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1年12月03日家长来信

(2011-12-04 17:16:49)
标签:

杂谈

分类: 境由心生

     

      您好,谢谢您的信任,我们来分析一下您的来信,也许通过它能够让您发现一些问题得到一些解决的方法,假如您同意我的看法——所有孩子的问题其实都是家长的问题。


     我把您的来信分解一下,然后每个段落进行分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女儿现在八岁,上三年级,可从二年级下学末开始,学习就很大的退步,时因为我开了新店,忙着那一段时间没有管孩子学习,当我发现孩子问题后,我停下了手上的所有工作,一心在家里辅导,当然这中间有不少的责骂,直到二年级期末考试完,她数学却只考了87分,这个结果是我没有想到的,当然我也不是那么的重视分数,可是中国的教育和学校却不得不逼得你去看重啊!

从您的这段文字中至少能够看到几个信息:
第一,您很着急并且采取了极端的方法,从一开始很忙不去管到后来停下了手下所有的工作来教育孩子。第二,你采取的方式方法并不是很有效,你对孩子的责骂,并没有让她的成绩提高。
第三,你没有想到这个结果,所以你越来越心急如焚,因为你认为在中国的教育体制下这个成绩是不可能被接受的。
 
这是很多家长的惯性思维,其实即使在中国教育体制下,大家都重视分数,也不代表一个二年级考试80多分的孩子就没有前途了,因为她现在的考试成绩不会是初二的成绩,高二的成绩,除非你把这一切都看成是日益下降的。

所以孩子的自信往往建立在家长的信任之上。你对孩子的责骂,就表示你对她没有信心,所以通过责骂希望她来改变现状。那么假如你对自己的孩子没有信心,就不能怪孩子越来越没有自信了。

家长永远是孩子自信的源泉。

所以我的建议是无论孩子考试多么糟糕,一个对孩子有信心的家长是完全可以做到淡定自若的,也往往是因为她这份淡定的情绪,让孩子很快稳定下来,走出成绩低迷的泥潭。否则你先乱了阵脚,孩子就更惊慌了。

淡定不代表不采取措施,该采取的措施都需要采取,淡定是家长的内在的心理,一定不能惊慌失措,责骂孩子。

2当时我想了很多,而且孩子那时也有一点厌学的苗头,所以我决定在那个暑假不提这个事,而且还带着孩子出去玩了几天,没想到这个举动是孩子没有想到的,和我也热乎起来(因为在家里她只怕我一人)。而我也用了很平和的心态和她谈了一次,我告诉她这一次没有考好,我相信她比我还伤心,更着急,相信她在三年级一定能赶上去的。她流下了感动的泪水,下决心一定会好好学习。

第一,您已经发现了孩子有厌学的问题,并且尝试着从责骂的教育方法转变为鼓励理解型。
第二,您和女儿很好的谈了一次,她很感动并且下了决心。

但我想告诉您这还不够,仅凭一次让孩子感动的谈话,并不能彻底扭转她的思维定式和惯性,假如孩子不喜欢学习恐惧学习,仅仅因为妈妈改变了谈话的方式,她感动于妈妈的理解,是不可能让她立即从旧有的行为习惯中转变过来的,这里面需要你的协助。就比如孩子是一条小船,在航行的道路上偏离了航道,我们做父母的不能仅仅是谈一次话态度和颜悦色一下就能解决根本问题的,关键是她需要我们的力量帮助他们把住舵,用很大的力气转移到正确的轨道上来。所以,您的这次谈话只能从心理上起到让她不再因为考试不好惧怕你的效果,却很难起到实质性的改变。

我的建议是,你最好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让孩子乐于接受,并且在这个改变的过程中做家长的不停鼓励肯定和监督,会好很多。当然这个方法的制订是需要你根据孩子个人的情况来做的,至少她自己要很愿意接受。

我们做家长的经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给孩子指出了错误,规定了目标,却往往没有提供相应的配套设施——具体的方法。指望靠他们自己来扭转劣势,很难。

 可是到了三年级,她早就忘了这个事情,上课讲话,而且还影响边上的同学,搞得老师和她换了好几次位置,直到现在,老师把她和一个也爱说话的同学放在一起坐,至少可以对周围的一些同学没有影响。我现在是一心的在孩子教育上,为此没少看书,竟可能的做得好一些,对于她每一次考试没考到理想的分数,我都会说比上一次有一点进步了这类的话来激励她。但是我觉得她现在有一点把这当做自己没考好的台阶下,甚至自己都会对我说,我这一次没考好,不过比上一次好,上一次作文还没有写完,这一次我都写完了这类的话。说实话,我很气,认为她没有上进心,甚至不知道考不好很丑。但还是平静的告诉她自己不能有这样的思想,不能给自己的错误找借口。

第一,我上段分析的情况开始出现了,她又一次输给了自己的惯性,这其实是很正常的表现,因为你并未提前和她做具体的规定(也许有,信里没有反映出来)。
第二,你已经开始注意方式方法,却变成一种虚伪的鼓励和表扬。所谓虚伪,是因为“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作为家长,一方面你鼓励孩子告诉她这次没考好没关系,但当她接受了你的心理暗示并且用这样的方法来自己鼓励自己的时候,你又觉得她没出息,自己在找台阶下,你对此很生气,并且为此批评了她,说她是给自己找借口。

你发现自己的问题了么?一方面自己强迫自己按照书上说的那样教育孩子,一方面又希望快速达到目的,一方面你给孩子的心理暗示又不许她采纳用在自己身上。这在很多家长身上都是普遍的表现,也就是我可以这样说你,但你不可以这样没志气。殊不知,你给自己和孩子规定了双重标准,其结果是她不知所措。由此可以看出,你对她的那些鼓励都是假的,你的肯定都是虚的并非发自内心,因为如果你真的认为考不好没关系,她若是这样说,你便不会这么生气,你反而觉得女儿学会了自我心理减压。

今天孩子又一次拿着80多分的试卷回来,我真的控制不住心里的气愤,我这样用心的带着她,辅导着她,相信很多家长不能想我这样用心,而别人孩子却一样很争气。但还是压住了心中的怒火,加上今天的语文作业她又丢在了学校,我说了几句,便不想多说,她可好,做完了数学作业后像没事发生一样,还问我能不能看电视,我很严肃的反问她,她又接着问我,那我可以去玩吧!我真是气不从一处来,便说她“玩吧!你以后就天天在家玩算了!”哎,我的老天,她居然真的去玩电脑了,您说她是不是缺心眼啊!(确实她没有听出我这是反话,不是对着我干的)吃饭我没有叫她,过了一会她自己出来问饭好了没,拿着碗就跑到电脑边上边玩边吃了,(她没有网隐,也不是经常玩)我终于脾气暴发了,狠狠的打了她一顿。她是个很不记仇的小家伙,哭过了看我没事了,她也就来找我说话。这时,我也决定和她好好谈一次,从谈话中,我得知,她不喜欢数学,这是从二年级下学期开始的,因为老师总是批评她(因为她上课爱说话,开小差),但我告诉她:“数学老师非常爱你,因为她用了她上课的宝贵时间来批评和点你的名,只为让你上课认真听讲,一节课就是45分钟,如果每个同学都这样她去批评,她就不用上课了,而她总只是点你,那是因为在乎你的学习情况”从她话语中我也感觉到,每次成绩都上不去,她越来越没有自信了,发展的现在做错什么都不承认自己的错误,总要找个理由为自己的错误买单。这个品质是很不好的。

     您说我现在该怎么办?怎么去教育好她呢?怎么让她有自信呢?


第一,你说你看到女儿的试卷非常气愤,自己这么努力都换不来有效的进步和成果,内心生气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你此时对女儿的爱已经完全演化为一种有条件的爱了?

第二,大人和孩子说话最忌讳语焉不详,如果你不愿意她玩,就直接说,不要憋着不说还希望她能听懂你的弦外之音,结果她一头沉浸在游戏里(她认为妈妈同意的了),你还气得半死,最后爆发把她揍一顿。父母的规定和原则要订立的清晰和明确,可不可以做,可以做多久,都需要心平气和的告诉孩子,否则孩子可没心思去揣摩大人的心思。

第三,你因为此事而打她是你不对,没有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应该之后和她道歉。

第四,她不喜欢数学有几个原因,可能是老师对她总是批评所以她有点不喜欢老师;也可能逃避数学的难题;也可能是没掌握到正确的学习方法,即使想学也不得其法;也可能她数学考试总是不好所以丧失了信心。你要逐条和她分析,看是哪种情况然后逐条破解,一定要细细分析,细细制订方法,切忌只是谈谈而已。

第五,“现在做错什么都不承认自己的错误,总要找个理由为自己的错误买单”,这是你提到的她的问题,我很想知道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情况,例如会抱怨别人有时明明是自己的问题,但无意识的就会怪身边的人。从你的来信中我能感觉到,你是一个非常爱孩子的妈妈,也是一位很能干有点强势的妈妈,有时候孩子在听到妈妈或者爸爸抱怨和推卸责任的时候,也会不自觉地效仿的。(这条供你参考)

     

至于自信,其实是每个人内在都具备的品质,如果不是后天的削弱,它都会越来越好的。问题是,我们不是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而是学会如何不再打击和摧毁孩子的自信。


我的建议是:

1,和她谈一下,针对她的数学问题列出一个详细的可行性方案,然后开始施行。这需要你的鼓励和坚持,中间也许会有反复,所以方案一开始不要订的太高太难,最好是她稍微努力就能够着的,这样有助于她自信的回来。

2,所谓自信,第一是自己,第二才是相信。这里面需要引发她自己对自己的接纳和信任能力,仅有你的信任和鼓励是不够的,尤其要让她发现自己的优秀和相信自己的能力。这个就靠你这个做妈妈的观察孩子的优点和长处了,找到之后加以表扬和鼓励。

3,做家长的要注意从正面教育孩子肯定孩子。例如你早上叫孩子起床,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你怎么还不起床啊?要迟到了!”,另一种是“你快起床啊,我们好收拾好上学去了”尽量不要说“不”“不好”“不要”等负面的词语。即使是针对于数学课上做小动作,你也避免说”今天上课不许说话“,而要说”今天上课好好听讲“,这样效果是不一样的。

4,孩子还小,犯错是正常的,不犯错是不正常的,这是你一定要建立的信念。遇到孩子犯错不要真生气,同时千万别拿她和别人家的孩子相比。对于孩子的教育方法,可以借鉴三部曲

”妈妈觉得你今天这件事做得很好。。。“

“那件事没有做好,你也很难过吧,我能理解你的感受。。”

“让我们想想下次怎样能把那件事做得更好一些,我们找找方法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