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涉农金融机构缘何不愿放小额农贷?

(2017-01-29 09:25:16)
标签:

杂谈

最近,我们对涉农银行机构农户小额信贷进行了专题调查,发现农户小额信贷由于管理难度大、成本大高、贷款本息收回率低等因素,普遍遭遇冷落,基层涉农银行怕贷、拒贷现象突出,出现了两种倾向:农户正常的小额信贷需求得不到满足,影响了涉农银行“三农”信贷功能发挥,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涉农银行信贷资金“非农化”突出,将大量信贷资金投向大企业、大项目,出现贷款“垒大户”现象,不仅加剧了农村资金“贫血”,也增加了信贷风险。

造成小额农贷遭遇冷落的原因有三方面:一是上级行考核机制与信贷“三农”矛盾冲突迫使。如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上级相关部门对涉农贷款考核不分种类,一律要求贷款本金和利息收回率达到98%以上,贷款收息面达到90%以上。而农户贷款分散及农户现金流的特殊性,决定了小额农贷本息收回率低于大型企业和大型项目贷款收回率;脱离小额农贷社会现实的考核机制催生了基层涉农银行怕贷、拒贷心里。二是折射了农户贷款偿还观念与信贷风险防范的冲突。目前农户小额信贷因普遍缺乏稳定的现金流,加之农业投入与产出的季节特点,还有农民普遍存在的有钱就还、无钱就拖的信贷偿还理念,以及农民外出务工流动性大的特点,都与涉农银行按季收息及不良贷款自动生成考核系统形成了鲜明的矛盾,严重制约了涉农银行小额信贷投放的积极性。三是折射涉农银行机构经营成本与经营效益的冲突。小额农户贷款遍及千家万户,加之农户外出务工,管理跨度大,难度高,有时一户贷款要上门催收无数次不一定能收回,无形中加大了涉农银行机构经营成本,也难以完成上级部门的考核指标。如此现实,促使了涉农银行放弃了小额农户贷款,把贷款营销的注意力放在了大企业、大项目身上,管理轻松,节约成本,贷款本息回收率高,经营效益明显。

要打破小额农贷遭遇冷落的尴尬局面,在提倡涉农银行树立社会责任意识之外,应从考核体制上进行完善。一是制定信贷考核机制要切合农村信贷管理实际,消除“闭门造车”的考核方式,如贷款本息98%的收回率,明显脱离小额农贷管理现实,应予纠正。二是对涉农贷款考核进行市场细分,避免笼统考核模式,即将专门为农民发放的小额农贷进行分开考核,实行单独的信贷管理系统,提高不良贷款的容忍度。三是实行小额农贷奖励制度,各级财政部门对农民小额农贷进行农业保险、对涉农小额贷款设立专项损失基金、对涉农银行加大小额信贷投入进行贴息和相应奖励;上级行对小额农贷突出的基层行(处)在工资待遇、职务晋升方面优先考虑,提高基层涉农银行机构对小额农贷投放的积极性,从根本上遏制小额农贷日益萎缩的局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