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应营造四种环境

(2016-12-25 10:22:13)
标签:

杂谈

我国农村金融服务长期处于落后状态,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今年中央1号文件把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放在了重要位置,开出了系列颇具政策创意的良方。农村金融服务能否改善,不仅事关农村社会稳定与发展,更关系数亿农民生活幸福指数的提高。然而,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是项庞大的“社会环境”系统工程,需要政府观念、金融体制、农村产业、农民信用等多个“小环境”不断优化,否则难有实质性突破。因此,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应克服坐而论道的浮夸作风,消除就事论事的惯性思维,打破因循守旧的固有藩篱,找准“四个切入点”,培育“四种环境”:

从努力提高农民创业意识入手,培育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的“产业环境”。农村信贷困难最大障碍在于涉农产业抗风险能力弱、周期性波动强,难以获得还贷的稳定收入,涉农银行因此望而却步。改善农村信贷落后局面,必须改变当前农村落后的生产局面,营造高效农业产业环境:一是建立农业回乡创业扶持基金和优惠信贷政策,激发城市农民回流农村,稳住农村现有劳动力,提高农民创业和扩大农业规模化生产的积极性,以夯实涉农产业成长机制,提高农业对金融服务的承载力;二是政府完善各项农业鼓励政策,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建立农产品价格长效保护机制和补贴机制,确保合理的农产品收购价格,提高农业对金融服务的馈赠力;三是政府提供高效农业生产信息和技术,提高农民生产的市场针对性和差异性,避免农业同质竞争造成生活浪费和损失;改变传统落后农业产业模式,发展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产业模式,增强抗风险能力,提高农业对金融服务的支撑力。

从努力改革农村金融体制入手,培育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的“金融环境”。农村信贷服务落后与当前僵化的农村金融体制及信贷管理模式存在必然联系,涉农银行因循守旧的服务方式导致农村信贷日渐萎缩。改善农村金融服务落后局面,必须变革现有农村金融服务体制,营造适合农业产业特征和需求的金融服务环境:一是创建适合农业生产发展、具有鲜明特征、富有生机活力的农村金融服务机构,全面推进农业保险、农业担保、农村风险基金、三农微小农村金融机构等机构设立,夯实农村金融服务基础,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效率和能力;二是推进农村信贷体制改革,大胆探索适合“三农”信贷需求的农业信贷产品,扩大农用生产设备、机械、林权、水域滩涂使用权等财产抵()押贷款品种,支持探索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农房等抵()押贷款业务,提高农民信贷易得性,有效破除农村金融服务瓶颈;三是简化审贷环节和手续,消除中间服务收费,降低农业贷款利率,使农民能及时贷到款,有效扩大“三农”贷款社会覆盖面。

从努力拓宽“三农”扶持渠道入手,培育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的“政策环境”。农业扶持政策长期滞后也是农村金融服务处于落后地位的重要因素,改善农村金融服务落后局面必须拓宽“三农”扶持渠道,引入多轮驱动农村经济发展的社会动力:一是改革农业产业补偿机制,提高“三农”抗风险能力;财政资金由原对“撒胡椒面”式种养殖业的补贴转向重点对高效科技农业、农业规模化生产及深加工产业的补贴,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轨,为改变金融服务落后奠定基础;二是拓宽农业产业信息渠道,提高市场信息预测能力,使农业产业能有效对接市场,减少盲目生产造成周期性波动带来生产损失,为改变落后金融服务提供经济活力;三是改革现有土地制度,允许农民土地自由流转;出台鼓励资本下乡经营农业政策,调动社会和民间资本进军农业产业,使现代化农业规模不断扩大并获得源源不断的“输血”,从而使农村金融服务生态能够真正转变。

从努力提高农民信用意识入手,培育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的“诚信环境”。诚信环境与金融服务唇齿相依,农村诚信环境是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的灵魂。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现状必须把农村信用建设放在首位,当农民具有高度诚信意识,涉农金融机构才敢大胆放贷,农民贷款难问题才会迎刃而解:一是政府银行联动,通过多种形式开展诚信宣传活动,提高广大农民诚信意识,使当前农村信用环境得到根本改观;二是政府银行切实推动信用乡(镇)、村、农户等信用评级活动开展,彻底摸清农民信用总体状况,并根据评级活动进行信用授信,创建模范信用乡()、村、户,辅以信贷优惠措施,增强农村信用示范效力,推动农村信用环境生态化;三是涉农银行机构充分履行社会责任,认真开展“金融服务进村入社区”“阳光信贷”和“富民惠农金融创新”等三大工程建设,切实开展信贷营销活动,找准信贷服务的切入点,突破金融服务的薄弱环节,有的放矢支持农村经济发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