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接纳不等于完全认同。
当我接纳了女儿的全部,意味着我爱她的全部,不等于我可以不用管理她,放任自流,不等于我对她的一切行为都点头认可。
接纳是心里的感觉,从内心中接受已经发生的事情,不去抗拒,不去为此产生进一步的情绪反应。
认同是头脑的反应,觉察到自己的头脑是如何判断这件事情的,然后想一下如何和女儿交流比较好。
喜欢凯蒂的那句话,我爱一切,但不等于我认同一切。
遇到我们不认同的怎么办?假如我看到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发生的错误,我不认同他的行为,该怎么办?
第一,从内心完全接纳。因为这是已经发生的事实真相,任何的愤怒,担忧,恐惧,焦虑都于事无补,除了把自己的情绪带动出来和孩子大吵大叫一顿之外,似乎没有任何正面的能量,反而会偏离主题。
第二,假如你的头脑判断得出孩子的行为不符合你的期望值,请问自己的内心:这是真的吗?例如,“孩子一回家就不做作业,表明他不爱学习,不负责任”——这是真的吗?“我的孩子制订了远大的目标,可是在实现的过程中时而努力,时而不努力,所以,他无法实现自己的目标”——这是真的吗?“我的孩子从来不收拾自己的房间,证明他就是一个懒人,将来一事无成”——这是真的吗?“我的孩子考试总是粗心,他将来一定考不上好学校”——这是真的吗?
这些经由你大脑判断出来的结论,问一下自己的内心——这些百分之百都是真的吗?问自己,这些判断是从何而来的,经验还是头脑中的记忆,是教条还是社会中普遍的信念,它们是真实的吗?
在咨询过程中,我们时常见到家长的焦虑和不安,而这份焦虑都来源于对未来的不确定,根据孩子当下的表现,家长会得出一个看似合理的结论,由这个结论而产生了深深的抗拒和评判。
什么是活在当下?我们需要做的是让心感受当下,让头脑进入分析判断,却不盲从和跟随。
听到风就是雨,这是基于经验的判断,本身没有错误,我们基于当下做出对于未来的预测,看起来也似乎非常的正确。
但这里面有一个变化值,我们并未纳入判断范围,生命不是机械,可以按部就班进行,生命中有太多的变数,一个人的心念时刻在发生改变,我们可以这样看待问题:
1,我的孩子今天逃学了;(列出事实)
2,我想知道具体原因;(看前因后果)
3,有哪些因素可以发生变化;
4,我们需要如何开展工作;
第三,明白经由自己的角度,得出了自己的评判,那不是真相,那只是头脑中编织出来的故事而已,可是我们会为了这个故事而引发各种情绪并且气急败坏地教育和数落孩子。
第四,正确的方法是,接纳一切呈现的结果,坦然说出自己的观点,说明自己为何不认同的原因,记住所有的话语一定是最简洁明了而不带有任何编造故事成份。
你可以这样说“妈妈希望你能够抽时间整理一下房间”,如果他说好,就OK,他说没时间,你也可以帮忙收拾,但不要啰嗦一大堆。要记住你需要的是一个快乐的心境而不是因为孩子不收拾房间引发的战争。如果你不认同他的房间,你也可以和他做一个沟通,但不要在沟通的时候用很多评判来强调自己的正确性。
你也可以这样说“妈妈发现每次你没有按照自己的计划表来做功课的时候,心里都特别焦虑,是不是你为自己订立的计划太严苛了?”
你还可以这样交流“今天发生了什么事,我觉得你心情很糟糕,愿意和妈妈说说吗?”
或者你可以这样说“我很想请你帮妈妈个忙,你愿意吗?”
一般来说,如果做妈妈的能够不居高临下的发号施令,能够体会到孩子的心情,能够不站在自己的权威角度评判孩子的行为,能够不一开口就满嘴的理论说教,孩子都会非常配合的。
试试看吧。
每一个孩子都需要时间来慢慢成长,做妈妈的不要心急,不要急于纠正你发现的每一个错误,要知道,错误也是很美丽的,它正是孩子进步和成长的阶梯。给他时间来经历一些错误,给他自我反省的机会,给他自己改正错误而不是你强迫的空间吧。
接纳不是认同,也不是放纵。在原则方面,你可以不认同,但你必须接纳他所犯的错误,因为只有接纳之后,才能和孩子不抗拒不对立,你才不会有那么多负面的情绪,才能让他更好地改正错误;同样要看到,即使是你的不认同的观点,对孩子来说也是一个生活中的新经验,你可以把这个经验作为信息传递给孩子,但千万不要让它成为教条,成为阻碍孩子发展的绊脚石。
在宇宙中,有最高法则需要遵循,那就是爱和光明以及喜悦,在这个大前提下,我们允许一切都按照自己的生命韵律进行。
对一个孩子来说,一切都是新鲜和充满活力的。他们在不断探索和尝试,只有在不断的经验中,才能得到自我的增长,作为家长,责任之一是善意引导,支持和陪伴,以及耐心的等待。
在陪伴过程中,我们需要的是接纳和看到彼此的差异性,以及和孩子共同完成整个家庭秩序的正向建立,让孩子学会尊重,爱,付出以及责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