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国工商银行发布《关于加强个人商用房贷款风险管理的通知》,其内容包括,个人商用房贷首付比例由过去的50%调整到70%,商住两用住房的首付比例由45%调整到50%,贷款所购商用房为小区配套底商的首付比例仍为50%。且还规定,商用房类型应以单套面积相对较小、价格较为稳定、易于处置变现的商住两用房以及住房小区配套底商为主,严控宾馆、酒店、写字楼等个人商用房项目准入,对三、四线城市的个人商用房贷款业务,原则上控制贷款余额只降不增。
至于此次工商银行为何提高个人商用房贷首付比例,外界猜测很多:
有认为是当前房地产整体风险较大,银行基于风险考虑,有意收缩个人商用房贷;也有认为是银行房地产贷款在一段时间发放过多,监管部门对其作窗口指导,被动进行政策调整。笔者认为,无论出于何种原因,银行此次对个人商用房贷踩刹车的行为是及时的和明智的,值得肯定。
从当前商用房贷总体经营状况看,效益并不令人乐观。一是当前的商业地产形势趋冷。因为商业地产和宏观经济周期高度相关,在整个经济增长速度下行的过程中,商业地产收益率普遍下降,目前出现了很多铺面出租不掉的情况,且这种现象越来越多严重。尤其从总量来看,在GDP下行的过程当中,零售业的增长速度也在下滑。
二是我国商业地产近几年面临宏观经济与电商两种因素冲击,来自宏观经济的冲击直接导致整个个人商用房产经营效益下滑;来自电商的冲击则是电商日益渗透商业经营活动的各环节和各层面,对实体经营门店形成了严重夹击,使实体经营店遭遇“四面楚歌”,生存受到了致命威胁。尤其让过去那些以零售业为代表的商业模式受到冲击更大,
以前主要靠在路边租一个商店去营销的模式难以为继,大都被电商模式所取代。因此,银行如果再继续按原来个人商用房贷首付比例发放贷款,银行房地产风险势必会增大,调高个人商用房贷首付比例亦成必然。
同时,也要看到,目前房地产总体形势不尽人意,尽管上半年楼市价格总体有所回升,去库存速度加快,但受很多不“健康”因素影响,房价继续上涨、库存放量下降的形势恐怕难以再现。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目前我国一线及热点二线城市调控政策已明显开始逐渐收紧,前期过快上涨的房价涨幅已开始逐步放缓,需求集中释放以后,成交量也有调整的迹象。
二是我国房地产市场经历了上半年的大幅上涨后,下半年出现调整的可能性较大。从行业层面来看,受经济放缓和互联网冲击等影响,实体店铺的盈利能力逐渐下降,甚至已有不少店铺倒闭。从降低自身不良贷款率来说,银行应该选择盈利能力高、容易变现的优质资产。经营不善的商用房将很难变现,因此,提高商用房贷首付比,减少贷款额度,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不良资产带来的风险。显然,银行的做法无疑是相当及时的和准确的。它表明银行对房地产市场的未来走势持谨慎态度,提高个人商用房首付贷比例是降低自身承担风险压力的现实需要。
此外,还有一个问题需关注,今年1至5月份银行房地产贷款猛增1万多亿元,这是近年从没有过的现象,这种过量增长态势也需有所调整;如果仍按照上半年这种“大干快上”的放贷风格,今年房地产贷款总额将会成为一个新的贷款风险点。当然,或许有人认为商业地产只占百分之二三十,住宅才是大头,无论如何提高首付贷款比例,也对房地产业影响不大,更难影响到整个宏观经济运行。即便如此,提高个人商用房贷首付比例也能为房地产整体调调控停出足够空间,也能为银行调整贷款结构留下较大主动权。
但有点遗憾的是,提高个人商用房贷首付比例仅限于工商银行一家,还远远不够。笔者认为,为防范房地产整体贷款风险、避免银行贷款潜在风险隐患发生,各商业银行有必要效仿工商银行的做法,提高个人商用房贷首付比例,在全国形成一种个人商用房贷首付比例整体上调的良好氛围,从而推动个人商用房贷生态化,为实施房地产灵活调控政策措施预留足够空间,争取更大主动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