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猪肉价格如何才能跳出周期性怪圈?

(2017-02-02 11:31:16)
标签:

杂谈

近年,媒体屡屡报道猪肉价格涨跌波动幅度较大,严重影响了生猪养殖产业稳定和“猪农”利益,在笔者看来,猪肉价格经常处于不稳定状态,如果不及时采取调控措施加以扭转,必然会引发民生负面影响。

生猪养殖周期恶性循环,需要政府发挥长效市场引导效能。前几年,生猪价格暴涨暴跌的“猪周期”带给养殖户和消费者心灵的阴影和伤痛,民众记忆犹新。受消费习惯影响,猪肉已成民众主要肉类消费品,肉价高低直接关系养殖户和消费者共同利益,也成了物价指数波动的重要动因;曾经有把物价指数上涨归罪于猪肉暴涨的怪论,虽有言过其实之嫌,但足见猪肉价格高低对物价上扬的推动力了。而如今猪肉价格连续下降并跌破了盈亏线,已发出了一个危险信号:养殖大户存栏越多,饲养时间越长,亏损就越大;不仅造成了生猪养殖过剩和整个生猪资源浪费,而且会促使养殖户拼命减少存栏数和饲养数量,并使生猪养殖态势很快滑入“疲软期”,下轮肉价暴涨周期即将来临,也势必加大消费者价格预期。可以看出,生猪养殖周期暴露了两个问题:全靠市场价值规律自发调节,生猪养殖就难以突破“猪周期”怪圈;政府在生猪养殖上宏观引导乏力,至今尚未在全国构建完善的生猪养殖市场信息网络,无法为全国生猪养殖业提供准确的市场行情,使养殖大户对市场需求缺乏准确判断,凭主观臆断决定养殖数量和规模,使整个生猪养殖产业陷入盲目状态,无法实现生猪养殖与市场需求的有效对接。对此,政府在打破生猪养殖周期上应乘势而为:在全国建立统一市场信息网络,从宏观上预测市场养殖和需求信息,及时向养殖大户提供准确决策信号,消除盲目养殖,避免大起大落,确保养殖产业与社会需求的基本平衡。同时,及时完善生猪养殖补贴政策,设立养殖补贴基金,在生猪养殖处于“过剩期”和生猪销售“疲软期”,各级政策应动用养殖基金对养殖大户进行补贴,确保养殖大户不亏本,保证生产的持续性,避免供应萧条,最终消除市场价格剧烈波动的乱象。

猪肉销售价格周期怪圈,需要政府建立长效市场调控机制。猪肉价格一头联着养殖大户,一头联着广大消费者利益;近几年“肉贱伤农”、“肉贵伤民”的悲剧反复上演,已让广大养殖户和城乡居民饱受“折磨”。如今肉价连续下降,消费者获得短暂的收益是不可持续的,是以牺牲生产者利益为代价的,它再次敲响警钟:如不及时逆转,必会迫使生猪养殖数量大减,造成生猪供应萎缩,从而会使消费者遭到下一轮更高肉价的报复。这种猪肉销售价格大幅涨跌的“猪周期”,似乎成了我国经济生活一道难以突破的怪圈。仔细探究,形成这种怪圈有两大因素:一是全靠市场自动调整肉价必然会出现偏差,没有一定的行政干预就无法弥补市场天然的缺陷;二是政府在猪肉价调控机制上十分脆弱,缺乏实质性的平抑手段来抵销猪肉价格大幅涨跌形成的冲击力。对此,各级政府在打破猪肉价格周期性上应努力而为:建立猪肉价格长效抑制机制,包括建立销售价格监测体系和猪肉储备库,即在各地建立猪肉市场销售价格监测体系,随时掌握市场销售价格行情,把准猪肉价格平抑最佳时点;在各地由财政给予补贴建立大型猪肉储备库,在市场肉价低迷和疲软时期,收购养殖大户生猪储存仓库,避免猪肉销售价格过度下跌,确保养殖大户利益,突破“肉贱伤农”怪圈;在猪肉价格大幅上扬的时候,将储备库猪肉向市场抛售,消除市场供应短缺,抑制猪肉价格暴涨,确保消费者利益,突破“肉贵伤民”怪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