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党一贯倡导的群众路线,也是党与人民群众形成的血肉关系。农民朋友有什么困难,需要解决哪些问题,只有各级干部深入农村第一线,投身火热的现实生活,有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的“三同”精神,与农民打成一片,培养真实情感,农民才把干部当知心朋友,也才信任干部,才敢说实话,抖出掏心窝子的话。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到群众中去,才能识得农村“真面目”,了解真实情况,感受农民疾苦;也才会发现“三农”政策的缺陷,找准农村工作症结所在,找到解决问题的良方,才敢为农民鼓与呼,体现执政为民的治国理念。
到群众中去,变被动解决当前农村问题为主动寻找农村问题,可以使各级干部开阔视野,拓展工作思路,获得解决问题的钥匙,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以使各级干部从听汇报、看资料、开会等各种繁文缛节的务虚形式中解脱出来,从间接走向直接,从幕后走到台前,增强现实感受,打破过去存在的“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三难”困局。同时,这种务实的工作作风,更利于各级干部集中精力抓好民生工程,破解农村社会存在的各种难题。
曾经一些干部下基层,兴师动众,随行人员一大堆;级别高的干部警车开道,前呼后拥,群众见了老远就躲。这阵势其实是跑马观花、耍花架子、身心沉不下来的表现,这种情势往往只能听到事先安排的汇报、看事先包装好的项目,听不到实话、真话,看不到真实问题,更难体察到民情民意,更谈不上疏通民怨了。这种浮光掠影的作派,既严重脱离了人民群众,在干群之间竖起了一堵心墙,也滋长了官僚主义作风,被老百姓形象地概括为“上午围着轮子转、中午围着杯子转、晚上围着裙子转”的“三子”干部,严重损害了党群关系、干群关系。
也有的干部这么说,目前农村最缺的是钱,有了钱就好办事,农村的矛盾也就迎刃而解;高级干部下基层,手里有权有钱,说话算数,遇到问题就能拍板解决。其实也不尽然,很多事情是不需用钱就可以解决的,比如农民思想状况、农村发展方向、农业发展瓶颈、农村社会矛盾等等都需要各级干部去研究、去发现、去反映;还有一些农村治安纠纷、家族矛盾、上访事件等都需要干部用一颗真诚负责的心去疏导、化解,才能防微杜渐,不致酿成社会隐患,才能保持农村社会长治久安。
我国农村大部分地方还比较落后,需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工作任务艰巨,事情千头万绪,尤其需要各级干部继续保持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生活和工作作风,力戒心气浮躁,克服享乐意识,增强走出机关的勇气,到农村田间去、到农民中间去,把身心沉下来,着力研究“三农”问题,努力发现新问题、新矛盾,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这样,干部才能与农民贴心,干群关系、党群关系才会融洽;农村各种社会矛盾就会自然化解,干部的威信也就自然提高,才会最终赢得农民的拥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