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亲历新西兰的小学初中高中教育(四)

标签:
杂谈 |
分类: 借花献佛 |
性教育
个人感觉这是一个华人爹妈很难启口的话题。。。; q1 w- {3 B$ H
且不谈家里教育(close to zero),咱们只说说新西兰学校的教育( k& D/ _/ o$ D6 z, I$ L7 s
在国内的时候记得从十万个为什么一类的书里面就知道了什么事精子和卵子。女孩做着撒尿,男孩有传说中得小jj (除了希腊雕像和年画里的娃娃我可是从来没见过啊!)男孩子站着撒尿。新西兰幼儿园小孩子不分男女厕所的。。0 v4 @ Y, |6 f8 ~: X+ ?0
]
小学六年级毕业晚餐那天,放学回家裤裤上油血血,老妈简单描述子宫和子宫内膜的问题。但是就来了那么一两天。( O' D4 e& z, p8 R- i
+ r3 g, |" `, M. n
初中一年级(11岁),学校进行第一次性教育,属于青春期性教育。认识男女性器官,青春期身体的变化,除了下面变化,还有毛发,喉结,变声,胸部,长痘痘,男生梦遗,女生月经等等。老师说,这都是很正常的,不用羞耻。好像进行教育的不是班主任,是政府还是那个机构的老师。anyway. 没有‘性’只有‘青春期变化’,就一两堂课,可是提前给家长发通知了,可以选择不参加。之后给了很多试用品,比如卫生巾,clean and clear的试用套装什么的。8 G7 W5 {: p# t* S5 W
初二,基本上还是这些东东,不过没有免费东东送了 :(
4 v* O0 z! `: F! t
高一,属于health课其中一个topic, 不过大多和初中没有太大变化,稍微深了一点点。简单介绍了sex和sexual health (contraception)$ Y. e) s" r: y% u& y5 ]( Y% k
高二,比较有纪念性的一年。性教育不是puberty了,而是比较重点在于protection. 性教育还是属于health其中一个topic. 男女结构还是要讲的,但是重点稍微多在protection上了。各种性病,防止性病,防止rape, 防卫自己。各种避孕设施。最广泛推荐的当然还是传说中的套套。
好吧,我承认我是乖宝宝。早在初二的时候我喜欢的小男生和他的朋友们就有说过在操场公园见到condoms, 我还傻傻的不知道是啥东西。。。
套套是重点之一,因为老师一再强调那是唯一一个可以防止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的避孕设施。所以每人手发一个,用模型(不是香蕉 哈哈)教我们怎么正确使用。如何撕开包装不撕裂,如何捏住上面泡泡的and why, 如何roll it down, 如何摘掉,打结,用卫生纸包好,丢掉。好几堂课的内容就是这个东东。老师示范,自己学,甚至还有分组的套套relay比赛http://bbs.skykiwi.com/static/image/smiley/skykiwi/032.gif
6 l# [4 z ^/ d. n0 d/ l. {' L%
@
听起来很黄很暴力,不过其实当时思想很单纯。从没有把这个和成人运动联系到一起。。。。 只是很单纯的用一个health角度去学习。
; t" }0 `- c3 L- l
完鸟。。。被老妈看到我会挨揍了。。。。
4 {; k# g+ A X7 ];
T
高中生活
我上高中那阵,私校还是传说。eggs已经算是很好的学校了。爹妈想让我去,虽然买不起房子,可是介于我初中的australian competition(现在改名了)数学没低于high distinction, 英语,电脑,科学没有低于distinction, 初一otago大学的maths problem solving全国并列第三(还给了我money~~ 哈哈),初二回国错过了考试。如此优秀的成绩爹妈一直让我去eggs试试。9 `/ }. P* K" s4 i/ I
鉴于之前remuera的不号回忆,加上听很多朋友说eggs是一个snobby school. 俺坚决不报名。爹妈当时也比较忙,再加上我从小比较倔,爹妈就放弃了。
0 b. T6 L! R. F* H% J* y0 j
最终还是跟学区上了mt roskill.
: O4 a! a" L. e! J7 o+ i
想当年(一说这话就觉得自己老了) roskill是一个不错的学校。刚入学(还是入学前)一个轰动一时的peter童鞋,高考状元,就是roskill出的。我在的那真roskill也除了不少人才。可惜,近年没觉得怎么好了。我们快毕业的时候校长rapson去奥大了,另外一个特别好的副校长rivalland因为申请而没得到校长职位也辞职了。去年回去看看,很多老师都不在了,senior management全部换人。朋友在校的妹妹也说学校现在没之前好了。。。
7 r# \/ x1 I6 `5 [9 N( U! z
roskill分班是A, B, C, 还有一个A+, Accelerate班。roskill是入学前考试分班的。A+班很多学校都有,不过有些学校不止一个A+班。roskill只有一个。+ r* I8 z3 B$ ^( u
其实班怎么分的,我也不知道。因为我们班有几个学生学习还不如B班的学生。(其中两位,在高一年底考试几乎全军覆没,不夸张,第二年给换班了)2 ] I: ~( z4 C. X8
X
不过整体来说,只要学习不太差,进了A+就会留在A+, 而没进A+, 高一无论学的多么号都很难再进A+, 除非像我们这种,有俩人踢出去,才能有两个进来。: r+ G9 M4 p; R" C- T& f/ _$ d
" c! C: _( u( k/ U7 W$ {
高一A+班没什么太特别的,到了高二才突出A+的特点。
整体来说,新西兰高中是五门课,每个学校不太一样,不过整体大同小异
高一,五门+pe, 必修的是英语 数学 科学 social studies,还有一语言。另外roskill是8个main options (音乐,business, art, 等,每个人都必须每个都体验到)( t9 x8 A: F5 A9 @* N
高二,五门+pe, 必修的还是那些,另外加一个option (好像是两个,上半年一个下半年一个). 学习好的有6 subjects 选项,也就是多个option. A+班必须6 subjects.& p/ B8 r5 E: I% M& D( H T0 c+ f
高二那年,A+班的要考level 1的science和level 1的数学(我们下一届的就不让这么学了。。估计是被我害的。。。学弟学妹偶对不起你们啊!)A班的学习特别好的也可以提前修一个# r v1 I/ b) w5 S&
w
高三,五门+pe. 必修的数学英语科学。两个option。学习好的可以6 subjects, 也就是3 options. A+班这时不存在了,因为必修课不多了。但是A+班的学生即使已经考过level 1 science+maths, 也必须选则读数学(可以重读level 1或是继续读level 2)+一个科学(可以重读level 1,或是level 2选一个,学习好的可以选两个level 2 science)) X# P% M% l8 ]( G; r/ ^
我高二毕业,目标是除了必修的english, 还有坚决要选修的french, 还想学level 2数学,level 2 bio, physics, chem. 不过鉴于这一共是6 subjects 而且大多是高四的课, 我怕校长不让我学。高二年底的假期,利用假期把level 2 chem学了一遍,想说第二年开学跟校长商量,让我考chem external, 我就不上课了
高三开学,找校长。校长认为我偏科了 (2文4理) 一番争论下,我争取到在校学level 1 english, french, geography., level 2 chem, bio, physics. 自学level 2 maths, 年底考external, 学校不给我安排课。
+ j& ]7 {+ f& S8 q/ Q) Q4 X
估计校长拿我没办法了。。。从此取消了下一届跳级的权利。。。
* c* N0 _0 _6 [1 y6 c- Z
高三chem学的相当轻松,因为假期已经都学过了。本小姐有那么一点点过目不忘的本领。我们班是一新老师,还是一岛人。整天在白板上写错化学方式。。。我说她错了居然还敢跟我叫板 (老师说: 童鞋,你说反了把?) 哇哈哈哈。 每次我都能跟他指出她错在哪儿,甚至可以大致说出在教科书的哪里,左边还是右边。事实证明,每次都是她错。班里我俩对质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童鞋们很happy, 因为再我纠正她+她翻书查的过程中,童鞋们有一个小小的休息时间 :). z5 z1 Q0 }. A3 Q9 U$ W
4 b! C) h) U, k7 k3 Q) B0 l
曾经我是很讨厌bio的,不过那年的老师真的很nice. 从此改变了我对bio的看法。所以说,一个好的老师真的是一大救星。千里马没伯乐也不行啊 :P( O+ I; b5 `. h; z% B8 V( F- L8 ]
高四,必修的只有英语+pe了吧?校长已经阻止不了我了,很果断的drop geography, 不过也给自己争取到了除了level 3 calc, bio, physics, chem, 还可以一周上两堂法语。由于课程排满, pe已经远离我了!不过说真的,法语一周就上一两次,真的就挂了。高三以前,法语从没低于90分。高四法语基本在及格和不及格之间徘徊。。。我也无所谓,无非就是怕一年不碰法语我之前努力都废了。。。
) J, ]1 Y' ]: K1 i
高五: non existent. 高四毕业我就报了奥大生物医学系,虽然当时只有16岁,不过我的4个level 3 paper已经超过了80credit, 所以直接升学,没有走特殊途径。可恶的是无法拿奖学金。。。什么跟什么啊!居然敢不给偶money.......
这个,跳级,咱晚点再说。。。。8 P6 z; H& R0 b8 C5 w; t1 |* S
先说说新西兰的ncea和剑桥制度吧。, I! [, m' ~6 x) q1 i9 F9 d
) {4 O; ^5 s# N& E- |! {
ncea是分三年考。level 1(高三) level 2(高四) level 3(高五). 我听说的大多学校都可以让学习好的学生提前修一个subject7 h8 V. D! E: c! d- I% J
大多学校,level 1是学science, level 2和3就变成bio, physics, chemistry三个了。也有个别学校在level 1就已经变成bio phy chem了。! F# j) j X( w) a(
O
同样,大多学校,level 1 level 2是maths, level 2变成统计和微积分两个科目了。3 l4 P' |$ N! Z j1 u9
T
每个subject (例如数学) 都会分成3-6个不等的小paper (大多是4-5个), 每个paper是2-6分不等。一共每个subject应该是24-26个分(credit)。 按官方算法,每个credit应该是大约10个小时的学习时间,其中部分是课i堂,一部分是作业或者自学。 M'
E! x/ g8 G [
ncea的每个paper, 分成external和internal. external是年底考试。internal是在学年内,老师选paper+更改内容+批卷。
0 E5 U) w3 n7 U3 p
ncea没有分数,也没有subject总分。他是给’及格’ ‘良’或‘优’, 也就是achieved, merit, excellence. 另外fail的话是not achieved. 只要几个了(A, M或是E), 就可以拿到这个paper的全部credit. 也就是说,一个paper如果价值4分,无论你是achieved, merit还是E都是4个credit.
ncea的subject比较丰富,好处是在于有些东西,比如艺术和创造性的科目,可以通过internal拿到分数。有些‘偏科’是剑桥这种传统考试没有的。. F) U2 h$ h# n. X
不过internal因为是老师出题老师评分,少不了有点猫腻。即使有教育部moderate, 也只能给出评论和意见,无法更改老师的分数。有些internal,比如,science中的实验。说好听了是可以按照学生的practical work给分,事实上他examine的不是学生你做实验做的怎么好,而是你的报告写的怎么好。最终还是脱不开‘写’这个关键词。7 p: v, a2 |! I
0 F, r) ?/ [; ?
ncea过了level 1才能上level 2, 过了level 2才能上lvel 3. 上大学只会看level 3的分数。3 {5 s" ~+ n% q$ n# K6 X
ncea的好处是,偏科严重的学生,比如数学只有几何好但是代数不好的学生,可以得到几何excellence, 代数也许就只是achieved. credit是每个paper单算的。另外比如语言,speaking是传统考试考不了的(时间人力等因素),可是internal可以老师考。
ncea的坏处是,考试比较变态。不是传统的对错答案。经常要求写长篇大论。说好听是锻炼思考能力。说难听是变态无聊。' M) }" h( q m/ ^,
M
. K$ T! D1 f" J
NCEA的UE(university entrance)是42 credits at level 3, + level 2 literacy+writing credits。具体忘了大约是这样。7 C3 v0 ?: S& P+ ~; B3 N3 Z9 z
0 O: f$ F% C2 X7 w. C S! I, Y6
[+ K
这时大家肯定忍不住问,那既然A和E是同样的credit, 那么为什么还要考E呢?我学的那阵,证书上只是一个‘level 3 certificate' 现在会有一个grade (AME)
另外,比较好的专业,或是有赛选性的专业,比如我上的生物医学,除了80 credits以外,还根据其中多少个是E credits多少Mccredit多少A credits排名。也就是说,80个都是excellence的学生肯定好过80个都是M的学生。至于算法,每个E的credit是4, M credit是3, Acredit2, NA=0. 那么rank最好的80credit的时候, 如果全部是E, 那就是80 x 4=320,满分。70E, 10M就是70 x 4+10x3=310分。 这种叫做ranking% C" }, i) v# M; ?* \4 S
& e; X9 v4 b/ _; D4 v
8 D1 @# s# e7 {, j, V
: L( h. f6 g: }& l! ^
cambridge是很传统的考试。也就是大多国家采用的,满分100分的考试。对一题给一分。科目也是比较传统的数理化等。
对此没有太大研究,只是在macleans实习的时候接触到一些# W3 Y6 X6 l- i) W) V
: P) T N& f/ D!
t: [
! z1 E% @' C4 ^" I, X
cambridge的好处是他比较’传统‘。据我所知,他们在高三考IGCSE, 高四A level 高五AS level. 好粗是A level的分数就可以拿去上大学。高五可以重读A level, 凑更多的分数,也可以上ASlevel, 其中分数是A level的两倍。有点类似credits.
不过好一点的专业比如生物医学是要求一定要AS level的分数的
' c6 i( K8 Y7 v
cambridge坏处是学习内容比ncea难。我教year 12bio 感觉有一些东西大一才学。也有人说有些东西ncea学了cambridge没有。整体还是感觉cambridge比较难。cambridge不能偏科。没有ncea的paper直说。一个subject就一个卷纸,容不得偏科。& M7 x2 a0 n, K! ?( V# Y# |" O8 J7 z
剑桥其实比较适合中国的学习方式 哈哈 就是一题海战术+死记硬背/ [. |% h1 m. K; I2 [# Y _
ncea是硬背都不一定背得出来。。。这几年更变态了。。
无论ncea还是剑桥,都是给绝对分数,而并非像之前 school cert, bursary等,按全国考生的成绩,scale出来分数(比如,top 10% is A, next 10% is B etc)
反而来说,咱们现实一点。人生就是一个人比人的地方。高中不赛选了,大学就要赛选了。导致现在貌似高中成绩都好了,可是大学却越来越难进了。
) D8 V- G6 M, P6 }
凌晨5点。。。i must be crazy!/ n# L" q" L" {6 x* ?
一大早突然被饿醒了。。。。想必肚子里这个也是跟我一养的吃货。。。。好吧,有其母必有其子,将来一定要把他培养做24孝老公。。。。% t% t$ L# @, A" A
% L% m% h, `$ o O, R1 A# b1
_
, \# L" @# F _&
H! y c
说说选高中把。。。
这个话题有点长了。有些是听别人说的,有些是自我感悟的。真假不确定,也许有点偏激,但是此处无此事,必有此事处 :)
私校也好,公立也好,外人选学校,看的就是一升学率。+ n/ `; @, y5 R' P% m% U! {3 T& y
5 U; u2 l, t$ k) H& I2 z
至于升学率是否代表学校就好呢?答案是maybe, maybe not.8 R: Q3 b0 X- y5 s5 t' W' Z
4 u# R5 l# O' ^3 N& x" T
一个学校的好坏,个人感觉是在于他给提供的机会。有没有参加各种比赛?有没有提供很多的不同的社团组织?会不会经常带学生去体验别的生活?
一个学校的学习好坏,其实是在于学校的老师。
要知道,老师也是一个颇有压力的职位。上有小,下有老。学校为了招生,竞争,大多是只能靠升学率说话。因此,很多学校会有猫腻,或是小小作弊等。9 A4 d. e" t j1 t% r8
C
4 ]# m, z+ k7 j
学grad dip的时候(也就是secondary teaching) 曾经课堂讨论过教书,实习中看到的教书方法和教书态度。有一人,年纪比较大,他说他们帮奥大曾经做过统计(估摸着曾经也在奥大做过什么职位?),貌似升学率蛮高的akl boys, 居然在大一是fail率最高的。(我记得是akl boys, 而且我记得是fail率最高之一,不过他并米有说调查其他各大学校都有谁)。原因?据说akl boys的宝贝们都特有钱,人手一台手提电脑,各种参考书,可是颇有一点中国式强迫教育。到了西方大学 ,可就不顶事了。7 E. L R0 e# \& m*
E6 z, k
类似的学校,比如eggs. 大学成绩咱不知道。我只记得我补习过3个eggs的女娃 (好吧。。妹妹。。。)。其中有学习很好的跳级的也有学习不咋样的。数学,基本上娃们都不想学怎么算,只是想学怎么用计算机。太折磨人了!数学有一paper是画图。比如画出(x+a)^2+b的图 (^是次方的意思,x^2二次方,^3三次方). 要知道,姐当年是都要记的啊!a是让x^2的图左右摆动,b是让上下晃悠。这年头小mm都不愿背了。人家只想知道在他们手上的100刀一个的graphics calculator上,怎么通过按钮直接给出图的形状,x intercept, y intercept, max and min.&
e! L# a( ?- J4 p* U8 y
姐要哭了。。。娃。。。姐不是老土。。。姐就大你们两三岁。。姐上高中上大学也用过那玩意。。。可是你们还是如花似玉的15岁。。别把自己毁了。。。。
, O, i% x" [- V5 p M; M7 |1
g
我承认我老土。。。我还是很坚决的认为,无论你照相,photoshop多么多么滴好,最基本的素描功底还是需要有点的。人家picasso看似一疯子,可是素描功底也是相当相当滴牛的。我最喜欢我英语老师一句话: you have to know the rules to break it. 娃们。。。走法律漏洞,也得先熟读法律不是?走数学捷径,也得先明白为啥1+1=2不是?
graphics calculator是一个很神奇但是也很坑爹的发明。integration, 两点之间的面积,计算器可以直接给你算出来。简单输入公式和上下值,耐心等待三十秒。voila! matrix也能算, 统计学的各个啥啥的都是一键输出。7 v; Z8 w" r4 S% j* E
当我和mm们解释,mm们告诉我 "学校老师说了,graphics是我们的优势。不是所有人都能买的起的。既然考试可以用那么make use of it"。。。。 听完我很想找他们老师算账。可是你能咋办?只能跟他们说,别忘了算题过程也是分数啊!Excellence question不能只给答案的。(mm们说了,we can work backwards...)"
E2 G8 ]8 O3 Q
http://bbs.skykiwi.com/static/image/smiley/skykiwi/036.gif4 ~ I9 f- g4 d4 U% l3
e
霎那间,偶只能说偶老了。。。。。。。。泪奔啊
擦干眼泪。。。咱继续
eggs绝对不是唯一一个利用money+高科技取巧的学校 (不是我拜金。。。这个money是一大因素,high decile=high socioeconomic suburb=rich parents=rich kids=schools make use of it).
(说到decile rating, macleans校长曾经说过,macleans, decile 10, 所得到的政府补贴,大约比同样设施,但是只有decile 1的学校要少个一百万)
因为有竞争,有升学率。其中少不了一点猫腻。高层给老师压力,每班必须要达到什么成绩。老师只能在给分上面轻松一点,或是多个给几次机会。特别是internals. 别忘了ncea的internal是老师自己评分,自己选择题材,怎么考等等。虽说只有一次’考试‘的机会 (比如只有一次交final report的机会等,不应该有resit机会),但是学校可以选择 ‘查看草稿’等方式,多给学生’补考‘的机会。5 _8 S; Y& X7 T
虽然说这样会浪费课堂时间。可是别忘了哦,有钱家的小孩都送出去补课的哦!(啦啦啦 给自己打个广告~ )% I) F8 d( n( |/ a" W
那么剑桥学习是否好一点呢?
# }! C) l9 M2 P" J$ B% v0 l2 d
别忘了,最终还是看老师。再好的学校,也有不好的老师. maclean也曾经出过卖给学生大麻的staff (不一定是老师,听macleans的朋友说的) macleans也有’每天翻开书本自行抄笔记别来烦我‘的老师。
剑桥学校很多也让学ncea的。虽然学校对外声称 ncea和剑桥各有利弊,没有说学哪个就是好学生哪个就是笨学生。可是现实是什么?学校的peer pressure让选ncea的抬不起头。学习即使一般般的学生怕父母失望或是同学嘲笑也会想法去学cambridge. 老师再怎么说一视同仁,事实上是不可能的。因为很单纯的从课堂的学生来说,总体ncea的的确稍微笨一点。。。。(孩子们。。我不是故意的。。。)教起来的确费劲一点。总体cambridge的确聪明一点,一点就透。(总体哈,不是绝对哈)
# \# k0 w; I9 F
无论是我从一个老师的角度观察,还是跟macleans读书的朋友等聊天。事实上就是,在macleans (只是一个作为一例子) 不是尖子根本就露不出头。一辈子在学校默默无名,甚至会有一种被淹没人群里,看着上面的人shine, 自己就一直觉得’我这辈子就这样了,超越不了他们的’。 普通孩子,都不是说笨孩子,扔尖子队里,都会被磨掉一些信心的。macleans有很多很优秀的。但是优秀的太多,而且太优秀。普通的孩子很容易就被埋没了。
朋友一弟弟,今年该上高中了。朋友就是属于,比较刻苦,但是学习中等偏上,感觉被埋没macleans的尖子中。朋友弟弟,刻苦但是学习也就是中等偏上。没啥其他特长。曾经体育不错可是受过伤不能再玩了。朋友爹妈:你要想出息就去macleans, 你要是无所谓就可以上pakuranga. 这不是难为孩子么?让孩子咋选?朋友经历过在macleans埋没人群五年,已经大学块毕业了,有点不想弟弟进去也这么干熬五年,知道我在macleans实习,就打电话跟我探讨。
说回老师。好的学校,好的老师几率大,但是不是绝对的。启发学生的是老师,不是学校。但是不代表好的学校老师就各个都是好的。
$ D5 m6 N1 z0 S- a3 f# @6 j: Z- g% o( f
应聘过程,不用多说。大家估计都有过满腹才华但是却被优先录取了一个会打溜须会自荐的家伙,打道回府还愤愤不平。
老师应聘,当然也有这种情况。6 N) a: z! _* Y% F, Z. L# Y
当然,如果说’整体‘,那么好的学校整体老师的确比较好。但是不代表没有败类。更不要忘了,越好的学校,decile rating特别高的,几乎每个孩子都有出去补习,所以这和学校无关。
& }$ p& K: w. `
反而来说,可以这么理解这个问题。家长都会冲着学校的升学率把孩子送进去。这些家长本身都特别注重孩子的学习。生怕孩子输起跑线或是技不如人。家长再想尽方法把孩子送出去补习。孩子补习完事年底都考的特别好。学校升学率当然高了。$ _0 }2 \& m& }1 I$ U! p. O
) v9 A; J" o2 K |: b;
W
当然,这不能说天下学校都一般样。好的学校当然有他好的地方。设施上,机会上, support上。不过家长不要期望太高了。孩子送进好学校不等于就高枕无忧了。好的学校,压力和竞争力肯定会大一些的。
以上属于个人看法,只供参考,出事不负责。
个人感觉这是一个华人爹妈很难启口的话题。。。; q1 w- {3 B$ H
且不谈家里教育(close to zero),咱们只说说新西兰学校的教育( k& D/ _/ o$ D6 z, I$ L7 s
在国内的时候记得从十万个为什么一类的书里面就知道了什么事精子和卵子。女孩做着撒尿,男孩有传说中得小jj (除了希腊雕像和年画里的娃娃我可是从来没见过啊!)男孩子站着撒尿。新西兰幼儿园小孩子不分男女厕所的。。0 v4 @
小学六年级毕业晚餐那天,放学回家裤裤上油血血,老妈简单描述子宫和子宫内膜的问题。但是就来了那么一两天。( O' D4 e& z, p8 R- i
+ r3 g, |" `, M. n
初中一年级(11岁),学校进行第一次性教育,属于青春期性教育。认识男女性器官,青春期身体的变化,除了下面变化,还有毛发,喉结,变声,胸部,长痘痘,男生梦遗,女生月经等等。老师说,这都是很正常的,不用羞耻。好像进行教育的不是班主任,是政府还是那个机构的老师。anyway. 没有‘性’只有‘青春期变化’,就一两堂课,可是提前给家长发通知了,可以选择不参加。之后给了很多试用品,比如卫生巾,clean and clear的试用套装什么的。8 G7 W5 {: p# t* S5 W
初二,基本上还是这些东东,不过没有免费东东送了 :(
4 v* O0 z! `: F! t
高一,属于health课其中一个topic, 不过大多和初中没有太大变化,稍微深了一点点。简单介绍了sex和sexual health (contraception)$ Y. e) s" r: y% u& y5 ]( Y% k
高二,比较有纪念性的一年。性教育不是puberty了,而是比较重点在于protection. 性教育还是属于health其中一个topic. 男女结构还是要讲的,但是重点稍微多在protection上了。各种性病,防止性病,防止rape, 防卫自己。各种避孕设施。最广泛推荐的当然还是传说中的套套。
好吧,我承认我是乖宝宝。早在初二的时候我喜欢的小男生和他的朋友们就有说过在操场公园见到condoms, 我还傻傻的不知道是啥东西。。。
套套是重点之一,因为老师一再强调那是唯一一个可以防止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的避孕设施。所以每人手发一个,用模型(不是香蕉 哈哈)教我们怎么正确使用。如何撕开包装不撕裂,如何捏住上面泡泡的and why, 如何roll it down, 如何摘掉,打结,用卫生纸包好,丢掉。好几堂课的内容就是这个东东。老师示范,自己学,甚至还有分组的套套relay比赛
6 l# [4 z
听起来很黄很暴力,不过其实当时思想很单纯。从没有把这个和成人运动联系到一起。。。。 只是很单纯的用一个health角度去学习。
; t" }0 `- c3 L- l
完鸟。。。被老妈看到我会挨揍了。。。。
4 {; k# g+ A
高中生活
我上高中那阵,私校还是传说。eggs已经算是很好的学校了。爹妈想让我去,虽然买不起房子,可是介于我初中的australian competition(现在改名了)数学没低于high distinction, 英语,电脑,科学没有低于distinction, 初一otago大学的maths problem solving全国并列第三(还给了我money~~ 哈哈),初二回国错过了考试。如此优秀的成绩爹妈一直让我去eggs试试。9 `/ }. P* K" s4 i/ I
鉴于之前remuera的不号回忆,加上听很多朋友说eggs是一个snobby school. 俺坚决不报名。爹妈当时也比较忙,再加上我从小比较倔,爹妈就放弃了。
0 b. T6 L! R. F* H% J* y0 j
最终还是跟学区上了mt roskill.
: O4 a! a" L. e! J7 o+ i
想当年(一说这话就觉得自己老了) roskill是一个不错的学校。刚入学(还是入学前)一个轰动一时的peter童鞋,高考状元,就是roskill出的。我在的那真roskill也除了不少人才。可惜,近年没觉得怎么好了。我们快毕业的时候校长rapson去奥大了,另外一个特别好的副校长rivalland因为申请而没得到校长职位也辞职了。去年回去看看,很多老师都不在了,senior management全部换人。朋友在校的妹妹也说学校现在没之前好了。。。
7 r# \/ x1 I6 `5 [9 N( U! z
roskill分班是A, B, C, 还有一个A+, Accelerate班。roskill是入学前考试分班的。A+班很多学校都有,不过有些学校不止一个A+班。roskill只有一个。+ r* I8 z3 B$ ^( u
其实班怎么分的,我也不知道。因为我们班有几个学生学习还不如B班的学生。(其中两位,在高一年底考试几乎全军覆没,不夸张,第二年给换班了)2 ]
不过整体来说,只要学习不太差,进了A+就会留在A+, 而没进A+, 高一无论学的多么号都很难再进A+, 除非像我们这种,有俩人踢出去,才能有两个进来。: r+ G9 M4 p; R" C- T& f/ _$ d
" c! C: _( u( k/ U7 W$ {
高一A+班没什么太特别的,到了高二才突出A+的特点。
整体来说,新西兰高中是五门课,每个学校不太一样,不过整体大同小异
高一,五门+pe, 必修的是英语 数学 科学 social studies,还有一语言。另外roskill是8个main options (音乐,business, art, 等,每个人都必须每个都体验到)( t9 x8 A: F5 A9 @* N
高二,五门+pe, 必修的还是那些,另外加一个option (好像是两个,上半年一个下半年一个). 学习好的有6 subjects 选项,也就是多个option. A+班必须6 subjects.& p/ B8 r5 E: I% M& D( H
高二那年,A+班的要考level 1的science和level 1的数学(我们下一届的就不让这么学了。。估计是被我害的。。。学弟学妹偶对不起你们啊!)A班的学习特别好的也可以提前修一个# r
高三,五门+pe. 必修的数学英语科学。两个option。学习好的可以6 subjects, 也就是3 options. A+班这时不存在了,因为必修课不多了。但是A+班的学生即使已经考过level 1 science+maths, 也必须选则读数学(可以重读level 1或是继续读level 2)+一个科学(可以重读level 1,或是level 2选一个,学习好的可以选两个level 2 science)) X# P% M% l8 ]( G; r/ ^
我高二毕业,目标是除了必修的english, 还有坚决要选修的french, 还想学level 2数学,level 2 bio, physics, chem. 不过鉴于这一共是6 subjects 而且大多是高四的课, 我怕校长不让我学。高二年底的假期,利用假期把level 2 chem学了一遍,想说第二年开学跟校长商量,让我考chem external, 我就不上课了
高三开学,找校长。校长认为我偏科了 (2文4理) 一番争论下,我争取到在校学level 1 english, french, geography., level 2 chem, bio, physics. 自学level 2 maths, 年底考external, 学校不给我安排课。
+ j& ]7 {+ f& S8 q/ Q) Q4 X
估计校长拿我没办法了。。。从此取消了下一届跳级的权利。。。
* c* N0 _0 _6 [1 y6 c- Z
高三chem学的相当轻松,因为假期已经都学过了。本小姐有那么一点点过目不忘的本领。我们班是一新老师,还是一岛人。整天在白板上写错化学方式。。。我说她错了居然还敢跟我叫板 (老师说: 童鞋,你说反了把?) 哇哈哈哈。 每次我都能跟他指出她错在哪儿,甚至可以大致说出在教科书的哪里,左边还是右边。事实证明,每次都是她错。班里我俩对质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童鞋们很happy, 因为再我纠正她+她翻书查的过程中,童鞋们有一个小小的休息时间 :). z5 z1 Q0 }. A3 Q9 U$ W
4 b! C) h) U, k7 k3 Q) B0 l
曾经我是很讨厌bio的,不过那年的老师真的很nice. 从此改变了我对bio的看法。所以说,一个好的老师真的是一大救星。千里马没伯乐也不行啊 :P( O+ I; b5 `. h; z% B8 V( F- L8 ]
高四,必修的只有英语+pe了吧?校长已经阻止不了我了,很果断的drop geography, 不过也给自己争取到了除了level 3 calc, bio, physics, chem, 还可以一周上两堂法语。由于课程排满, pe已经远离我了!不过说真的,法语一周就上一两次,真的就挂了。高三以前,法语从没低于90分。高四法语基本在及格和不及格之间徘徊。。。我也无所谓,无非就是怕一年不碰法语我之前努力都废了。。。
) J, ]1 Y' ]: K1 i
高五: non existent. 高四毕业我就报了奥大生物医学系,虽然当时只有16岁,不过我的4个level 3 paper已经超过了80credit, 所以直接升学,没有走特殊途径。可恶的是无法拿奖学金。。。什么跟什么啊!居然敢不给偶money.......
这个,跳级,咱晚点再说。。。。8 P6 z; H& R0 b8 C5 w; t1 |* S
先说说新西兰的ncea和剑桥制度吧。, I! [, m' ~6 x) q1 i9 F9 d
) {4 O; ^5 s# N& E- |! {
ncea是分三年考。level 1(高三) level 2(高四) level 3(高五). 我听说的大多学校都可以让学习好的学生提前修一个subject7 h8 V. D! E: c! d- I% J
大多学校,level 1是学science, level 2和3就变成bio, physics, chemistry三个了。也有个别学校在level 1就已经变成bio phy chem了。! F# j) j
同样,大多学校,level 1 level 2是maths, level 2变成统计和微积分两个科目了。3 l4 P' |$ N! Z
每个subject (例如数学) 都会分成3-6个不等的小paper (大多是4-5个), 每个paper是2-6分不等。一共每个subject应该是24-26个分(credit)。 按官方算法,每个credit应该是大约10个小时的学习时间,其中部分是课i堂,一部分是作业或者自学。
ncea的每个paper, 分成external和internal. external是年底考试。internal是在学年内,老师选paper+更改内容+批卷。
0 E5 U) w3 n7 U3 p
ncea没有分数,也没有subject总分。他是给’及格’ ‘良’或‘优’, 也就是achieved, merit, excellence. 另外fail的话是not achieved. 只要几个了(A, M或是E), 就可以拿到这个paper的全部credit. 也就是说,一个paper如果价值4分,无论你是achieved, merit还是E都是4个credit.
ncea的subject比较丰富,好处是在于有些东西,比如艺术和创造性的科目,可以通过internal拿到分数。有些‘偏科’是剑桥这种传统考试没有的。. F) U2 h$ h# n. X
不过internal因为是老师出题老师评分,少不了有点猫腻。即使有教育部moderate, 也只能给出评论和意见,无法更改老师的分数。有些internal,比如,science中的实验。说好听了是可以按照学生的practical work给分,事实上他examine的不是学生你做实验做的怎么好,而是你的报告写的怎么好。最终还是脱不开‘写’这个关键词。7 p: v, a2 |! I
0 F, r) ?/ [; ?
ncea过了level 1才能上level 2, 过了level 2才能上lvel 3. 上大学只会看level 3的分数。3 {5 s" ~+ n% q$ n# K6 X
ncea的好处是,偏科严重的学生,比如数学只有几何好但是代数不好的学生,可以得到几何excellence, 代数也许就只是achieved. credit是每个paper单算的。另外比如语言,speaking是传统考试考不了的(时间人力等因素),可是internal可以老师考。
ncea的坏处是,考试比较变态。不是传统的对错答案。经常要求写长篇大论。说好听是锻炼思考能力。说难听是变态无聊。' M) }" h( q
. K$ T! D1 f" J
NCEA的UE(university entrance)是42 credits at level 3, + level 2 literacy+writing credits。具体忘了大约是这样。7 C3 v0 ?: S& P+ ~; B3 N3 Z9 z
0 O: f$ F% C2 X7 w. C
这时大家肯定忍不住问,那既然A和E是同样的credit, 那么为什么还要考E呢?我学的那阵,证书上只是一个‘level 3 certificate' 现在会有一个grade (AME)
另外,比较好的专业,或是有赛选性的专业,比如我上的生物医学,除了80 credits以外,还根据其中多少个是E credits多少Mccredit多少A credits排名。也就是说,80个都是excellence的学生肯定好过80个都是M的学生。至于算法,每个E的credit是4, M credit是3, Acredit2, NA=0. 那么rank最好的80credit的时候, 如果全部是E, 那就是80 x 4=320,满分。70E, 10M就是70 x 4+10x3=310分。 这种叫做ranking% C" }, i) v# M; ?* \4 S
& e; X9 v4 b/ _; D4 v
8 D1 @# s# e7 {, j, V
: L( h. f6 g: }& l! ^
cambridge是很传统的考试。也就是大多国家采用的,满分100分的考试。对一题给一分。科目也是比较传统的数理化等。
对此没有太大研究,只是在macleans实习的时候接触到一些# W3 Y6 X6 l- i) W) V
: P) T
! z1 E% @' C4 ^" I, X
cambridge的好处是他比较’传统‘。据我所知,他们在高三考IGCSE, 高四A level 高五AS level. 好粗是A level的分数就可以拿去上大学。高五可以重读A level, 凑更多的分数,也可以上ASlevel, 其中分数是A level的两倍。有点类似credits.
不过好一点的专业比如生物医学是要求一定要AS level的分数的
' c6 i( K8 Y7 v
cambridge坏处是学习内容比ncea难。我教year 12bio 感觉有一些东西大一才学。也有人说有些东西ncea学了cambridge没有。整体还是感觉cambridge比较难。cambridge不能偏科。没有ncea的paper直说。一个subject就一个卷纸,容不得偏科。& M7 x2 a0 n, K! ?( V# Y# |" O8 J7 z
剑桥其实比较适合中国的学习方式 哈哈 就是一题海战术+死记硬背/ [. |% h1 m. K; I2 [# Y
ncea是硬背都不一定背得出来。。。这几年更变态了。。
无论ncea还是剑桥,都是给绝对分数,而并非像之前 school cert, bursary等,按全国考生的成绩,scale出来分数(比如,top 10% is A, next 10% is B etc)
反而来说,咱们现实一点。人生就是一个人比人的地方。高中不赛选了,大学就要赛选了。导致现在貌似高中成绩都好了,可是大学却越来越难进了。
) D8 V- G6 M, P6 }
凌晨5点。。。i must be crazy!/ n# L" q" L" {6 x* ?
一大早突然被饿醒了。。。。想必肚子里这个也是跟我一养的吃货。。。。好吧,有其母必有其子,将来一定要把他培养做24孝老公。。。。% t% t$ L# @, A" A
% L% m% h, `$ o
, \# L" @# F
说说选高中把。。。
这个话题有点长了。有些是听别人说的,有些是自我感悟的。真假不确定,也许有点偏激,但是此处无此事,必有此事处 :)
私校也好,公立也好,外人选学校,看的就是一升学率。+ n/ `; @, y5 R' P% m% U! {3 T& y
5 U; u2 l, t$ k) H& I2 z
至于升学率是否代表学校就好呢?答案是maybe, maybe not.8 R: Q3 b0 X- y5 s5 t' W' Z
4 u# R5 l# O' ^3 N& x" T
一个学校的好坏,个人感觉是在于他给提供的机会。有没有参加各种比赛?有没有提供很多的不同的社团组织?会不会经常带学生去体验别的生活?
一个学校的学习好坏,其实是在于学校的老师。
要知道,老师也是一个颇有压力的职位。上有小,下有老。学校为了招生,竞争,大多是只能靠升学率说话。因此,很多学校会有猫腻,或是小小作弊等。9 A4 d. e" t
4 ]# m, z+ k7 j
学grad dip的时候(也就是secondary teaching) 曾经课堂讨论过教书,实习中看到的教书方法和教书态度。有一人,年纪比较大,他说他们帮奥大曾经做过统计(估摸着曾经也在奥大做过什么职位?),貌似升学率蛮高的akl boys, 居然在大一是fail率最高的。(我记得是akl boys, 而且我记得是fail率最高之一,不过他并米有说调查其他各大学校都有谁)。原因?据说akl boys的宝贝们都特有钱,人手一台手提电脑,各种参考书,可是颇有一点中国式强迫教育。到了西方大学 ,可就不顶事了。7 E. L
类似的学校,比如eggs. 大学成绩咱不知道。我只记得我补习过3个eggs的女娃 (好吧。。妹妹。。。)。其中有学习很好的跳级的也有学习不咋样的。数学,基本上娃们都不想学怎么算,只是想学怎么用计算机。太折磨人了!数学有一paper是画图。比如画出(x+a)^2+b的图 (^是次方的意思,x^2二次方,^3三次方). 要知道,姐当年是都要记的啊!a是让x^2的图左右摆动,b是让上下晃悠。这年头小mm都不愿背了。人家只想知道在他们手上的100刀一个的graphics calculator上,怎么通过按钮直接给出图的形状,x intercept, y intercept, max and min.
姐要哭了。。。娃。。。姐不是老土。。。姐就大你们两三岁。。姐上高中上大学也用过那玩意。。。可是你们还是如花似玉的15岁。。别把自己毁了。。。。
, O, i% x" [- V5 p
我承认我老土。。。我还是很坚决的认为,无论你照相,photoshop多么多么滴好,最基本的素描功底还是需要有点的。人家picasso看似一疯子,可是素描功底也是相当相当滴牛的。我最喜欢我英语老师一句话: you have to know the rules to break it. 娃们。。。走法律漏洞,也得先熟读法律不是?走数学捷径,也得先明白为啥1+1=2不是?
graphics calculator是一个很神奇但是也很坑爹的发明。integration, 两点之间的面积,计算器可以直接给你算出来。简单输入公式和上下值,耐心等待三十秒。voila! matrix也能算, 统计学的各个啥啥的都是一键输出。7 v; Z8 w" r4 S% j* E
当我和mm们解释,mm们告诉我 "学校老师说了,graphics是我们的优势。不是所有人都能买的起的。既然考试可以用那么make use of it"。。。。 听完我很想找他们老师算账。可是你能咋办?只能跟他们说,别忘了算题过程也是分数啊!Excellence question不能只给答案的。(mm们说了,we can work backwards...)
http://bbs.skykiwi.com/static/image/smiley/skykiwi/036.gif4 ~
霎那间,偶只能说偶老了。。。。。。。。泪奔啊
擦干眼泪。。。咱继续
eggs绝对不是唯一一个利用money+高科技取巧的学校 (不是我拜金。。。这个money是一大因素,high decile=high socioeconomic suburb=rich parents=rich kids=schools make use of it).
(说到decile rating, macleans校长曾经说过,macleans, decile 10, 所得到的政府补贴,大约比同样设施,但是只有decile 1的学校要少个一百万)
因为有竞争,有升学率。其中少不了一点猫腻。高层给老师压力,每班必须要达到什么成绩。老师只能在给分上面轻松一点,或是多个给几次机会。特别是internals. 别忘了ncea的internal是老师自己评分,自己选择题材,怎么考等等。虽说只有一次’考试‘的机会 (比如只有一次交final report的机会等,不应该有resit机会),但是学校可以选择 ‘查看草稿’等方式,多给学生’补考‘的机会。5 _8 S; Y& X7 T
虽然说这样会浪费课堂时间。可是别忘了哦,有钱家的小孩都送出去补课的哦!(啦啦啦 给自己打个广告~ )% I) F8 d( n( |/ a" W
那么剑桥学习是否好一点呢?
# }! C) l9 M2 P" J$ B% v0 l2 d
别忘了,最终还是看老师。再好的学校,也有不好的老师. maclean也曾经出过卖给学生大麻的staff (不一定是老师,听macleans的朋友说的) macleans也有’每天翻开书本自行抄笔记别来烦我‘的老师。
剑桥学校很多也让学ncea的。虽然学校对外声称 ncea和剑桥各有利弊,没有说学哪个就是好学生哪个就是笨学生。可是现实是什么?学校的peer pressure让选ncea的抬不起头。学习即使一般般的学生怕父母失望或是同学嘲笑也会想法去学cambridge. 老师再怎么说一视同仁,事实上是不可能的。因为很单纯的从课堂的学生来说,总体ncea的的确稍微笨一点。。。。(孩子们。。我不是故意的。。。)教起来的确费劲一点。总体cambridge的确聪明一点,一点就透。(总体哈,不是绝对哈)
# \# k0 w; I9 F
无论是我从一个老师的角度观察,还是跟macleans读书的朋友等聊天。事实上就是,在macleans (只是一个作为一例子) 不是尖子根本就露不出头。一辈子在学校默默无名,甚至会有一种被淹没人群里,看着上面的人shine, 自己就一直觉得’我这辈子就这样了,超越不了他们的’。 普通孩子,都不是说笨孩子,扔尖子队里,都会被磨掉一些信心的。macleans有很多很优秀的。但是优秀的太多,而且太优秀。普通的孩子很容易就被埋没了。
朋友一弟弟,今年该上高中了。朋友就是属于,比较刻苦,但是学习中等偏上,感觉被埋没macleans的尖子中。朋友弟弟,刻苦但是学习也就是中等偏上。没啥其他特长。曾经体育不错可是受过伤不能再玩了。朋友爹妈:你要想出息就去macleans, 你要是无所谓就可以上pakuranga. 这不是难为孩子么?让孩子咋选?朋友经历过在macleans埋没人群五年,已经大学块毕业了,有点不想弟弟进去也这么干熬五年,知道我在macleans实习,就打电话跟我探讨。
说回老师。好的学校,好的老师几率大,但是不是绝对的。启发学生的是老师,不是学校。但是不代表好的学校老师就各个都是好的。
$ D5 m6 N1 z0 S- a3 f# @6 j: Z- g% o( f
应聘过程,不用多说。大家估计都有过满腹才华但是却被优先录取了一个会打溜须会自荐的家伙,打道回府还愤愤不平。
老师应聘,当然也有这种情况。6 N) a: z! _* Y% F, Z. L# Y
当然,如果说’整体‘,那么好的学校整体老师的确比较好。但是不代表没有败类。更不要忘了,越好的学校,decile rating特别高的,几乎每个孩子都有出去补习,所以这和学校无关。
& }$ p& K: w. `
反而来说,可以这么理解这个问题。家长都会冲着学校的升学率把孩子送进去。这些家长本身都特别注重孩子的学习。生怕孩子输起跑线或是技不如人。家长再想尽方法把孩子送出去补习。孩子补习完事年底都考的特别好。学校升学率当然高了。$ _0 }2 \& m& }1 I$ U! p. O
) v9 A; J" o2 K
当然,这不能说天下学校都一般样。好的学校当然有他好的地方。设施上,机会上, support上。不过家长不要期望太高了。孩子送进好学校不等于就高枕无忧了。好的学校,压力和竞争力肯定会大一些的。
以上属于个人看法,只供参考,出事不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