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题客调查网,对16214人进行的调查显示,86%的受访者认为当下银行霸王条款较多。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银行服务条款的调查,采取的虽是问卷调查形式,抽样的1万多人,就全国亿万金融消费者而言,并不具普遍代表性,得出的结论也难免片面之嫌;但从中可以看出,公众对银行服务条款存在诟病也是不争的事实,金融消费者对银行服务不满意已成了“社会共识”。
银行各类霸王服务条款为何能顺利出笼?仔细研判,原因不外乎四条:首先,银行风险免责意识过强,社会责任担当意识过弱,千方百计把规避风险和有利自身经营的条件写进服务条款,并利用自身强势地位逼迫公众接受。其次,银行制定的相关服务条款多为行业内部规章,没有经过相关法规部门审批,更没有经过公众听证程序;由此,银行不少服务条款显失公平公正,随意性太大。再次,银行全国一盘棋经营体系,经营势力庞大,处于高度垄断地位,在执行服务条款上具有无与伦比的压倒优势;相比之下金融消费者分散、缺乏利益诉求统一体,在面对银行不公正的服务条款时缺乏话语权,抵制能力脆弱。最后,银行监管部门对银行服务条款监督不到位,致使银行服务条款的不公平性难以得到及时纠正;加之缺乏金融消费者保护机构,在发生纠纷时,金融消费者往往处于劣势,权益得不到保护。
上述导致银行霸王服务条款存在的四个原因,关键在于金融改革不到位;说穿了,消除银行霸王条款,还得从深化金融改革入手:第一,加大银行准入机制改革力度,降低银行机构准入条件,增加金融机构的准入数量;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实行利率市场化,把银行全面推向市场。若此,才能真正推动银行经营机制转换,让银行确立“客户是上帝”、一切为了客户的经营指导思想,也才能形成银行与客户平等互利而又融洽的“鱼水关系”。第二,加大银行服务条款立法改革力度,将银行一切服务条款纳入法制化轨道,消除行业内部规章;并将一切服务条款置于公众监督之下,完善社会听证程序,使银行所有服务条款合法合规、公平公正,让金融消费者乐于接受;最终促成银行在制定相关服务条款时充分考虑其肩负的社会责任,牢牢把握服务公众和经济发展的社会宗旨。第三,加大金融宣传和金融消费者保护机制改革力度,确保银行每出台一项服务条款即通过相关媒介进行大力宣传,让公众明白和知晓服务条款的具体内容,增强心里准备和服务适应能力,为化解服务矛盾和纠纷奠定基础;同时,国家高度重视保护银行和金融消费者双方合法权益,成立银行监管当局和政府职能部门组成的专门纠纷处理机构,公布纠纷投诉电话,接受银行和金融消费者在服务条款中产生的各类纠纷和矛盾,站在公正立场上快速查处,保证双方满意。若此,才会迫使银行在制定经营服务条款中学会换位思考,始终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心中牢固树立客户利益,自觉消除经营服务中的霸王条款和霸王行为,树立银行良好的公众服务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