别人会笑话。”小表妹出嫁时,送的嫁妆、请客花费与大表妹差不多,这次舅父家的经济状况开始恶化,除去收回的人情款,舅父欠了亲朋好友3万多元。转眼到了2009年,小表弟娶媳妇,女方要彩礼费8万元,加上宴请宾客开销共需花费10多万元。这次更愁煞了舅父,为完成人生最后一桩“义务”,舅父“厚着”脸向亲朋好友借钱。我很心痛舅父,给他借了15000元。表弟婚礼之后,舅父背债高达10万余元。表弟成家后,媳妇要求分家,不肯承担债务,所有的欠债要靠舅父母搞点家庭小养殖来偿还;二老年岁已高,我担心他们难承如此之重的债务。农村像我舅父这种因操办喜事相互攀比、铺张浪费导致负担加重甚至生活返贫的现象较多。当今农民收入不高、农村并不富裕的现实,如此铺张浪费实在让人纠结,这或许成了当下农村社会的缩影。
再到去年我参加一个朋友婚礼,其奢华场面令人瞪目。这位朋友做生意,经济实力不错,家住浙江某市。他为了让婚礼办得隆重体面,在当地包了某宾馆专门筹办婚宴。婚礼举行那天,到场祝贺的亲朋好友和邻近乡亲1000多人;租了35辆迎亲高档小车,请了2名当地电视台节目主持人主持婚礼;还请了婚礼司仪小姐、专业乐队和专业摄影师20余人。从新娘新郎出场到宾客吃完晚宴,场面宏大热烈,持续了3个多小时。这是我今生参加的第一次豪华婚礼。宾客离席后,我看到喜宴上“山珍海味”一应俱全的菜肴吃了不到一半,大部分被宾馆倒进了潲水桶,为此甚感可惜和心痛。事后,我悄悄对这位朋友说:“婚宴的菜太多,根本吃不了,浪费太多,为何不少点些菜呢?”朋友说:“我也知道菜吃不完;但如果太少,会让亲朋好友说小气,自己没面子;在当地,为显摆在外面混得不错,其他朋友都是这么做。”,朋友还说:“这场婚礼共花费50万多元,仅100桌喜宴就支出了228800元,每桌菜2288元,还不包括烟酒、饮料的开销。”比阔气、满足虚荣的社会攀比心里直接为城镇铺张浪费推波助澜,这种奢侈浪费现象与并不富裕的中国社会现实形成了强烈反差,不仅造成了社会资源浪费,而且在某种程度上诱发了社会仇富心态,增加了社会不稳定因素。
最后,单位公款请客送礼中的铺张浪费现象更令人怵目惊心。我在单位机关工作20多年了,迎接各种检查、评比考核不少,由此亦经历无数次公款请客送礼,最让我刻骨铭心的一次是上级单位年终考评。为赢得考评组好感和获得考核高分,单位领导可谓绞尽脑汁,极尽铺张浪费之能事。派四辆专车到另一个市迎接考评组一行8人,单位一把手亲自带队迎接;为表示对上级考评组热情,要求全体干部在单位大门口两边夹道欢迎,当晚还为考评组举办了一场隆重欢迎晚会。生活安排上:吃住在本市高档大酒店,每餐喝名酒、抽名烟,单位领导6人和6个科室负责人全天候陪同;每天晚餐之后,再安排保健、唱歌等休闲娱乐活动;计划5天的检查考评提前2天搞完,之后安排考评组到附近县(市)风景名胜区游山玩水3天。检查组离开的时候,单位为了显得比其他兄弟单位客气,给考评组每人各送了2件当地名酒和其他土特产,人平送礼近7000元(当年考评结果,单位在全辖35个单位排名第二)。此次单位招待考评组一行共耗费了公款13万多元;单位有员工对这种慷公款之慨的行为非常愤慨,并向相关部门写信举报,结果不了了之。对单位公款吃喝标准,各级政府、各部门制订了相关制度,下文了若干文件,但讲在嘴上、停留在制度上,缺乏相应监督措施,致使公款铺张浪费行为尚处监管真空,一直在各地心照不宣地上演,真不知何时是了?
由此,在当今并不富裕、尤其还有几千万人口尚未解决温饱的泱泱大国,铺张浪费行为不仅侵蚀了正常的社会风气,造成了新的社会不公,而且加剧了社会财富浪费,绑架了民众幸福感。可见,铺张浪费不仅是中国社会之忧,更是民生之恨,各级政府应引起足够重视,加紧制度修改和完善、加大宣传教育引导力度,真正刹住社会铺张浪费之风!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